生活君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明明知道相亲的成功率很低,还会继续去相亲。
随着越来越多的Vincent、Jenny们逐步放下工作的烦恼,回到小县城里当起了二狗、翠花。除了走亲访友外,他们还有一个避不开的任务——相亲。
我家在小县城里开了家奶茶店,平时寡淡得很,但一到过年,必定会被围得水泄不通。
来这里的,除了同学叙旧、闺蜜约会和聚众开黑的,最多的就是相亲。
要么是两家人各派代表,在这十来平方的小店里见个面;要么是一对男女,见完家长之后,怀着各自的心思出来喝杯奶茶顺便培养感情。
而我常做的两件事情,一是埋怨他们消费得太少,二是偷听他们说话。
相亲时基本上问的都是双方工作、工资、生活喜好之类的,没什么特别。
最精彩的,那就要数一方离开后,另一方所讲的话。
有一个阿姨说,“我儿子条件那么好,她为什么没看上?我们都没说嫌弃她太瘦了呢。”
生活君知道,她儿子30好几,轻微秃顶,在镇上一个农村信用社上班,月薪3100。
有一个女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店里相亲了,见面也是尬聊。每次男方走之后,女生都会快要哭出来,“我再也不要相亲了,被挑三拣四的!”
而女孩妈妈说的话,我都差不多能背下来了“
先谈着嘛,又不是要你马上结婚。
这个男生我看着挺好的,你也不能太挑呀!
我们这么操心也是为你好,你还那么不上心
就当是为了爸妈,去看一眼吧。
先加个微信聊聊,多认识一个朋友也好。
我都答应人家了,你不去不是让我丢脸吗?
很多情况下,好些家长都会让孩子多请几天假,甚至是辞职回家,趁春节期间,大家都在家,多相几个然后把人生大事早日定下来。理由?先成家再立业!
每逢佳节被逼婚。对很多人而言,春节倒成了相亲的代名词。
生活君从网上了解到,有些企业春节也连续放11天假,就是为了让员工回家多相几个,增加成功率。
对于许多单身人士来说,春节就是春劫,没有对象,回家过年是会被亲戚们人嫌弃的。
总有一群热心无比的阿姨们,每天忙里忙外的,不是置办年货,而是以年轻人的婚嫁大事为己任,穿街走巷,与人做媒,以助人相亲为乐。
很多小青年还没放假回家,就已经被电话告知,父母早早安排了好几个相亲对象。放假之后,每天早起洗漱完,就踏上你挑我挑的征程。
小县城的奶茶店去了好几次,电影院里同一部片子看了又看,这是换了一个人而已,无聊skr人……
偷听过那么多相亲尬聊环节,生活君也从中悟出了一点小道理。
第一点,叔叔阿姨们为孩子找对象时,更倾向于本省本市的,毕竟生活方式吻合,语言、习俗相近。但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Vincent、Jenny,如果相亲成功了,可能就要面临跳槽、变换工作城市的问题。
其次,职场上的那套鄙视链,在相亲时也通用的。女博士呀?学历太高了,年纪又大!他咋话那么多,叽叽喳喳的,感觉太狡猾了!她买一套衣服都要上千块,还要经常下馆子,有点奢侈浪费了吧……
高学历、能言善辩、消费升级,也会成为自己被嫌弃的原因???这怕是薛定谔的相亲评价标准吧!
再有,相亲市场同样也拼硬性指标,年龄、工资、车子、房子。其中,年龄是明码标价的,30岁就没29岁那么吃香,这也是很多家长们焦虑的原因。
一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拿着还算过得去的工资的年轻人,为了繁衍下一代,为了这些硬性标准而选择结婚,可以说是非常可惜了。
相亲和结婚,作为一个比工作更加烦人、人民群众又喜闻乐见、而自己则细思极恐的话题,每年春节都会反复被拿出来讨论。
说到底,相亲只是第一步,想用心经营生活的人,就要有面对千万种烦恼的勇气。
有着不将就生活态度的人,当然也不会将就着找个相亲对象培养一下感情就把自己的下半生交付了。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明明知道相亲的成功率很低,还会继续去相亲,坚持嫁给爱情。
如果你过年也要相亲的话,good luck~
一首林俊杰的《那些你很冒险的梦》送给勇敢的你。
听说
生活榜小程序
可有意思了
生活榜Life(ID:KnowYourLife)
为用户打造美好生活体验场景
为产品提供跨界资源交互平台
为品牌建立生活方式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