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黑客:2.7 “行胜于言”的用户调研

在探寻PMF的过程中,直接面对面访谈或发布在线调研问卷固然十分重要,但切不可当成产品决策的唯一依据。有时候用户看似坦率而真诚的意见并不完全体现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极可能是受到了测试环境、提问方式、个人利益或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试想,若你询问某个被调研者:假设我们的收费功能,由每月18元涨到每月20元,你是否还会继续付费?一部分人定会不假思索地表示,价格的上涨绝对会令他们抵触。但如果观察产品的实际统计数据,你就会发现调价后总收入并无太大差异,原来愿意付费的人照旧付费,而原本还在犹豫不决的人会因价格上涨而坚信“一分钱一分货”转化成付费用户。很显然,被调研者在回答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他们只是单纯地不希望你涨价,这并不代表他们缺少这份购买力和意愿。还有些时候,你雄心万丈地公布一堆开发计划,还没发布就受到用户们的强烈期待,但当功能实际开发完毕上线后,却发现鲜少有人会真正用到——既然是免费的,人们总是希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不管实际上是不是真的需要。

以笔者曾参与的社交应用项目“追TA”为例讲述用户调研的重要性。

像很多其他移动社交产品一样,追TA具有点对点的聊天机制,以及消息已读或未读状态的标记。对普通女性用户而言,偶尔收到来自异性的搭讪并无不妥。但对于那些“女神”(至少从头像和基本资料来看给人这样的第一印象)而言,每天收到的搭讪如雪片一般从天而降,经常塞爆屏幕,根本无暇一一回复。为此我们计划在新版本中加入“一键标为已读”按钮,也找来两位身边的女性朋友征询意见,回答自然是支持的——谁也不想整天被一大群陌生人骚扰。但当“一键标为已读”上线后,使用频度远低于预期,这让我们非常纳闷,反复确认这不是Bug造成的。在后来召集的一次典型用户群访中,我们邀请到6位关系亲密的闺蜜,观察她们的正常操作情况,结合提问,终于悟出了原因所在。原来,女性往往有自己的小圈子,私下会交流情感动态、淘宝美妆之类的话题。有时闺蜜之间会为了炫耀自己的异性缘,故作抱怨地指着手机屏幕上大堆的未读消息,感叹最近频受骚扰,煞为头痛,并借此享受来自闺蜜的艳羡目光。于是之前困扰我们的谜团得以解开:比起防骚扰的需求,向他人炫耀自己魅力的需求优先级更高。

另一则类似的例子是在设计注册页面时,几乎100%的被调研者都认为用户资料的真实性非常重要。为了净化应用内的生态环境,大家普遍愿意在首次使用时强制填写详尽的个人信息。结果可想而知,当人们尚未建立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无法放心地将交托信任前,一上来便妄图让其填写个人资料(有些还相对私密),只会造成恐慌与怀疑,吓退人们。更聪明的方案是设法先让用户匿名“玩”起来,在经过一阵摸索与熟悉后,逐步引导用户留下真实信息,提高互动质量。

用户说了什么固然重要,但更多心思应当花在分析他们做了什么。这就像是你询问100个人是否愿意为了健康而去健身房锻炼,有99个人会予以肯定的答复,但当真到了要掏钱的时候,他们就会畏首畏尾;即便真的花钱办了健身房的会员卡,最后能坚持下来的人也寥寥无几。避免被用户口头意见带到沟里的另一种方法是,不要问他们喜欢什么,而是看他们是否愿意为某项功能付费。一般而言,产生付费意愿需要经过更多的思想斗争。如果需要真金白银的付出,仍然没有阻挡住他们使用的热情,那么这部分用户意见的权重就要高于那些“动口不动手”的免费评论家们。付费的过程增进了用户与产品团队之间的关系,他们会觉得有责任提出自己期望的功能与使用建议,开始更加“认真”地使用你的产品。这也许就是某些产品敢于理直气壮地向免费用户说不的原因之一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增长黑客:2.7 “行胜于言”的用户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