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 | 一座可以看见1500年梦想的城市
我对大同不多的了解,建立在一部纪录片上。2015年的台湾金马奖,郭富城和林嘉欣将最佳纪录片的奖项颁给了一部叫《中国市长》的纪录片,这部片子讲的就是大同。一座拼尽全力试图寻求复兴之路的城市。
在任期有限的情况下,你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城市基础设施极为落后,支柱产业给城市带来严重污染诟病已久且已经难以为继,经济面临巨大瓶颈前景一片黯淡,你是市长,你会选择如何做?
文化牌、转型路、特色城三位一体是这位市长的计划,大同的煤挖了上千年已接近枯竭,能替代煤炭的能源又早就俯拾皆是,在他看来,大同的出路只有一条:成为文化名城。2008年上任时,他雄心勃勃大刀阔斧,要重建一座有高大城墙的古城,要推倒大部分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城墙;除了对城墙内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其他大部分民宅、违建都要推平,拆迁涉及大同30%的人口50万人。
轰轰烈烈的工程进行到了一半,2013年,市长调离,一切戛然而止。在他的5年任期里,他像一名全科大夫,诊断、开方、抓药,甚至是截肢、器官移植。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中国许多城市都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大兴土木,从乡村的中国变为城市的中国,我们亲眼目睹了太多的“新城“拔地而起。但没有一座城市像大同这样,将中国城市发展的一切问题都汇聚于此,它是一座内容极为丰富的城市标本。
对于将要去大同旅游的人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看点,那些和你的家乡发展似曾相识的场景,你曾有的疑惑或遗憾,骄傲与不满,也许都能在这座城市感受到。
去城市旅游,我们还可以观察得更深一些。我们也要把目光投到继任者身上,在我看来,大同在经历了一次重大手术后的“术后问题”同样也值得“观摩”。在最近的这5年,文化旅游内容的搭建,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比起前一个5年大刀阔斧构建城市框架来,当然没有那么直观,也不太容易被感知到。但旅游城市的打造,就是一点一滴的进步所堆砌。比如大同餐饮和酒店业的服务能力与水平,比北京很多同行都要好;比如连续不断的旅游季活动,今年6月到9月,近三个月就办了70多场活动,涉及文化、艺术、旅游、体育、宗教等多领域。
城墙修复前
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在大同,能获得一些启示。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克服一些偏见和自以为是,现在的大同,是一座被严重误解的城市。
“你不是大同人吗,为啥这么白?这不科学啊!”去年坐火车去武汉,邻座几个人聊了起来,其中一人这样问另一人。我相信,被问的人,脑子里一定有无数草泥马奔腾而过。煤都,一定要每个人满面灰尘、乌漆抹黑?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眼中,大同就是个建立在煤矿上的重工业城市,“大同=煤都=脏乱差=空气糟糕”。
一周前,我第一次去大同,深入走访了几个地方,印象是颠覆性的。如果要用一个词儿形容大同的空气,一定非“清冽”不可。早上起床,把窗户打开,空气清新;到了晚上,抬头就是明月当空,星辰闪耀,若是在市郊,星座、银河都清晰可见。
以前的大同确实空气质量糟糕,但从2012年开始,大同的空气质量在山西省内排名基本稳居第一,2016年之后,大同每年环境空气达标天数都在300天以上。只有北京有严重雾霾时,大同才会受到一些影响。
明明已经大变样了,却依然被误解。主要原因还是核心的煤炭资源太突出,产业定位非常鲜明,过去1000年,大同挖煤没有停止过,过去60年,大同向全国源源不断的输送煤炭达20亿吨,A股两大知名反向指标股(大同煤业、大秦铁路)都与这座城市有关。因为煤炭一枝独秀,相当长的时间里,煤成了大同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符号,强大的旅游资源被长期忽视。但时代发展至今,那已经是一个落后的产业形态,对城市的支撑已经弊大于利。
如何复兴?这就像问今天吃什么,你得知道冰箱里都有哪些菜?城市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方向,也一定程度的构成了人们为何去大同的理由。
郭德纲曾经在一个聊斋故事里用大同口音说道:“这是大同,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人家都说,上有天堂,下有大同。”大同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两千多年,建国以后是山西第二大城市,1982年,大同与北京、南京等另外23座城市共同入选首批历史文化名城。1984年,国务院批准大同市为全国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一同入围的,还有大连、重庆、青岛等。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大部分都是建过都的,比如北京、西安、南京,大同作为都城,曾经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北魏时期留下的遗产,在全国本就极少,到目前为止,大同是集大成者。
三国西晋之后,整个中华历史是没消停的五花八门的乱,西北五胡之乱揭开了这个大乱世的序幕,以汉人为主体的东晋等政权在长江以南乱,以北方少数民族为主体的胡人政权在长江以北乱。政权的更迭绝对是中华历史之最,刚立国就被灭国、刚称王就被诛九族的情况比比皆是。拉锯了300多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北方政权出现了:北魏,这是鲜卑族在中国最强盛的时代。
鲜卑族开国皇帝拓跋珪在建国12年后,迁都到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这座城市最灿烂辉煌的时期开始了。大同经历了北魏的六朝皇帝,因此现在的大同被称为六朝古都。整个北魏时期,是佛教兴盛的开始。当时的主政者苦于多年的战火不断,希望稳定民心,佛教“空”“无”的思想便顺理成章的得到了宣扬。
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遍览世界名胜,颇为感慨地说,全世界有两处名胜令他震惊,一是巴黎的卢浮宫,二就是大同的云冈石窟。
公元460年,北魏第五个皇帝文成帝为了完成令佛教永世流传同时彰显皇权的梦想,下令开凿云冈石窟,这是中国史上最早的皇家石窟。他在位的时候推行和平外交,与南朝刘宋、北方各国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互通商贾,文化的交流空前繁荣。后来孝文帝接棒也是如此,所以,从云冈石窟现存绵延1公里的254个窟龛59000余尊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保留至今丰富生动的1600多年前中外不同文化融合的印痕。
从石窟群里佛教以及建筑、服饰、装饰纹样、音乐舞蹈等各种题材的梵相雕刻中国,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古老的中华文化与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乃至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
比如石窟中的装饰纹样,多数为佛教东传和通过商旅交通途径由异域传入的植物纹样,这种装饰花纹甚至延续传承至唐宋及以后;第九窟,我们可以看到欧洲艾奥尼柱头;第39窟中央的五层方塔的造像,是中国传统的木构庙堂建筑与印度“支提式”石窟相融合的产物;在被称为“音乐窟”的云冈石窟第12窟,既有汉魏旧乐琴、筝、笙之类,也有印度和波斯的箜篌、琵琶,在舞蹈的雕刻则中荟萃了中原传统乐舞、鲜卑本族乐舞、西域乐舞、西凉乐舞及高丽乐舞。
如果要给大同上千年历史找到一个关键词,“融合“,是最恰当不过了,我建议大家去到大同,关注的主线也应该放在融合上,这会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世界观:过去我们所受的教育,我们读到的历史的书写,大都是站在中原文化或汉族文化的视角下,其他同为中华儿女的族群在如何生活?如果我们要建立一个中华民族视野下的历史观,大同是绝佳的角度。
大同是一个在非汉族统治下历经了700余年的城市,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相继成为这里的主人。在现在的地图上看,大同处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境内的雁门关可以视为南北文化的分界线,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属于桑干河流域文化。数百年来,这里是中原汉民族和塞外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
如果说五胡十六国是杀戮游戏的话,那么北魏平城时期则是前所未有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时期的开端。该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各项成果,不仅为随后的北朝各个时期所继承,也成为隋唐文化主要的源头之一。
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契丹族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王朝,辽。大同由此划归辽地,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此后的两百多年,大同先后成为辽、金两朝的陪都,是契丹人和女真人钟爱的“西京”。
历代文人似乎只钟情于颓废腐败、偏安一隅的宋王朝,而对辽金政权不屑一顾。事实上,先后与宋王朝并存于世的辽、金,不仅兵强马壮、辖域辽阔,他们与域外的文化交流、商贸往来,比中原王朝只多不少,而且继承并创造了迥异于中原的文化。
辽对幽云十六州的统治、以及辽与中原王朝之间对其的争夺,贯穿整个辽代历史的始终。幽云十六州,包括了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以及河北与山西的北部地区。其中幽,是指北京,云是指云中,大同旧称。
北宋建国之后一直不忘幽云十六州,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等历届皇帝都曾想尽办法,甚至亲临前线希望收复失地,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最终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史称澶渊之盟。宋辽在一个世纪里,基本达到了和平共处,边境安定,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促进了民族融合,前所未见的文化,在此生根发芽。
我们都爱宋朝,但在当时的中国版图里,辽金文化同样的璀璨。只不过我们像重视煤炭一般只看到了宋,有很多因素导致我们只看到了局部,对辽金漠视。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一半写在故纸上,一半埋在地下。如同王小波说的,一座城市的历史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它的建筑。因为它可以供人漫步其中,能见古人所见,感古人所感。阅读大同,有的人会读出岁月静好,有的人读到崛起,有的人读到了强权与盛世,这些是需要载体的。
大同有太多可以让人驻足流连感怀的建筑,它们是将我们与古代与古人相连的载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位于大同古城内的华严寺、善化寺,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辽金文化的特征。华严寺、善化寺都是真正的辽金时期的古建文物,是宋版古籍《营造法式》书中的实物。去京都奈良的人都会感慨于很多寺庙榫卯结构、移柱减柱的巧夺天工,大同很多寺庙、佛塔,就是探索中国古建的海洋。
华严寺是一座辽金明清四朝共同奉献的“巨著”,寺内的大雄宝殿是辽代的遗址,金代的建筑,明代的塑像,清代的壁画。薄迦教藏殿内有一尊辽代塑像叫露齿菩萨,她长辫抚肩、肩着披帛、上身微袒、胸佩璎珞,与行不动裙、笑不露齿的宋塑侍女相比,民族文化的不同尽显。契丹人豪迈洒脱,齿露芬芳,宋人则是受‘礼“制约束的美。
大同的对标城市应该是日本的奈良,奈良时代的都城遗址在奈良的西郊,也叫“平城”,两个“平城”的格局和资源禀赋比较类似,奈良城市内的主要古迹都围绕着奈良公园,大同则在古城墙之内,善化寺、华严寺对应的是东大寺和唐招提寺。大同完全可以向奈良学习如何利用自身的古迹资源,做怎样的旅游服务业城市。
大同又完全可以超越奈良,它所拥有的比奈良多太多。比如拥有美轮美奂史诗般的壁画的云林寺和永安寺,永安寺还有元初大书法家雪庵溥光题的匾额,赵孟頫曾惊叹此人"此书乃过我"。还有北岳恒山,还有悬空寺,金庸笔下的笑傲江湖能在此得到充足的想象空间。
还有类似新平堡镇这样,塞外风情浓郁、可以看到民族大融合生活方式的古镇。更重要的,大同境内有多个朝代共计520余公里的长城遗迹,其中明代内外长城426公里,汉长城37公里,赵长城55公里,北魏长城6公里,堪称为“长城博物馆”,与其它地方长城相比,大同长城是一种原生态的野性美,荒烟蔓草,蜿蜒曲折,横贯东西,隐藏在青青牧草和莽莽原野之间。风吹草低时,塞外深处那天生的自由和博大,就此扑面而来。
以上两张图片来自大同本土摄影师任彦龙先生
在中国,哪里还能找到一个像大同一样,集北魏、辽金、明清、塞外风光、异域文化于一体的城市?它还是个避暑圣地,一年最热的七、八月,大同的平均气温是22℃,要知道北京七月平均气温是26℃,上海是27.9℃,东北的长春是23℃。大同明年10月高铁通车,北京到大同从西直门北站上车,100分钟后便可以在大同城墙吹风。
1933年9月4日,梁思成、林徽因就是从北京西直门站,历时16个小时来到大同,他曾登临南城墙,拍摄了一幅善化寺鸟瞰图。
2008年的大同古城改造,正是用的梁思成提出的将北京新旧城分开建设以保护古都的思路。梁思成对大同城楼的测绘资料齐全,照片文献详实,而且城墙根基条石,马面基础均砖墙等均有遗存,为修复提供了详细依据。
大同自古也叫“凤凰城”,因为明代古城的城廓形似一只舒展单翅的凤凰,南关为凤之头,主城为凤之身,北关象征凤凰的尾部,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起来的,之前都是土城,明中期加高了一丈,包上了城砖,并修建了东北南三向小城。现在我们看到的城墙,就是按照明代建造的大同城墙形制。
除了拆迁,重修城墙是当年最有争议的部分。清初多尔衮攻克大同之后屠城,将城墙拆毁五尺,乾隆年间大致修复。清末民国大同城墙失修,1949年以后只余府城和北小城夯土墙基比较完整,南面城墙断断续续的存在,东面大部分已毁。
是严格的将之保护起来,还是大刀阔斧的旧貌换新颜?哪个更具有价值,恐怕站在当前的时间线上,很难说清楚。我只知道,现在的大同城墙,犹如这座城市的心脏,一扫这座城市的颓势。就像顾准说的,“矛盾永远存在,所以,没有什么终极目的,有的,只是进步。”每一段历史都应该值得尊重,而比起历史,更需要尊重的是未来。
大同这个语带双关的名字真美,但并非出自“大同世界”,而是源于唐代屯置大同的“大同军节度使”。辽代改名大同,寓求各民族“同心同德”。过去的大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大融之地,以后的大同也应如此,没有哪个城市的复兴梦是建立在这样辽阔而深远的基础上的。我想,大同的未来,就在融汇世界的胸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