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在红砖美术馆

有人问我:你到底看过多少展览?我回答:Countless. 展览是如此具有魔力,是时光机也是任意门,从童年开始就正中我的红心,从此我靠展览充电。为了看更多的展,本科四年我选择了北京。现在,请你跟随我的步伐,来走进博物馆的奇妙世界。

这是我“博物馆与城市”系列的第一篇,写于2016年秋天。

秋天,在红砖美术馆_第1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早起的模样

混迹798久了,偶尔也想换换感觉。

红砖美术馆位于地铁15号线马泉营站附近,比较偏僻,因而艺术馆的气息浓厚。馆内装饰大多是红砖,馆外也有灰砖砌成的庭院。整体氛围相对798而言工业化的气息弱一些。

秋天,在红砖美术馆_第2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外墙
秋天,在红砖美术馆_第3张图片
红砖美术馆庭院

红砖在这里失去了国界,有时你觉得它就是外婆家的砖墙,有时你觉得它是古罗马斗兽场的一员,有时又感到它是梵高油画里的一笔。

秋天,在红砖美术馆_第4张图片
一位父亲

天气美得像油画,我都懒得加滤镜,直接拍。中午的美术馆格外安静。一个旅行团经过,全是大爷大妈,竟然也没有吵闹,安静地四处拍照。后来看他们摆手语我才明白过来,他们都是聋哑人。这一整个安静的团队,一天都带着欣赏艺术的温柔笑脸。

秋天,在红砖美术馆_第5张图片
游客们

建筑整齐之美在这里得到了发扬,而植物错落凌乱之美亦同时体现。秋天里枯萎花瓣的香气,褪色干瘪的叶子,恣意生长的藤蔓,和艳丽的果实,形成了一种奇幻却又自然的氛围。

秋天,在红砖美术馆_第6张图片
馆内庭院

这里当然不仅仅有红砖,各个房间都有值得玩味的地方。常驻展是没有的,所有的场馆展览都在不停地更新。挑几个当时喜欢的跟你们聊聊。

一号场馆从大门进去后是白色的不规则空间,墙上投影着英文录影带,大概是在解释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变化。房间的角落有一个发光的方形小洞,宛如爱丽丝幻游仙境兔子洞,心想钻进去我会不会变小呢?——事实是,里面是另一个明亮的房间,播放的影片节奏要更快,画面切换更流畅、声音也更像是绝望的主妇在抱怨。

墙角有一个黑色的小洞,钻进去,就阴森多了,黑暗的房间,播放着仿佛精神病患者喃喃自语的投影。故事是在讲一个女人回到祖母废弃多年的旧屋,整理杂物、给杯子和盘子重新上色,拍摄风格有点像川内伦子。再钻两个洞口,便回到了第一个房间。四个风格不同的房间,用声光打造了四个不同的心境。

秋天,在红砖美术馆_第7张图片
美术馆内的艺术商店,窗边。这张其实糊了,但是我却很喜欢。

其他场馆的序号我记得并不清楚了,但是法国当代艺术家塔提亚娜·图薇( Tatiana Trouvé,“杜尚奖”获得者)《指向无穷的750个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秋天,在红砖美术馆_第8张图片
《指向无穷的750个点》展览

这些由铅垂线,磁铁和金属做成了巨大艺术品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我们不被允许触摸甚至接近它一米之内。展厅门口的保安穿得像积木世界的玩具兵(倒是和这乐高似的美术馆很配),温和地提醒我们不要靠太近。我掏出指南针,北方永远是向着这个场的中心。

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声音的宇宙》展馆。从两个不同的门进去都会在房间里相遇。对垂悬的那些行星般的装饰物喊,可以听到空灵的回音,仿佛置身荒凉宇宙。站在不同的方位呼啸,回音感觉也不大相同。

秋天,在红砖美术馆_第9张图片
“声音的宇宙”展厅

在这些“行星”之下,门捷列夫和开普勒应该能坐下喝杯茶,说这是什么元素的原子结构,那又是什么行星的运行轨道,宏观微观,联系玄妙而让人惊喜。在这金碧澄澈的光影里,有一些瞬间觉得简直是在乌托邦——什么都不去想,任由自己被愉悦包围着。

秋天,在红砖美术馆_第10张图片
《马戏团》,摄影:南少

这里也是严肃的,比如这个《马戏团》展,贪婪之手伸向破碎的动物残肢,而笼子里囚禁的,亦是人类粉碎的狂妄。或许展览不仅仅是仅供娱乐,它是一部分人类向另一部分人类传达警告的载体,在城市的纷繁中喘息,让你思考和释放。

后记:2017年秋天,我再度来到红砖美术馆,这里已经换了天地,并且还在扩建。那天的展览包括一些行为艺术和摄影展,令人难忘。可以说,展览是艺术家的造梦空间,也是哲学家会驻足的所在。这里,连空气都是浪漫的。我想,以后我一定也还会再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天,在红砖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