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
一、如果事情比较复杂,可以用项目管理的思路去做。做一件事首先想好做这件事需要哪些步骤,可以列一个流程图。思考那些事情是需要完成前的步骤才能做的,哪些事需要别人去做的,把每一步关键的点列出来,集中精力去攻克。如果是需要别人配合的完成的,则需要列出需要交付的东西和时间限制。其次,对每一个步骤都设定一个时间节点,这样就知道什么时间段需要做什么的,一段时间只专注做一件事,不仅提升效率而且减少精力的耗费。
二、犯错之后认真反思,思考犯错背后的原因,找到关键的点。我们经常犯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事情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没有抓到关键点,所以就容易犯错误。所以每一次犯错要认真反思,这样可以对事情本身有更深的理解,减少错误的发生。
要想使各种创新落地、变现,要遵循以下3点:
一、好的创意和想法很多,但是更要考虑其可行性和落地难易度。一是当下的时间是否是最佳的时间段;二是想法很好,但是可能超过了企业的实际能力。因此一开始的时候,就要考虑这种创新能否赚钱,或者增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的目的源自于满足客户需求,任何的新想法一定要及时让客户能够使用或应用。而不是闭门造车,等到自认为产品完美的时候,才去推向市场。因为,这个时候可能新点子已经变旧或过时。
三、创新也需要考核好的创意当然需要发散性思维,但是创新是否需要KPI呢?回答是Yes。当然需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个人的创新力与组织结合起来。一句话说得好“除非事关个人利益,否则无责任制的工作将很难推进。自我利益永远是人类最强烈的动机之一。而个人对结果负责,则是一切的开端。
销售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性,再把可能性变成事实的过程。
1.当你的经理给你的画一个“地盘”,说,这块地归你了,今年你就去“耕”它吧。你一脸茫然,你觉得根本不可能:你不知道它的“土壤”情况,你没有“种子”,你不懂干“农活”,你甚至不知道这块“地”在哪里。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春耕”,不会有“秋实”。
2.你不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就着手去“耕地”。干任何事都得有章法。“耕耘”之前,你得研究研究你的地盘。你得搞清楚,你的地盘上有哪些细分市场和行业,它们是否贫瘠或富饶。你的地盘上有一些有钱的行业吗?是否有一些规模虽不大、但成长态势较好的领域?也许你觉得大客户机会较多,但是果真如此吗,是否富饶的“土地”被常年耕种之后,很快有可能变成沙漠?
3.无论怎样,既然你得到一块“地”,你就是“地主”,你就得像地主一样去寻找你的种子(sead),那就是你的潜在客户。无论客户类型与机会多寡,你都得去找出你有可能帮助人家解决问题的潜在客户。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你在研究行业之后,可以把你受命、或你自己决定的细分市场进行通盘梳理,整理出你的细分市场全量清单。
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勤奋都是为了逃脱他人指责的一种作秀,明明集中精神两个小时可以完成的作业非要拖到半夜,明明抛到群里很快能解决的事情非要兴师动众开个会。这样的做法不是勤奋,而是想要偷懒却又想被人夸赞勤奋。 当你在学习、职场、自我认知方面掌握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就可以游刃有余的掌控自己的生活。
“做完”和“做好”仅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执行了但却不到位,只是走过场或者是纯粹地应付了事;而后者不但执行了,而且到位了,它代表着对自我目标负责、对上级组织负责,对公司利益负责。
而一名员工是否有较高的执行力,关键就在于他重视“做好”这一结果,所以,如果各位想要提高执行力,千万不可自我满足,更不可自欺欺人,明明是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执行到位,最后却把责任怪在别人头上。
既然执行了,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去做事,一步到位交出满意结果,否则拖延到最后不合格,老板就可能反反复复地要求你重新执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但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资源,更浪费了你自己的时间。
跨界思维,就是大世界大眼光,用多角度,多视野的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释义为交叉、跨越。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更代表着一种新锐的思维特质。一个行业中创新性,革命性的产品往往来自行业之外的灵感,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往往落入了自己思维的定式,从而抹杀了创新。跨界的资源整合也许不是解决目前的困难,而是一种更长远的考量,解决未来不确定的未来,将更多的不同行业的资源集聚在一起产生更大的能量避免被跨界毁灭。
要有跨界思维,通过跨界思维把各行各业最顶级的资源进行重新的配置,形成最强大的航空母舰。
如何与竞争对手做比较?
1、不贬低对手。
你去贬低对手,有可能客户与对手有某些渊源,如现在正使用对手的产品,他的朋友正在使用,或他认为对手的产品不错,你贬低就等于说他没眼光、正在犯错误,他就会立即反感。
千万不要随便贬低你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对手的市场份额或销售不错时,因为对方如何真的做得不好,又如何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呢?你不切实际地贬低竞争对手,只会让顾客觉得你不可信赖。
一说到对手就说别人不好,客户会认为你心虚或品质有问题。
2、拿自己的三大优势与对手三大弱点做客观地比较。
俗话说,货比三家,任何一种货品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在做产品介绍时,你要举出已方的三大强项与对方的三大弱项比较,即使同档次的产品被你的客观地一比,高低就立即出现了。
3、强调独特卖点 。
独特卖点就是只有我们有而竞争对手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正如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一样,任何一种产品也会有自己的独特卖点,在介绍产品时突出并强调这些独特卖点的重要性,能为销售成功增加不少胜算。
缺乏行动力大都是思考型性格的人。什么是思考型的人呢?
思考型性格的人的特点是谋定而后动,这五个字确实是褒义词,但是要看放在什么人身上了,放到智慧型人的身上确实是褒义词,但是放到初出茅庐的小子身上却不是什么好词,特别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环境下,谋定已经越来越稀缺了,根本做不到谋定,所以谋定而后动只不过是这类人的托词而已,但也是最好的理由。向我们这种思考型的人来说,成事在谋,败事在定,因为根本定不了,不去做,也就永远不知道后续的事情如何发展,一个小的外界条件就可以对后续产生无法估计的影响,所以再怎么谋,也不可能看清楚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均是水中月,雾中花。
将思考型类型的人转变为行动类型的人比较难,但是也不是不可能。
首先是算概率:一件事能够有七八成的概率就可以行动了
其次是想办法:谨记一条箴言,办法比问题多,就释然了
最后是付出代价(特别重要):行动力缺乏的人来说,只要初期立马付出一些代价,比如金钱和时间,后续就会持续的跟进(因为他们的计算方法是这样,都付出这么多了,不收获点东西太亏了),所以提升行动力的人初期就要开始投入,不要思考。
最后,将所有的陈述表述为一句话:不管不看,先试着踏出第一步,实际上,行动力的获得不能只靠纸面上的东西,行动力是真真做出来的的。
1.单纯的产品并不能构建出竞争壁垒,毕竟模仿和抄袭太容易;脱颖而出的产品除了运气,还需要再多一些东西。
2.这个变量,我认为是期望。期望源于需求,高于需求。如果产品解决方案的好坏决定了发展的下限,那么期望决定了它的上限。
3.为什么是期望?因为产品解决的是用户基础需求,但是用户永远不会满足,用户永远会期望更多。
4.产品提供了内容,但用户更期望在文章中收获知识、分享喜怒哀乐;社区提供了交流的空间,但是用户更期望社区氛围良好;电商方便了消费者,可用户更期望活动促销与让利;即使外卖音乐,用户也期望它们能懂自己的喜好口味……
5.需求不能被创造出来,但期望能创造;这些,是运营更擅长策划与满足的。
6.用户、内容、活动等模块,细细想来,绝大部分都符合达到用户的期望,超出用户的期望,控制用户的期望三个心理层面
在管理中,功劳和苦劳那个更重要,能力和态度你看重哪个?
第一组:功劳VS苦劳
这组选项大多数的选择肯定是功劳,顾名思义,管理要的是绩效,要的是结果,而苦劳不一定产生好的结果。
第二组:能力VS态度
面对这一选项,肯定有的人选择态度,但在管理中能力大于态度。能力不够,态度来凑,为什么这样说呢?滥竽充数的故事我们都熟悉,正是因为考核的标准是人们的态度,看起来吹得很厉害的样子,让不会吹竽的人抓到了规则的漏洞从而也能够蒙混过关。这样好的态度有什么用,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人又会怎么想,团队中不需要表演家而是需要实干家。除此之外态度不具备考核性。比如:当你提出对策,如果有人提出反对性意见,你也是幸福的,因为这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勇气。
你考核什么,人们就会关注什么,当你把考核的标准是苦劳和态度时,那么人们就会尽力展示自己的苦劳和态度,而这些是不直接产生绩效的。这种管理和考核方式,从人性来讲是善良的,但是对于公司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并且极大的降低了考核的效率。
苦劳和态度是因,功劳和能力是果,考核不能本末倒置。
三个层次的用户需求,即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基本型需求就是指用户认为你这个产品中必须要有的,我们常说的用户的痛点,如果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客户基本上就不会用你这个产品;如果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也不见得得到多大的满足。
第二个是期望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并不是产品必须有的需求,有的期望型需求只是用户期望有的,但是用户也不一定会明确表达出来的,这就像用户的一个痒点,如果不满足用户,他的满意度会明显不足。
第三个就是兴奋型需求,这个对用户来说就是出乎意料的需求,他觉得你的产品可能不会有,你做了他对用户产生的惊喜,这就是用户的一个兴奋点。这些兴奋点可能用户自己都不清楚,一旦拥有之后用户的体验度就会大幅度提高,也会增加客户的忠诚度,这个需求就是客户的潜在需求。
通过四个步骤构建产品实操方法论
竞品研究、市场分析、客群分析和能力储备。
第一步:竞品研究
什么是竞品?要有清晰的定位。它可能在你的行业里面,也可能不在。要从最终产品解决用户什么需求痛点的角度去出发看竞品是谁。只紧盯着和自己长得像的人去复制或者硬拼,很难赢。
第二步:市场分析
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任务式联系用户,和用户沟通。在这个阶段,不能光听你自己团队的人怎么说,要真正走到市场上,你要了解的是自己怎么控制渠道,最能打动消费者的是什么,知道消费者的真正需求痛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自己的产品,和用户怎么看待真的不一样。
第三步:客群分析
要对客群进行分类识别:新老客户、不同消费习惯、阶层、不同使用时长、不同渠道来源、不同机型……。你要建立自己的数据仓库,会定义自己的数据报表,知道你做的产品要看什么指标,如何用各种条件交叉分析,从而更了解你的用户,找出各种你想不到的共性和问题。
第四步:能力储备
公司一起步,立刻找了一批很贵的人去打造一些可能趋于完美时才需要的项目,这种模式往往很难存活。那么,起步阶段正确的路径是什么?先分析自己在当前的产品阶段下,解决被一部分用户真正认可、需要、乃至离不开,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能够建立一定的根据地和壁垒,哪怕是时间带来的规模沉淀。是渠道管理?是扫街地推?还是别的?根据需要的,搭建匹配的团队,储备合适的人才。如果一味追求高端人才,而没有配备他需要的施展空间,反而会导致人才更快地流失。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当谈及人工智能,不约而同的大家总狭隘的认为--机器人!事实上,这就是中国企业发展上最大的思维定式限制!
当美国农业劳动力从1900年的40%降至今日2%,而我们所认为的人工智能却仅限于机器人!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单来讲,人工智能,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集多项技术于一身,使机器可以感受、理解、学习并采取行动,无论是自食其力还是参与人类活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
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
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会发现,热点事件很容易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引爆并快速传播,带给我们现成的观点和情绪。这让我们越来越少地关注事件本身的发展,也越来越少去问几个“为什么”。
但是,言听计从并不是我们的职场生存之道,没想法只会让你不犯错,却无法保证你的发展。没了独立思考哪来不一样的内容,没有豁出去的勇气哪来让别人惊讶的作品?傻乖的人是没有灵魂的。不进行独立思考、乖乖地听话只会让我们学会顺从,成为只会“嗯嗯嗯”和“对对对”的应声虫。
“加法”谁都会,你会做“减法”吗?
许多创业者爱讲大故事,但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得越复杂,需要整合的资源越多,越难做成,好的项目常常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好的产品往往从一个痛点出发就能迅速做大。
实际上,在资金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专注做工具也能成为一家大公司;把 80% 的资源投入到最核心的功能上,做到极致,快速迭代,用最小的成本试错,就能快速发展。
“微店”,虽然只做工具,只解决商户在微信里开店和支付的问题,却突然成了各大应用商店里的热门应用。2015 年获腾讯投资,估值数十亿,这就是“减法”的力量。
而另一个坐拥百万商户、年流水百亿的微信开店工具“有赞”,在尝试了十个月之后正式宣布不再谋求成为流量“平台”。
竞品分析含有客观和主观两大因素。
客观数据
什么是客观?客观就是网罗市场上相关竞品,选取部分或者的观察角度,通过对比,得出各竞品的相关数据,期间不带有任何主观臆断的看法。
数据内容:
市场环境:当前市场行业中,该类产品的一个生成状况是如何,蓝海/红海/平稳?
用户画像:用户社会属性,用户行为习惯、用户消费习惯等。
产品痛点:也可以理解为用户痛点,用户为什么要使用这个产品,这个产品的不可替代点在哪?
使用环境:该产品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条件下触发使用的?
主观思考
主观,可以理解为用户即我,我即用户,是一种流程模拟的结论,通过使用各竞品后的一个整体记录,来对比自身产品,分析出或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分析内容,用户体验五维度:
战略层:产品的定位、产品后续发展方向以及本质性的优劣取舍。
范围层:产品的功能,产品可以满足用户什么,或者提供给用户什么?
结构层:产品的功能结构,一般都附上自己做的产品功能结构图说明,或者对其客户端的框架进行对比。其中的一个难点是,如何把零散的功能,聚合成一个呈现给用户解读的整体;
框架层:这方面涉及到一个交互的体验,什么样的交互才能更好的迎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表现层:需要有一个好的审美和良好的表达来进行一个简要的描述。介绍产品UI的配色、文字大小、间距等,往往不作为主要阐述对象。
传统二手车市场被认为具备有万亿潜力,但其低频、低密度特点,让行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增速远远不及资本市场预期,为此把目光转移到了二手车电商。二手车电商确实没有让市场太失望,一路高歌猛进,在广告助推、资本投注下,增速喜人。但是,随后二手车电商爆出刷单丑闻,为融资不惜弄虚作假,通过伪造买卖车主信息,来推高平台交易量。同时,出售问题车、售后服务低质、线下资源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急功近利的二手车电商遭遇了发展窘境。
寄予厚望的二手车电商,一度让二手车市场更加混乱。互联网思维下的营销模式——烧钱补贴、砸广告,让二手车电商平台火了一把但也伤了不少。运营成本高居不下,心急如焚的二手车电商亟需新的盈利增长点。这时,汽车金融走进视野,一跃成为二手车电商的“救命稻草”。二手车+互联网金融模式,再次成为资本市场新的故事。
情感营销策略:
情感营销就是把消费者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情感消费时代,消费者购买商品所看重的已不是商品数量的多少、质量好坏以及价钱的高低,而是为了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情感营销从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出发,唤起和激起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赢得无情的竞争。
情感营销策略适合数字营销策略的第三阶段“增强用户粘度”,比如之前在微博上火热的百事可乐“把乐带回家”微电影,用情感抓住用户,一般在节日推广时常使用。
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马斯洛认为, 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一个亿对于普通人来说有足够的诱惑力,但是对于王健林之类的企业家来说,能够激励他们的不再是金钱,而是境界或者情怀,以实现自我价值。
其实,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低层次的需要并不会随着高层次需要的出现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了。
强执行力的领导者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说话果断干脆,不拖泥带水
看一个领导人开会就知道了。执行力强的时间性很强,计划性很强,完全按计划执行。反之就是东扯西拉,互相推诿,时时做不了决定。
二、绝对兑现承诺
事情未考虑成熟就不要乱表态,一旦表态了就要兑现。有些领导人惯于口头承诺,但事后一想不对劲,马上反悔了。就这一个动作,足以让团队的执行力消失殆尽。
三、心要狠,坚持以法治理
当处罚一个曾经有过功劳的员工时,领导者犹豫了,并且用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说服他人。不论理由多充分,只要未以法处理,所有解释都是空白的。
四、要有高度,格局要大
员工跟着你就是因为他们看不清楚,而领导者看得远。如果一个领导者和员工一样只能看到眼前,你想员工会跟着你吗?
五、要能承担责任
员工为什么跟着你,就是因为团队中需要有人承担责任。功劳是别人的,责任是你的,这样的领导,员工才愿意追随。
六、能帮助员工实现梦想
不论你的才华有多高,能力有多强,都只是你的;帮助员工成长才是领导最重要的技能。有些领导经常告诫员工要把公司当作是自己的,说的都是废话,他们为什么要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呢?换一种说法,你要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梦想,顺便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才能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七、要具备描绘企业前景的能力
只有把员工的目标与公司的未来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激发他们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企业的前景无法自动呈现,你必须清楚描绘企业的前景,让他们可以感受得到。
因此,领导者需要避免讲话拖拖拉拉,随意承诺又善变,既要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梦想,又要实现公司的愿景,描绘企业的前景要可行、可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有归属感,有动力,有执行力。
很多时候逻辑、推理不能够解决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多调查一些用户或者感知一些趋势。
这个趋势怎么感知?使他感受趋势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用户只能够对过去的事情产生认知,未来的东西才是趋势,你怎么知道下一阶段会流行什么样的潮流,那才是最重要的。
感知有很多方法,很多人分析数据,很多人通过别的方法。分析数据当然很重要,但你的分析方法很容易出错,以至于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最后,你还振振有词说我是从数据里面分析出来的,这样更加可怕一些。
感知趋势是来自于我们的各种渠道,包括生活中的各种渠道,或者微博咨询杂志上的各种渠道。
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只有恐惧,而目标给我们带来的是力量和勇气。任何事情都有如意的一面和不如意的一面,就看我们要选择哪一面了。如果我们选择去看不如意的那面,问题就会因被关注而显得巨大无比,人很容易因恐惧而变得悲观和无力。
于是,整个世界的场景就会即刻变成灰暗无生机,充满坎坷。一件事情能否成功,是由不同的元素所构成的,假设当中只有1%的有利因素,另外的99%都是不利于自己的。
如果我们不断地选择去寻找有利于事情发展的痕迹,哪怕是只有一点蛛丝马迹的可能性也不放过的话,那事情就一定会被一点一点地引向好的方向,反过来亦然,即使有99%是有利的,我们如果盯住1%不利因素一直钻进去的话,那事情也无法有进展。
根据研究机构对2000例销售谈话的调查,TOP Sales通常花60%---70%的时间在倾听上。上帝造人的时候,就是2只耳朵,一张嘴巴,所以要求我们用2:1的比例来使用听和说。为什么倾听如此重要呢?因为了解对方的问题所在与真正需求是销售成功的前提。请每次拜访客户的时候,进行计时。
归根到底,销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产品或服务可以帮助客户解决他的问题。在实际的销售对话中,问题会出现很多种,真假难辨,无法预料。而你的任务是听出真正的问题所在,而且是最核心,最令客户头疼的问题,客户自己是不会向你坦白的,这一点你应该清楚,所以要配合提问来引导。
典型的销售流程通常是先让客户思考他所面临问题的严重性,然后再展望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感与满足感,而销售的产品正是解决难题,收获快乐的最佳载体与方案。听兴奋点,关键是听容易让客户感到敏感的条件和情绪性字眼,同时还要注意每个特定阶段的肢体语言配合。
为什么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的核心?
1、解决了市场营销“是什么”的问题:根据定义,通过把握主体、客体、场所、目的及其关系市场营销的全貌尽收眼底。
2、解决了市场营销“为什么”的问题:大量通过定位成功的企业案例证明了市场营销存在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3、解决了市场营销“怎么做”的问题:定位贯穿企业成长各阶段,从创业之初的确定目标市场,到成熟之后的品牌多元化,无不在定位的指导下进行。
4、体现了市场营销的本质属性:市场定位分为企业定位、产品定位、竞争定位、品牌定位,而四种定位均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这就体现了市场营销的本质:为顾客创造价值、建立关系,进而获取利益。
1、升维思维
总是觉得做事情很累,却又得不到理解,很大原因就在于老是站在自己的层面去思考问题,这种局限性往往导致迷茫不知所措。
这就要我们有一种升维思维的模式,高半级(你的主管)或者一两级来思考问题,然后你可能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好像豁然开朗了起来,那做起事情来自然也就轻松愉快了。(因为工作的内部压力已经通过与领导一致的思维化解了,甚至还会得到更大的支持)这就叫做“升维思考,降维打击”。
2、复盘思维.复盘方式可以是写文章,将日常工作中做过的事,遇到的问题,听到的方法,再按着自己的思路走一遍,对不明白走不下去的地方找资料找专家,然后码成文字。这种复盘对业务提升特别明显,而且一通百通,有过思考并且对问题有过研究后回头再干活,就会发现一切都又清晰了。当然,每个人可以选择的复盘方式会不同,但这种思维方式我觉得肥肠重要。
3、系统思维
干活往往没有头绪,每天不是做工作而是被工作做,就像《疯狂的石头》里的每个人都是事情赶上了,被动的应激反应,结果自然就会闹出很多笑话来。这就是因为缺乏系统性思维造成的。
《大学》里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说如果知道怎么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明了本末终始,那就等于接近“道”的本质了。培养系统思维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工作计划,具体在后文还有说明。
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
不要再去抱怨你的业绩为什么不好了,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懒!
你总说生意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没人”……
可是你是否知道,有多少从你范围内流失的准顾客?拜访、跟进都不需要多么高明的技术,去做就可以了。量上去了,业绩自然会更高!
你总说你天赋不够、技巧比不上别人……
可是你是否知道,哪个销售的技巧不是通过千锤百练而不断进步的呢?即使真的如你所说你的天赋稍浅,但持续的通过工作去练习,超越别人、成为超级卖手也是迟早的事情。最可怕的是,天赋比别人浅却比别人更懒。
你总说竞争太激励……
可是你是否知道,竞争对手都在持续与你的顾客保持联系?你在空的时间只知道抱怨、闲聊、玩手机,却极少与你的顾客保持链接。就算你不懂得VIP管理技巧,即使只是多发发朋友圈、多一些电话和微信的互动,总会有些客户会达成合作的。
你总说你们销售冠军(甚至老板)似乎也很懒……
可是你是否知道,那是因为在你的对里可能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冠军和高手,或许你的冠军只能排到优秀团队的倒数。没有一个人可以通过懒惰而获得领先的业绩,除非她的竞争对手比她更懒。
提升业绩的方法千千万,而一切都无法逃离一个基本要求——告别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