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高考刚刚出成绩,一边是毕业大军流入搬砖市场,每年都传就业形势严峻,今年也不例外。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2019年中国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不出意外,法学连续3年成红牌专业。作为一个本科毕业9年的法科生老阿姨,对这些所谓的报告永远持怀疑态度,因为个体差异,各有各的精彩。
广州X律师,每每考试班级稳居前十,在外人看来有点神经大条,永远分不清她写的是作业本还是草稿本。高考失利就读省内二本理工科院校,二过司考,一年半法务经验,之后进入律师行业,从未做过一天助理,靠自己摸爬滚打如今在广州两套房两辆车大把资产;
佛山M律师,超级学霸级标杆人物,法本金融双学位硕士保送,学校一路985、211。极度自信乐观,毕业后通过校招选择一线周边城市大公司做法务。先成家,一儿一女,后立业,去年出道做律师,仅半年助理经验,曾实习某红圈大所,如今刚领证,除了带娃就做做案子。
我这两位挚友是两个典型抓出来举例,在江湖晃荡久了是时候总结下职场里的前半生,希望对后来者人生路上有所启发,也希望与前方的人交换经验。
一
以前不太懂,为什么大人们总说学生是快乐了,要考试的人生哪里来的快乐,离开学校才发现,迷茫、焦虑、无助的感觉很可怕。
刚毕业的人是懵懂而迷茫的,毕竟人生要开始转换跑道了,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从事什么行业,做法务?做律师?还是考两院或是公务员?关于人生的选择题没有标准答案,回头想想,老阿姨只能提供些做题思路。
第一步 大胆想想你想成为的样子。
大胆地做梦,万一实现了呢?
回想一下曾遇到的人,看过的电视,喜欢的偶像,一定有一种场景是你渴望的。或许你曾被法官的刚正不阿的威严所折服,那就去考法院;如果喜欢惩恶扬善就去考检察院;如果喜欢自由就去做律师;如果想要稳定就去做法务;如果想从政就去考公务员。
我曾经有个同学牙疼补了一次牙,花了大把银子,觉得这是个暴利行业必能致富,大学时果断选择牙医专业,如今如愿成了一名牙科医生。我当年受港剧影响,喜欢那种职场很酷的感觉,毕业后来到离香港最近的深圳进入公司从事法务工作。
回归初心,或许对你影响最大的那个人、那件事,就是你长大后最想成为的人或成就的事。
第二步 回到现实,衡量自身资本。
这一步是自我定位。虽然有句话说,先就业再择业,但是就业的过程也得有所选择。
我同学中有位死党是大三第一批通过司考,毕业后因为家人原因到北京一家律所实习,实习一年因北京紧缩政策未办理执业证,又因为家人原因去了一座省会城市附近的小城市做了财务,隔行如隔山,必然辛苦些。
我还有在上海的同学,也是学霸(得瑟,自带学霸吸引体质),985、211重点院校法本,美国名校硕士,毕业后朋友介绍去了一土豪国家公司从事行政工作,回国后,行政事业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发展也发现自己丢失了专业,好在优秀公司提供机会,在某拟上市公司从事证代相关工作,拟上市有风险,职业很快遇到瓶颈,多少有点遗憾当初的选择。
毕业初期大家都是一张白纸,毫无疑问,毕业院校就是能力的背书,获奖荣誉就是锦上添花。特别还过了法考(18年司考变法考),开挂的人生想想上述第一步,向目标前进就好。我隔壁寝室的同学,同样第一批通过司考,考了一个小县城的法官助理,完成自己人生大事:组建家庭,后来通过遴选考试回到自己长大的城市成了一名优秀的检察官。还有本科后又读了研的同学,如今成了法官偶尔还能上上民生新闻,成了某省会某区法院最靓的仔。
如果自身条件没那么好,考两院考公务员又考不过也没那么强的渴望,律所进不了大所,小所又怕跟错团队,法务看似最好的选择,那就不断的投简历,面试,总会遇到赏识你的伯乐。人往高处走,大公司大平台对的几率总是大些,一定要选择自己中意的方向,尽量专业对口,除非铁了心的要换专业,家里介绍的工作可以作为参考,作为成年人还是得有自己的想法。
总之,有资本的别错过,没资本的别放弃。
第三步,分析行业现状,多打听多参考。
法务和律师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期收入不同,成长速度不同。法务前期收入高于律师,但成长速度低于律师。能招法务的公司一般是相对成熟的商业体制,而律师的成长轨迹需要实习并先成为律师助理。
律师发工资,而律师往往是个体化经营,律师助理提供劳力,而律师认为输出了知识,所以大部分律师看起来是很“抠”的。一次助理吐槽大会,某律师7k元/月招助理,被隔壁合伙人怒斥破坏行业规矩。那是2013年,7k的工资放在现在的深圳律师界还是很高,律师助理比前台工资低,但经常加班是普遍现象,所以律师助理离职率非常高,拿证之日就是单飞之日。
如果在第二步中剖析自身背景尚可,建议优先挑战下红圈所或者像天同一样公司制精品所,公司化的运营对于人才的培养相较于个体律师有天然优势,比如天同的模拟法庭、41步标准化诉讼流程还有一些市场活动运作参与都能为一个律师法律思维和市场拓展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如果遇到好的个体律师,也有非常好的体验,那真就是手把手的教,法律文书逐字逐句修改,一个标点符号都可以被数落半天那是幸福的,带着见客户学习客户管理,分析案件讨论办案思路执业技能蹭蹭蹭。然而,大部分的律师可能是,文书先起个初稿,写的不好骂一通,律师改完后负责校对,客户文件跑去拿下,立案你去,开庭你准备委托资料,客户从不带你去见也不给你接触,案件类型不是欠钱的就是离婚的,成长是有的,只是在不那么开心的环境下成长,靠自己摸索总不如好老师来的直接。
在这个就业市场就是有鄙视链,讲究个门当户对。背景好的可以通过校招进大公司大律所,起薪当然也就高,背景不好的,找工作就像找对象也靠缘分,起点低就靠自己多努力,反正人这一辈子又不需要打分。
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析好自己的能力与资本,多尝试不同的途径,先拿几个offer再说。
二
无论你最终选择了什么,你都要明白这两件事:
1.跟对人
2.靠自己的思维方式
有句话无比觉得有道理,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经常被提起的一个话题叫,大学无用论,当你在找人时,学历的优劣显而易见,所以如果还在学校的朋友,真诚的希望各位考个好大学或者研究生。在这个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时候人就是资本,很多起步的律师都是靠曾经的老板律师给的小案件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是不是对的人毕竟需要相处下来才知道,但至少先得提供一点,试错的机会。曾帮律师朋友招过律助,了解到有些离职原因就是原律师业务较小,太闲了。法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学校理论是不一样的,比如法律检索这么重要的课程大学里一般都没有,所以一定要有实操案件的机会才是快速成长的途径。
传道授业解惑那是学校老师的本份,进入职场,首先要转变的是思维方式,要记住,没有人有义务手把手教你。如果这个人是愿意耐心教你就悄悄窃喜好了,法律文书多揣测经老板修改后的文稿,业余的时间推荐学习《思维的笔记》,学习关于法律文书写作的方法论。
如果你的老板将你写的东西,不咋修改就提交,要么说明你天赋过人,要么老板其实也是个随意的人。总之对自己要求高是没错的,毕竟这是个严谨的行业。曾做法务期间,接触不同律师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多看看优秀的文章,最高法的公报,优秀案例等,反正现在学习途径非常多元化。
最近看到一句话,以前觉得不上班的人都在混日子,现在觉得上班的人都在混日子,无比的感同身受!律师的工作如果老板案源多,基本处于连轴转的状态,特别是红圈所非诉律师,经常加班到深夜,因为一个项目实在是太多字要码,而且进度需跟各方中介机构保持一致,可想而知成长速度。然而,法务相对律师是甲方,法务朝九晚五基本可以按时打卡,一般的状态就是偶尔忙偶尔非常闲,很多法务岗属于后勤职能部门,温水煮青蛙成长也就有限。
如今我已经离开法务工作,进入律师行业,如今做每件事都在想能不能提高的我业务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这或许就是我与之前思维方式最大的不同,我以一个创业者的心态在布局我的职业发展,希望你也是。
所以,在你踏入职场时,没有人再告诉明年读什么学科,上什么课,路往哪里走。靠自己,做好当下的事,最重要,不断复盘自己学了什么,提高了什么。前方没有路了,根据自己实力再回到上面三个步骤转换跑道就好,我们很多优秀的合伙人也很多都是法务出身,也有的来自红圈,也有像广州X律师靠着自己大大咧咧的性格闯出一片天的,她的成功经验就是,用心做好每个案件,客户自然就来了。
三
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好像有点严峻,身边朋友更新简历后迟迟未找到工作的似乎比以往多了点,接到关于裁员的咨询也好像多了点。
客户公司HR说公司招一个前台,3-4k的工资,一时间投来了50多份简历;帮律师招了下律师助理,一大波简历飞来,而且背景都不错,律助从来很谦虚,也就3k-6k。
每个人都在焦虑,没有工作怎么办,律师也在焦虑,没有案源怎么办。
命,命中注定,你信吗?我信。有些人天生好看,唱歌难听舞难看还就是很红;有些人记忆力超群智商高,读书以来一路开挂,读到剑桥博士毕业一入深圳就是几百万安家费;有些人天资平凡,也就做个平凡的人,无灾无难吃得起玩得转,开开心心。
人的大多数都是平凡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做自己喜欢的事,给自己一点点目标。做律师以来,时间自由了,也就更自律了,把时间排的满满的,根本没时间焦虑。
要相信自己是幸运的那一个,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的,多笑笑就对了。来,干了这碗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