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 彭慧转载(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从Medline检索,很少看到结直肠吻合口瘘与医生个体相关的报道。
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外科专家García-Granero E医生,通过临床数据分析,旨在研究“外科医生个体”是否是造成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风险因子,研究论文于今年五月发表在《Surgery》杂志上。
他们在一家大型医院收集了800例连续病例,这些病例都是进行了择期左半结肠或直肠切除术,都是采用双吻合器技术制作结直肠端端吻合口的。手术分别由7位主刀医生进行。
吻合口瘘是通过放射影像、临床体征、内镜检查或再次手术证实,当怀疑盆腔脓肿是由吻合口瘘引起时,则进行放射影像诊断。
总体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1%, 其中67%经过手术治疗,12%采用引流,21%采用药物等综合治疗,术后总体死亡率为2.9%。但是在吻合口瘘的病例中,男性,术前肠道梗阻,吸烟,糖尿病,围手术期输血和医生个体是吻合口瘘的独立风险因子。研究发现,外科医生,也就是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是最重要的独立风险因子(mean odds ratio 4.9; range 1.0-13.5), 在评定模型(Logit Scale)中不同医生之间的方差值为0.56。
论文结论:采用双吻合器技术开展的左半结肠切除和直肠切除术,主刀医生技术是造成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风险因子。
关于吻合口瘘的风险因素,纽约医学院外科系Albert B. Lowenfels教授认为,7个主刀医生完成800例择期左半结肠和直肠切除手术,每个医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1-16%之间,个体差异性非常大。按常规统计分析,如果不把医生作为独立风险因子,那么,糖尿病、性别、吸烟等因子就掩盖了主刀医生技术差异这个风险因子。
他说:“每个手术医生的手术技能不可能完全一样,这篇报道,确定了手术医生个体,也就是说,不同主刀医生的技术水平,是术后结直肠吻合口瘘的一个重要变量。以往很少有临床文献,把医生作为一个独立风险因子,这篇文章的结论让人感到非常吃惊。”
Albert教授敦促相关外科部门,要建立一个教学培训项目,提高手术医生消化道吻合技能,同时建立一个审评考核项目,来评估手术医生的手术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结直肠手术病人的总体疗效。
穿针引线,远离穿刺孔疝
彭 慧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外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
肛肠精益塾-群主
【社会兼职】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医师考核分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联肛肠病专业委员第三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专业委员会(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TEM(经肛直肠微创外科)学组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学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华南名医联盟医学专家会员
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 审稿专家
【医疗特长】
主攻肛肠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擅长盆底疾患、顽固性便秘、复杂性肛瘘、痔、肛裂及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