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82】提高成色才能提高生存能力。

【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是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有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以五千镒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所争不多,则锻炼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锻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故不务去天理上着工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锻炼成色,求无愧于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之万镒,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

      希渊,名为蔡宗兖,字希渊,王阳明的学生。

      希渊问:“圣人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但是伯夷和伊尹的才干跟孔子还是有差距,但是为什么也被称为圣人呢?”

      王阳明说:“圣人之所以为圣人,那是因为其内心都是天理,没有任何人欲的杂念。就好比纯金之所以纯,那是因为金的成色足而没有铅铜等任何杂质。人到了内心全是天理的时候就是圣人,金子到了100%足金的时候就是纯金。圣人的才干不同,只是才力大小不同,就好比金的分量轻重一样。就好比尧舜有一万镒,文王和孔子就有九千镒,夏禹、商汤和武王就有七八千镒,伯夷和伊尹就是四五千镒。才力不同,但是内心纯乎天理的状态是一样的,都可以称之为圣人;就好比分量不同,但是内在是100%纯金,都可以称之为纯金一样。如果以五千镒的金子融于一万镒的金子内,成色还是一样的;将伯夷和伊尹放在尧和孔子之间,在纯乎天理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所以说纯金在于成色而不在分量;所谓作为圣人,关键在内心纯乎天理而不在于才力大小。所以说即便是凡人愿意学习,让内心纯乎天理,也可以成为圣人;就好像拿一两的黄金与万镒的黄金相比,分量虽然差距很大,但是其成色是充足的,也可以无愧,所以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就是这个道理。学者要学习做圣人,不过是去人欲,存天理,就好比炼金是为了达到成色充足而已。如果金子的成色比较足,那么冶炼的功夫就比较容易,成色越差,冶炼就越难;人的气质禀赋清澈与浑浊不同,纯粹和驳杂不同,有一般人以上的,有一般人以下的,对于道的体悟有生知安行的,也有学知利行。那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别人下一倍功夫,自己就下百倍的功夫;别人下十倍的功夫,自己就下千倍的功夫,但是最后的成功都是一样的。后世之人不知道作为圣人的本质是纯乎天理,却只专注在知识和才能上去学习圣人。他们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认为也要达到圣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才能才行。因此,他们不去存天理上下功夫,却打破脑子竭尽全力去册子上钻研和事物上探求,追求其变化的行迹,知识越来越广博,才力越来越多,而天理却越来越被蒙蔽。正如一个人有一万镒的黄金,不去冶炼其成色,求得不愧于金子的精纯,却要希图分量上与别人相同,于是掺杂锡铅铜铁等金属投进去,分量是增加了,但是成色越来越差,炼到最后,连黄金都不是了。”

时曰仁在旁,曰:“先生此喻足以破世儒支离之惑,大有功于后学。”

      当时徐爱刚好在旁边,就说:“老师这个比喻足以破世儒的支离的困惑,对后世的学者大有益处。”什么叫支离的困惑呢?就是陆九渊说朱熹格物穷理的支离做法,还不如自己的发明本心的功用。王阳明的心学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切入点不一样,既要有陆九渊的“本心”,还得有朱熹的“格物”,致良知打通的就是心与物的连接问题,而不是人为的割裂。

先生又曰:“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王阳明又说:“我们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了一分人欲,就是得到了一份天理;这是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刚才王阳明用炼金的比如说明成色要比分量重要,这就好比我们经常说的要保证质量的增长。因为我们的私心甚重,总想弯道超车,总想贪巧求速,各种欺骗、谎言就掺杂其中,分量增加了,成色却下降了。从务实的角度说,成色才是生存之本,有成色才是言之有物,否则就是自欺欺人,空中楼阁,迟早要倒塌。因此,王阳明说,我们用功要做减法,减的分量越小,就越容易把握成色。从个人的角度说,自己的专业越是聚焦,就越容易练就看家本事;从企业的角度说,企业的业务越是聚焦,就越容易建立优势。

      当我们想想自己的成色,是不是成色较少,分量也不够?那就得先从成色入手,增加自己的生存能力。”存天理,灭人欲”谈的不仅是修身的问题,而是生存的问题。


@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82】提高成色才能提高生存能力。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解读王阳明《传习录》【82】提高成色才能提高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