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险购买逻辑

保险之于当代家庭的地位,可以判断它是否可以称作为“当代家庭”的依据,作为家庭财务的基石资产,人们对保险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然而也会有很多类似的这样的情况:花大钱买了一堆不太实用的保险;类似只买了医疗险没有重疾险或者配置不全面;买了但是没有买对人;买对了人却没有买足额,最后不能体现保险的意义和公用等等这样那样的情况,那么我们现在就简单来谈谈我们购买保险的顺序和逻辑。


浅谈保险购买逻辑_第1张图片



购买顺序

众所周知,目前市场上的保险种类繁多、功能各式各样、价格也或高或低不一,怎么样选择一款适合自己和家庭的保险成为了不少人的困惑,那么我们购买保险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探讨,如果你到现在还无从下手,或许接下来可以跟你提供一种思路。首先,社保作为居民的一种医疗和生活保障,是必须配置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不同商保,不会因为既往病史拒绝购买,也不会因为年龄过大而失去购买的机会,当然也都会有不同档次,缴费越多、缴费年度越久,获得的利益保障也会相对应的更多。除了社保以外,有些单位为职工也购买了医疗补贴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等作为职工福利,也是很不错的。

我们这儿重点探讨的是怎么样购买适合自己的商业保险的顺序,根据所交费用和杠杆比例来说,意外险是杠杆比最高的,当然,意外险也分为意外医疗和意外身故或者残疾等不同保障诉求的险种,缴费低、保障高是意外险的特点,意外险购买所需费用不多,但是却能在特殊时点创造丰富的现金流,人这一辈子说白了就是不断的处理和现金流之间的关系,平衡人生各阶段的现金流,配置适当的意外医疗和身故和伤残责任,根据年收入和责任缺口等,适当设计适合自己的保险。

除了意外险之后,我们就应当考虑以人的身体健康为保障标的的健康类保险,为了通俗易懂,文中尽可能简单明了,健康类保险简单大概分为:小病医疗、大病医疗、定期和终生重大疾病,如果只买了重大疾病保险,那么平时生病住院是没有报销的,所以尽可能设计的更加全面综合。

在配置好意外和健康类保险以后,可以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责任和需求购买适当的定期寿险和身故类报销作为缺口补充,如果所需要的保障额度和缴费之间有冲突的,可以适当选择部分消费型的作为替代也是不错的选择。

以上都完成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下自己和爱人的养老问题以及子女教育等问题了,时间不一定把我们变为一位伟人,但是一定会让我们成为一位老人,所以,养老问题必须提前准备,有了社保就相当于有了基础保障,在基础之上,我们可以简单试算一下自己所需要的生活缺口,比如我现在一个月生活花销是5000元,社保能领到1500元,那么我们的缺口一个月就是3500元,一年就是3500元乘以12个月:4.2万元一年,目标设为60岁以后退休,每年能后等同于现在的4.2万元价值的金额(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等因素),现在我需要每年往今后的退休生活账户储存多少钱才能不降低退休生活的品质甚至还能有富足呢?这确实需要打算打算,通过存银行?还是靠收租金或者是买基金股票?那一种方式对于你更加确定和安全?

除此之外,保险还可以做到税收筹划、定向传承、婚姻财富规划和家庭和企业的资产隔离等,通过对于不同类型的保险选择以及投被保险人的架构设计,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和作用,很多人都以为保险只能起到保生保死或者管病、管残的作用,其实除此之外,保险在财富管理领域通过合适的设计,也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购买的逻辑

保险不是买了、交很多的钱就行了,它是一个动态平衡管理的过程,为什么说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因为我们的社会和周边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医疗费用、治疗方式、各阶段的收入和负债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的动态变化的过程。为什么又需要平衡管理呢?因为我们所购买的保障额度需要随着我们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家庭责任、位置的不同而动态变化,您的孩子有一天也终将成为父母,所以就需要间隔一段时间重新审视自己的“保护伞”。

首先需要买对人,先大人后小孩、先支柱后铺开,这样设计的逻辑在于: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大人会比小孩风险更高,而且家长身上的担子更重,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全部压在家长身上,一旦发生风险,那么除了医疗支出以外,还应该考虑到后期的康复费用和收入损失,可不要小看康复费用和收入损失,根据大数据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医疗和康复费用的比例大概是1:2,也就是说康复费用是医疗支出的两倍,像脑中风后遗症这样的病症,得到悉心的照顾,很可能会生存超过十年,所需要的医疗费、康复费用和生活费、护理费等就得算一笔账了,且可能会产生收入暂时中止或者永久性的中断或者失能等收入中断、花销不断,这段时间产生的生活费用、赡养费用、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等,所以,为了坚决不让一场重病压倒一家人,远离贫困,从一份保障开始。

其次是需要买对险种,因为有些人一年往保险公司交几十万,出了事儿一分钱没得赔付,还要继续交钱,别以为这是在耸人听闻,觉得不可思议。前段时间某公司就出了一个理赔九百多万的案例,但是几乎900万都是自己的钱的案例,因为都买了理财险了,没有身故或者重疾提前赔付的责任,所以没有额外赔付。就这个例子,如果当时选择买一份一年交50万的健康或者意外或者身故类的保险,那么轻松就能赔付到接近两千万的样子,所以说,不是买了就万事大吉,还要买对险种,不要到最后货不对板,发现出事儿了没有得到赔付再跑去跟公司扯皮,你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你对自己所买的保险有没有真正的了解过和关心过?责任保障是什么都清楚吗?配置的合理吗?随着保险市场的日新月异,以前购买的很多保险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环境,需要补充新的险种来搭配完善,较早买的保险大部分额度较低、保障不全。

再次是需要买足够的额度,因为就算你买对了人、买对了险种,如果没有买足额度,出了事儿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起到保险的意义和功用,一个身价过千万的家庭,买了一个30万的重疾保障,那么真的发生事儿了,30万对于身价过千万的家庭来说,能起什么作用?能解决医疗费用吗?能匹配相应的补偿作用吗?恐怕是不能的。如果是患者一位企业家,合作商家会继续合作吗?其他人能代替你行使你的职能吗?银行会担心收不回贷款吗?有没有相应的风险隔离和解决方案?一个真实案例就是,刘总2016年被确诊为肺癌,刚住进医院,大批人闻风而来,说的都是关心刘总的身体情况,实际上却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银行害怕刘总撒手人寰贷款成为坏账,要求提前兑付欠款,上下游的商家也十分紧张,纷纷来商量着要回自己的债务,一时间医院过道一二十号人,都说是来关心刘总身体,但是实际上都怀着这样那样的小心思。一个中产家庭买了十万的重疾险,这十万转手送去了医院还不够,然后剩下的问题怎么办?孩子的生活、教育费用怎么办?房贷、车贷、父母也需要我们赡养,如果真的遭遇到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们做好风险对冲的准备了吗?所以,认清楚自己的责任和所需要的保障,很重要,这些指标和我们的收入水平、责任缺口等指标息息相关,绝对不是一来就是30万的重疾险就能简简单单的解决的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指标,那么你的保障额度也不能算是科学的。

做好以上安排了,也需要了解客户的家庭人员构成情况和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是否是离异家庭?是否再婚?家庭有几个孩子,是否有工作?工作情况怎么样?家里有没有残障的儿童?如果想给自己的孩子钱又担心控制权问题、家里生意越做越大,贷款需要夫妻双方提供无限连带的担保责任,是否需要有所安排?2018年中国离婚率最高的黑龙江达到了惊人的63%,四川也达到了41%,是否需要对自己的资产做一定的安排?其实怎么给是一门艺术,怎么样能很好地处理控制权和收益权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两广总督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有何用,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外部环境,关于如何让企业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整和L型的经济走势下和大环境不明朗的情况下熬下来并挺过去,财富增长已经不再盲目的追求爆发式的量的增长,如何确保财富的安全和稳定增长成为有产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最后一步,关于保险方案的设计也很重要,轻症或者残疾豁免、夫妻互保、投保人设计和具体的注意事项就交给你身边的专业保险代理人吧,因为关于条款和保障范文和内容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翻翻资料就能解决的,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来“下药”,而不是一抹黑,没有任何指标就设计出方案来,毕竟那样出来的方案或多或少有需要查漏补缺的地方,写文章也是希望大家能学会如何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及一些简单需要注意的地方,避免入坑,希望有所帮助。


浅谈保险购买逻辑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保险购买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