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连岳学简约写作(四)

跟着连岳学简约写作(四)_第1张图片

上一课,我选的文章是《择业的两大误区》,那是一篇结构简单的说理文。
这一课,换换口味,加加难度,来一篇读书心得《当一只刺猬》。
原文如下。

商业题材的书,我最爱看,原因是:

  1. 优秀的商人,优秀的公司,从来都是稀缺品种,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独创性,往往超越了经验,从此后,无论产品也罢、观念也罢,才由普遍大众接受,从而改变人类。这世界应该感谢天才。
  1. 商业很残酷,看看你小区周边的小店,你会发现,五年之内没关门的,概率不高。每一次失败,时间不说,还有数十万上百万的试错成本,而消费者不必为此买单。商业离不开冒险,资本家都是冒险家,输的后果他们自己承担,赢的好处却大家共享。这世界应该感谢大大小小的资本家。
  1. 伟大的商人,成功的资本家,他们愿意叙述自己所得之,那货真价实。你可能不是狭义上的商人,你一定是广义上的资本家,你无法避免投资自己,珍贵的商场经验,就是珍贵的人生经验。

去年我的阅读感受,最好的此类书籍是《Zero to One》(从零到一),它的主题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一点。

今年我最喜欢的是Jim C. Collins所著的《Good to Great》(从好公司到伟大公司),这书并不新,只是我看得迟。

这书有个观察特别有价值:那些终于进化到伟大层级的公司,它始终坚持简单的理念:做我们最擅长的、能赚钱的、且热情所在的事情;这事即使看起来过时、乏味、甚至有害(比如制造烟草)。

在人的层面上,也是一样。

昨天才和一老友议论,现在倒回去看,年少时那些让人信任的、聪明的、勤奋的朋友,也往往是中年过得特别好的人。甚至都不需要太聪明。

在某个时间片断,这些实在人可能不够时尚,也不会抄近路。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者好像还跑在了前面。

可过二十年三十年,你一看,世界还是他们的。那些只会跟着热点跑的时尚青年,那些骗了几单的狡诈者,那些失去他人信任的人格破产者,所得并不多,或者是负数。

这现像Jim C. Collins描述为“刺猬观”,刺猬会的不多,也不强壮,一遇危险,将刺团起即可。不花哨,却有效。

很多老读者知道,我的文章,有个永恒主题:经济独立,人格自由。我认为这是最有价值的人生刺猬观,不会改变。如果一个人今天讲独立好,明天讲寄生好,文章的主题是多了一倍,但作者精神分裂了,是只疯刺猬。

经济独立,你就要爱钱,想办法不停提升技能,赚更多的钱。当然,没钱也可以独立,比如当街友,捡垃圾箱里的东西吃,不过生活质量毕竟低了点。

人格自由,你就当自己的主人,一个人的决定,必然有不少是错的,后果痛苦,此时,不要怨天怨地,多怪自己。如此而已。

世界变幻万千,刺猬每天都面临挑战。但保持自己简单的坚持不变,你也发现世界也变得简单了,再多的猛兽都不怕。


心得

1.观点

文章的核心观点只有一个:刺猬观。
商业上的刺猬观——始终坚持简单的理念:做我们最擅长的、能赚钱的、且热情所在的事情;这事即使看起来过时、乏味、甚至有害。
延伸到人身上是——保持自己简单的坚持不变。
文章从书中的刺猬观,讲到人的刺猬观,从朋友和自己,来阐释“刺猬观”。
一个观点,贯穿全文。

2.构思

文章的思路大约是这样的:
我为什么爱看商业书--我看了的一本优秀的商业书《Good to Great》--书中的价值观是怎样的--这样的价值观延伸到人,也是一样的,朋友为证--价值观被描述为刺猬观--我坚持着怎样的刺猬观--结尾:做一只刺猬,“再多的猛兽都不怕”。

小结:

1.开篇缓冲。
把构思写出来,我的第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不直接写,看了某某书,而要先写“为什么爱看商业书”?我猜到两个理由,一是逻辑上自圆其说,有原因才有结果;二是给读者一个缓冲区,阅读状态逐渐深入。开篇总是很难写,开篇缓冲算是一种,此文利用因果关系引出下文,还可以用事例、用问题来引出下文。

2.前后呼应。
这算是写作的圣经。文章的韵味就在于句子是前后呼应的。这一点,想必连岳早已形成习惯了。举个例子。
“去年我的阅读感受,最好的此类书籍是《Zero to One》(从零到一),它的主题就是上面所说的第一点。”
这句话和主旨有关系吗?几乎没有。但是这句话却和前后文有三处呼应,其一,“我的阅读感受”与前文“我最爱看商业书”有呼应;其二,“上面所说的第一点”,和前文有呼应;其三,“去年”和下一段的“今年”有呼应。如果硬说,书名和下一段的书名是对仗,也算呼应。
总之,永远不要忘记前后呼应。

3.穿插描述。
刺猬观本是文章的标题,但是连岳没有急着提出这个词。他先写书中的价值观,延伸到人,然后才指出“刺猬观”,换做我,很可能会把书中的观点一次性提出,再一步步阐述。
这是一种穿插描述,不把核心内容一次性说完,分段说,也是一种写法。而且刺猬观的提出,能和后一段的“疯刺猬”、最后一段的“不怕猛兽”形成紧密的呼应,这大约也是连岳这样布局的原因吧。

4.总分结构。
连岳用了两次总分结构,第一次,“年少时那些...的朋友,往往是中年过得特别好的人。”是总,“某个时间片断”和“过二十年三十年”是分;第二次,“永恒主题:经济独立,人格自由”是总,“经济独立”和“人格自由”是分。

5.并列结构
喏,正如上面写的,连用了两次总分结构,都是“一总二分”,这就是并列结构。
“一总二分”里的“二分”也是并列结构,而且字数都差不多。

6.结尾扣题
结尾还是用了刺猬的比喻,扣题。

3.例子

最明显的例子只有一个,是中年朋友的例子,生活化的,没有具体指哪个人,用特征来代指。
这种例子容易显得“空洞”,所以要尽量写的形象些。


佳句

在某个时间片断,这些实在人可能不够时尚,也不会抄近路。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者好像还跑在了前面。
可过二十年三十年,你一看,世界还是他们的。那些只会跟着热点跑的时尚青年,那些骗了几单的狡诈者,那些失去他人信任的人格破产者,所得并不多,或者是负数。
语言节奏好,尤其是最后一句,“你一看,世界还是他们的”。意会。

抄近路,跑在前面,跟着热点跑,都是很形象的比喻,而且彼此相近,不散。
我私下想做个小改动,把“所得并不多,或者是负数”,改成“早已远远落在后面,不见踪影。”但我意识到,改后和改前,最大的区别不在技巧,而在含义。“所得并不多,或者是负数”是一种谨慎的、温和的判断,“早已远远落在后面,不见踪影。”则十分绝对,而且显得高傲自大。连岳的风格精髓是温和、谨慎,不自吹自擂,不浮夸自大,要谨记。

骗了几单的狡诈者,失去他人信任的人格破产者
我写不出这样的词,记下来,留个念想。

如果一个人今天讲独立好,明天讲寄生好,文章的主题是多了一倍,但作者精神分裂了,是只疯刺猬。
疯刺猬,很有趣。
今天、明天,主题多了、作者疯了,都是对比,节奏短促有力。

不花哨,却有效。
简短,对仗,押韵。妙哉!

世界变幻万千,刺猬每天都面临挑战。但保持自己简单的坚持不变,你也发现世界也变得简单了,再多的猛兽都不怕。
结尾落在“不怕”,是个感性词,容易打动人。


我还没来得及仿写,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日后定会参考此文写读书心得,写好后会贴出来的。
今天就酱。拜!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连岳学简约写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