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不能太精明?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一书中,分析了靖难之役能够成功的原因,其中有一条,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朱元璋太精明!

有人看了可能会说,那时朱元璋不是早进棺材了吗?他的精明,跟靖难之役的成功,有什么关系呢?

且慢,先听我讲一个小故事。

朱元璋做皇帝后,连年大杀功臣,搞定众心惶惶,人人自危。太子朱标看不下去了,劝朱元璋少杀人。朱元璋没有解释,把一条荆棘放在地上,叫太子捡起来。太子大皱眉头,勉为其难伸出手,却不敢捡。直到朱元璋命人将荆棘上的尖刺拔去,太子才顺顺利利捡了起来。

朱元璋说:“小子,现在明白了吧?老子杀人,就是为你剪除大明江山的尖刺啊!”

太子若有所思,但宅心仁厚的他,依然没有退缩:“人都杀光了,大明江山又靠谁呢?”

朱元璋想了想,长叹一口气,表示以后会多注意。

是啊,人杀光了,朱家的红色江山谁来守呢?但不杀也不行,那些功高震主的武将,智慧超群的文臣,我老朱在世,还能hold住,小朱太仁厚,根本镇不住场子!不能全杀也不能不杀,那怎么办呢?

精明的朱元璋一番深思,终于做出了决定:今后选择性的杀!

文臣中杀掉计谋超群的,于是胡惟庸、李善长等先后人头落地。武将中杀掉善于进攻的,于是蓝玉、傅友德等被送了一张旅游券——阴曹地府单程游。杀胡惟庸和蓝玉,制造了惊天大案,牵连几万人,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斩草除根。杀李善长给了一点面子,一番友好交谈后,皇恩浩荡,仁义地赐死。杀傅友德,就有点触目惊心了。

朱元璋先开了一个隆重的party,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开指责傅友德的儿子,挑出了一大堆的毛病,最后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拿你两个儿子的人头来见我!

傅友德一声不吭地退席了,半个小时后,真的提着两个血淋林的人头,回来了。

现场文武百官一阵惊呼,胆小的当场被吓晕。杀人如麻的朱元璋,也知道虎毒不食子的道理,感叹了一句:你怎么忍心?

就差说出,其实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傅友德淡定地说,你不就是想杀死我们父子吗?不需要你动手!说完,拔剑自刎,横死在party现场。

朱元璋龙颜大怒,开始暴走,很快诛杀了很多跟傅友德来往密切的人,这其中,就包括一大批英勇善战的武将——他们曾是傅友德的部下,跟着傅友德身经百战,功勋累累,是大明王朝的武力中坚。

这样选择性杀人后,留下来的文臣,能力一般,但足够忠诚;幸存的武将则是不懂进攻,却善于防守。

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

当时,大明江山已经建立多年,通过四处征战,基本上稳定了局势,天下太平。马上得来的天下,不能马上治之。戎马一生的朱元璋,深知其中道理。既然已经天下太平了,我的儿子孙子,是太平天子,只需要文臣老实本分、忠于职守,不需要有谋略天下的计谋。因为计谋一旦不能为我所用,就可能被别人利用,变成阴谋。这是不稳定因素,必须扼杀。当年文仲有七条计谋,勾践只用了三条就称霸天下,剩下四条,被勾践送去阴曹地府给阎王爷使用,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武将呢,为什么要杀掉进攻犀利的,留下防守开挂的呢?

当时天下已定,不需要开疆拓土。进攻犀利的武将,已经没有用武之地,所以留着也是圈养。但这也是不稳定因素,这些狼虎是要吃肉的,老朱这条真龙在世,自然老老实实的,要他们改口吃草,也不敢不改,可万一真龙飞天了呢?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本性流露,撕咬仁弱的小朱?南北朝时的侯景就说过,高公(高欢)在世一日,我不敢乱动,但要我拜服在小高脚下,我必然不干。后来高欢一死,侯景马上扯旗造反。这都是深刻的历史教训,不能不防。那就先送他们上路吧,反正老子也时日不多了,一则,黄泉路上有人陪伴,不孤单,二则,去了阴曹地府,有老子镇着,他们做鬼也不敢反叛。

但天下还是要有人守的,那些蒙古人,虽然已经被赶到大漠里面吃沙子了,但仍然不时骚然边关。这时候,防守开挂的武将,就能大展身手、为国尽忠。当然,狼虎总要吃肉的,万一心怀不轨怎么办?没关系,这些武将不善于进攻,顶多在偏远的边关兴风作浪,成不了气候,到时候举全国之力,不说攻破反贼老巢,围上三年两载的,也可以饿死他们了。

应该说,老朱的想法,精明至极。这样一个人,真的是人精。

但人算不如天算,这么精明的老朱,还是疏漏了两个人。

一个是计谋盖世的文臣,名叫姚广孝。姚广孝之所以能幸存,不是老朱心慈手软,而是他的特殊身份——既是官员,也是和尚!

一个是进攻开挂的武将,名叫朱棣。朱棣能活下来,是因为体内有老朱的DNA。如老朱自己所言,虎毒不食子,他再怎么残忍,也不至于向自己的儿子无故举起屠刀——当然,防范还是要有的。皇位面前,血缘算个屁。历史上,手足相残、父子火拼的光辉事例不胜枚举,李世民杀亲哥哥李建成杀亲弟弟李元吉,赵光义杀亲哥哥赵匡胤杀亲侄子赵赢,杨广杀老爹杨坚杀亲哥哥杨勇……老朱生前,为了防止藩王造反,制订了严格的条例,写出来,差不多等同于一篇中学生守则。

这些还不够。老朱得了重病,预料自己时日不多,一方面请和尚替自己求菩萨,一方面把儿子叫回来,进行最后的道德教育。

朱棣在老朱跟前痛哭流涕,恨不得自己替老爹去死,并一再表示,绝无二心,会老老实实辅佐小小朱——太子朱标已经驾鹤西去,小小朱是皇太孙朱允炆,一个比朱标还要仁弱的小毛孩。

岂料,刚走出病榻,就遇到刚做完祈福法事的姚广孝。姚广孝神秘兮兮地表示要送一件礼物给朱棣,到了没人的地方,从兜里拿出一顶白帽子。

朱棣大惊失色,当时他是燕王,王字头上加个白,那就是皇!

这个人,竟然劝自己造反,实在是胆大包天,也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回封地时,朱棣什么都不带,就带走了一个叫“道衍”的和尚。

“道衍”是姚广孝的法号!

真龙老朱终于飞天了!假龙小小朱即位,年号“建文”。朱棣和道衍联手,打着“靖难”的旗号,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经过几年浴血奋战,攻破首都南京。小小朱不知所踪,朱棣取而代之,年号“永乐”。

朱棣造反成功,难不难?难于上青天!翻开史书,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在统一的大王朝时期,地方藩王造反,次数成千上万,然而真正成功的,有且只有一次,那就是靖难之役。万分之一的概率,跟今天中六合彩大奖差不多。靖难成功的原因,除了朱棣勇猛善战,姚广孝机智多谋,更要感谢朱元璋的精明——倘若猛将蓝玉傅友德不死,谋臣胡惟庸李善长尚在,就算有一百个朱棣和一千个姚广孝,敢造反,为时不久,北京城外就会多一千一百个坟头!

如果老朱在天有灵,回看自己的生前的所作所为,是否,会痛心疾首,大骂自己是精明的傻逼?

精明是一种能力,但凡事过犹不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精则损寿。过于精明,也容易机关算尽,最终反被精明所误。那些人精一般的人啊,请不要沾沾自喜,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真正的傻子,很多时候,只有那些真正爱你关心你的人,才会容忍你的得寸进尺,放纵你的精扣细算。更何况,谁能保证,茫茫世界,滚滚红尘,不会遇到比你更精的人呢?

请记住,人算不如天算,机关算尽,黄泉不远,精明会被精明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为什么不能太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