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壁“说话”,师生听懂了没有?

墙壁“说话”,师生听懂了没有?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电影《追风筝的人》

文/雒宏军

现在,学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将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还有管理理念等口号上墙,悬挂在校园醒目之处,在楼道、走廊等张贴提醒标语或者名人画像,在学校的草坪、花园等处设立提醒标志,这些就是重要的做法之一――让墙壁“说话”。总之,希望学校师生时时刻刻都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能够知晓学校的管理策略和要求,耳闻目染,熟悉自己的行动要领,与学校的管理期望达成一致。

可是,走进校园,随便询问校园里活动的几个学生,或者问一下教师,能够将学校的这些理念或者口号说清楚的几乎没有,尽管每天都在视野之中,却是注意的盲区,答不出完整的内容,于是就有了每逢上级检查就给师生临时印发“补课”的景象。可见,作为管理者不仅要让墙壁“说话”,还要关注师生听懂了没有?如果大家都不认可,甚至都没有引起注意,那只能起到装饰门面的作用,没有什么实际的教育效果。

墙壁“说话”,师生为什么没有听懂,大概有一下几个原因。墙上的标语过于概念化、笼统化、程式化,没有具体内容,看过以后,几乎留不下什么印象。很多学校的校训还有“三风”口号,离不开什么“创新”“德高”“业精”“勤学” “励志”之类,千人一面,甚至一个学校几个方面的内容都有重复,这样的标语自然就没有人愿意去看,更谈不上真正理解。还有些学校,标语写的不错,但是不注重宣传,没有经常性的阐述,没有引起师生的过分“注意”,没有认真地理解和感悟,内容还是停留在墙上,并没有进入师生的内心世界,问起来还是一脸茫然。有些学校,对于学校的管理理念,校训之类的内容到是经常讲解,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师生的头脑之中,可是一到的具体管理行为,往往和这些理念背道而驰,师生自然也就听不懂了。比如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可是连师生的饮水问题都解决不了,提醒牌上写着“不能乱扔垃圾”,可是老师经常将烟头、纸张随意丢弃,长此以往,再好的标语都没有真实意义了,从教师到学生,大家都不会当真。

所以,墙壁“说话”首先要“顺耳”,让人耳目一新,听起来舒服,听后不忘。一些学校将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校训,就很独到,“小草也有生命,请你珍惜”,这是一种温情提醒,就比“不要践踏草坪”的冷冰冰警示要好得多。李玉龙先生曾经为成都一家特殊教育学校设计的校训是“为你,千千万万遍”,其中包含的方法 和意蕴,让人过目不忘。让墙壁“说话”是一种文化,让墙壁说什么“话”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虽然将学校的管理理念,还有一些要求写到了墙上,大家来来往往,却并不一定注意,这就需要校长和其他管理者,还有教师的经常“讲解”灌输,校训、理念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应该成为校长讲话的关键词,对师生的行为要求要细化、具体化,通过阐述由学校的思想变成教师的,学生的观念。“行动是对理念的最好注释”,学校要通过制度的建立,管理的过程将管理理念和要求落实为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将墙壁上的文化深化为管理文化、行动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当师生对文化真正理解了并且成为行动自觉的时候,这样的墙壁文化就有了生命力。

学校墙壁“说话”,一定“入耳”,让师生听懂;还要“入心”,成为师生的理念;最终“践行”,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发表于2006年12月6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

你可能感兴趣的:(墙壁“说话”,师生听懂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