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后发先至

创业者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最爽的那一种就是,老兵杀入新大陆。积累丰富的服务用户、组织资源经验,具备强大的行业感召力,突然杀入刚刚起步的市场。在起跑的时候,就已经遥遥领先。一路狂奔,快速圈地,速度就是他的收成。比如雷军做小米、王海军做亚朵、米雯娟做VIPKID。


王海军曾经是如家酒店集团的创始团队成员,汉庭酒店集团联合创始人,已经做了十几年的商务连锁酒店。他找到一套新打法,一下子切入中端商务酒店市场。5年时间,开了220家亚朵酒店。


米雯娟做了13年少儿英语之后,找准时机,用在线教育的方式,由北美老师远程教育中国小孩。创业四年,营业额超过50亿,估值超过200亿。这种状态最爽,但需要运气,很少人能有这样,“厚积薄发+顺势而为”的机会。


最不爽的创业,就是在“困局中挣扎”,在一场大概率失败的败局中挣扎。听上去略显残酷,可实际上,这是八成创业者的宿命。人生总得迈出第一步,没有先发优势、拿不到什么好牌,看到一个机会,总是要赌一把,于是就杀进去了。瞬间陷入困境当中,前进不易,后退不甘。每天都不想再活,又不敢去死,这就是绝大多数创业者的现状。


最牛的一种,就是后发先至。在进入之前,已经有强大的对手深耕多年。选择“建立长期优势”的发展策略,在市场的拐点找到破局之处,最终后发先至。很多企业的技巧或者技法都做得不错,对中短期、短线突围很有价值。但是很多对中短期有效果的策略选择,并不利于建立长期的领导地位。


王兴率领的美团,在团购、电影票、酒店、外卖、景区门票这些业务当中,没有哪个是第一个做的。在这些领域当中,他持续做到后发先至。


2003年,张涛开始做大众点评,2008年,张旭豪创建饿了么,2009年,格瓦拉开始做在线选座电影票,2010年,团购网站满座上线。2010年3月,王兴创立了美团。


2011年5月,团购网站超过五千家,2012年8月,剩下不到一千家。市场拐点出现,剩下的,也是在苟延残喘。2014年是O2O最疯狂的一年,点评在此时投资饿了么。2015年10月,美团和点评合并,张涛退出饿了么,把所有流量导入美团。


新美大完成整合之后,在2016年年底,超越饿了么,成为外卖第一。2013年,美团派出37人筹建外卖业务。目前仅快递小哥就有53万人,日单超过两千万。这个速度,对快速构建组织和管理系统,是一个极其严峻的考验。


在千团大战当中,中国市场总共烧了70亿人民币。美团打赢了千团大战,两家头部公司合并,日单总和是一百万单。在外卖市场,美团日单两千万,饿了么日单一千四百万。从团购到外卖,美团跨越了非连续。


中国人讲究天干地支,天干就是上天的干预,地支就是大地的支持。天干地支每年都会轮换,上天每年都在打不同的牌。行走在地上,依赖地面资源生活的人,应该如何跟上节奏。


在千团大战地图中,在时间轴上都是天在出牌。讲究的是,谁在带领市场节奏,市场拐点由什么构成。剩下的就是人间事,千团大战是典型的,由VC吹起来的风口。


Groupon在2008年11月成立,7个月之后实现盈利,融资1.4亿。那些紧盯着美国新模式的VC和创业者,都被刺激到了。2010年1月,国内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上线,3月到6月之间,所有的主要玩家全部上线。


团购是一个古老的交易方式,突然间有了一个清晰的样板模式。所有人、所有的钱都抖擞了,疯狂融资、疯狂打广告、疯狂开站,每天都有新的爆单和融资记录诞生。2011年6月,Groupon申请上市,距离它成立不过两年半时间。Groupon总共融了10.6亿美金,中国头部团购网站融了70亿人民币。这一仗,中美投入基本一致。从那个时候开始,在中国投资互联网,已经不比美国便宜了。


所有的VC都疯了,给创业者的话就是一句:你只管往前冲,速度最重要,钱不是问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才是天选主角,创业者感觉投资方人傻钱多。


问题是,在这场游戏当中,带领节奏的是美国的Groupon,而不是市场中的任何一个人。Groupon冲到IPO门口,突然遇阻。中国的VC瞬间就感到了恐惧,投资的风几乎瞬间就停了。到了8月,Groupon依然没有成功上市,所有的VC对创业者都开始严苛起来。真的相信投资人,“别管去,只管扩张”的创业者,瞬间陷入困局。


Groupon上市用了半年时间,虽然成功IPO,但发行价已经腰斩,只有120亿美金。与此同时,拉手网冲击IPO失利。回顾拉手的文章,吴波把后来大幅裁员和倒闭,归因为冲击IPO失利。实际上,它的初心并不是为了服务用户,一开局就是错的,所以IPO失败之后就死掉了。


两家龙头企业IPO受挫,VC收紧了钱袋子。风口是VC用钱吹出来的,风口停了,漫天飞舞的猪就开始往下摔。2012年8月Groupon股价大幅跳水,从一百亿美金缩到20亿美金,VC的风就彻底停了,千团大战就此结束。


很多人太沉浸在自己当前的事情中,眼前人的承诺里,看地不看天。在创业的时候,要看清是谁在带节奏,势能在哪里,是哪一个经济体在崛起。做事容易决断难。如何判断机会,如何快速地忽悠资源,怎么判断危险信号,如何断腕止损、快速离开。不能等到把自己摔碎了,才不得不相信,自己遭遇到钢铁般的现实。


在千团大战当中,有三种模式的企业,直至今天,依然只是这三种。


第一种是2VC模式,以拉手为代表。这类创业者以融资为阶段目标,以上市为最终目标。从最终结果来看,没有一家大成的企业,是2VC模式的。如果创业者的重心,在于迎合投资者。他面向用户的动作注定会变形,当事人还很容易把自我合理化。把投资人的建议当做承诺,创始人会失去,对业务发展规律的独立判断和坚持。


用户的体验是什么,团队如何组织建设,管理秩序是什么,如何考核团队中每一个节点,如何把压力点压到位,每个人的动作是否到位。这些核心问题,会被烧钱买来的数字覆盖,九成九的企业会动作变形。大家彼此参照,会越发认为就应该这么做。


第二种模式,是并购驱动模式,以窝窝团为代表。2010年,陈茂东主导了窝窝团的发展,用快速并购的方式扩充体量。曾经从拉手整建制挖角二百多人,从美团整建制挖角一百多人,直接收购二十多个二线团购网站。在很短的时间内,让窝窝团挤进前三。


在传统行业,有很多人会这么干,用这种方式拿到市场份额。在互联网经济当中,这么做有很大的问题。互联网讲究的是连接,比拼的是洞察用户、建设自己的核心能力系统,直接连接用户,黏住用户的能力。


流量转化率的前三名是美团、点评和糯米,美团的UV到订单的转化率,曾经达到惊人的30%。这种转化率是企业不断摸索、迭代出来的,中心系统能力。并购可以带来体量,却很难转化为企业对用户行为的洞察。


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那一年大多创业者还在PC上持续投入,争抢PC流量。两年之后,90%的团购订单全部迁移到手机上。不过两年时间,PC这片沃土就变成了荒地。


并购起家的窝窝团,没有来自用户的流量感知,对用户迁移、使用习惯的变化,没有敏锐的洞察。卖身百度的糯米,如果没有遭遇移动互联网,一定会比今天强大很多。结果却是,这两家公司,都被移动互联网闪了腰。


第三种,是用户价值驱动模式。在千团大战当中,走得比较远的企业,美团、大众点评和糯米都是这个模式。2VC的创业者被VC所抛弃,没能拥抱移动互联网的企业,被闪到了腰,2012年,团购风口停息之后,美团开始领跑这个版块。


美团在一开始,就着重发展二三线城市市场,在红海当中抢蓝海。2010年至2011年,美团在一线城市的份额并不高,在不少的二三线城市,却已经确立优势。2010年,美团在二三线城市开一个站,启动成本假设为一万块,2011年,点评团想再杀进来就需要100万。一年时间,就是一百倍的代价。


美团在整个市场近乎疯狂的时候,守住了什么不做,什么做。虽然实物电商可以快速起量,但只要阿里入场,就是立刻清场。不做实物电商就付不起广告费,没办法提升士气。代价就是营业额增长缓慢,团队在短时间之内看不到希望,人心动荡。一百人的团队被别人整建制挖走,挖走就挖走,我就是守住自己的底线不动摇。


美团疯狂地购买线上流量,非常坚决。很多人都知道线上流量的好处,差别就在敢不敢放手一搏,疯狂地挤进去,把红利全部吃光。持续优化用户体验,美观是第一个提出,过期自动退款的网站。


很多人在团购过期之后,依然没有消费。这个钱就变成沉淀资金,很多团购网站的利润,就来自于这部分钱。选择自动退款,就是在跟自己的短期利润过不去。美团会选择,跟一些适合用户定位的优质商家做补贴。星巴克、哈根达斯原本没有意愿和团购网站合作,因为他们有固定的用户,犯不着打折。美团主动拿出钱来补贴他们,一起做活动。这一招可以大幅提高转化率。


美团对内容有很高的要求,用户视角的运营态度,让它比别人精致很多。美团在2012年,坚决转型移动互联网。美团在团800上面做投放,从UV到订单的转化率,可以达到30%。纵使PC上面,还有巨大的流量存留,美团主动切断所有在PC上的投放,用全部的钱购买移动用户。这件事,是美团和点评、糯米拉开差距的一个重要选择。


这个思维模型分为三部分,这个业务的本质是什么,它的阶段是什么,它的技法是什么。


把团购的本质看成风口,选择先入局融资,做大体量再说的创业者,基本上都走不远。如果把团购,看成一个开启生活服务品类的事情,而且电商巨无霸阿里,还没有涉及到这里。这就是一个天量市场的开局,就不应该以10美金的IPO为目标。


每个人都能看出移动互联网是趋势,如果你的判断,是PC互联网的存留时间还有很久。主动放弃PC流量,把所有的钱都砸向移动互联网,就是一个标准的自杀动作。美团资源有限,购买PC流量做用户的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就是因为趋势判断,选择主动放弃PC互联网。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整个团队都很熟悉,如何在PC场景卖流量、做转化。这个跃迁,并不是一个简单广告投放的改变,它要首先自废武功,这是一次跨越非连续的勇敢跃迁。在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的时候,是移动用户的超级红利期。买预装还是下载,都非常便宜。抓住这个窗口期,大规模吸纳新用户的人有两个,一个是王兴,一个是张一鸣。


很多人感觉美团没有边界,其实美团的业务结构很清晰,简单说就是一横一纵。纵就是在餐饮领域垂直做纵深,把底盘做厚做实。不仅有前端的顺势爆发,还有后端的蓄势,不断强化对产业的控制力。


前端就是外卖,内部定义为食品的新零售,这是超级流量的头部。下一环就是到店,就是大众点评的内容、支付和团购买单等等。再往下就是针对B端的,餐饮店可以用到的一切信息设施,电子菜单、收银POS机,管理SaaS、ERP等等。最后面是食物供应链,这个相当复杂,他们刚刚开始做。


橫就是生活服务类业务的横向展开,核心逻辑就是高频打低频。高频的外卖业务,可以形成流量分发,扩展到电影票、酒店、门票、娱乐这些领域。酒店明明占了美团毛利的七成,为什么会放在电影票的后面?首先美团自己的排序就是这个样子,首先是吃的,然后是电影票,再然后是酒店。其次,电影票这个品类,会一直产生新内容,对用户活跃度能够产生贡献,可以拉动用户频率,所以高频优先。这样的一横一纵,就是美团的核心业务框架。


最早做在线电影票的是格瓦拉,他的专业度一直都很不错。第一个做到团购爆单的是糯米,糯米曾经在一天卖出30万张电影票,打破当时的世界纪录。他们都有成功的穿透,却没有开出一个新局面。美团在不断延展的过程中,自己吃掉自己,各个品类都去团购化,最终蜕变成生活电商的门户。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团的后发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