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宋词中的鬼笔

那些宋词中的鬼笔_第1张图片
( 图片来自网络  )

文:行之

唐诗、宋词,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超级丰碑。最近读完唐诗,再读宋词。开始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个人总结其中之一,唐诗多妙笔,而宋词则多鬼笔。

唐诗的整体特点是高华悠远,而宋词整体的特点则是清绮幽峭。

唐诗像是惠风和畅的阳光午后,而宋词更像是萧凉幽诡的冷月午夜。

比妙笔生花,宋词比不过唐诗。但要是比奇崛绣梦,唐诗未必是宋词的对手。

总之,我感觉唐诗中最好的句子,自带仙逸之气。而宋词中最好的句子,自带鬼灵之气。

一、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这句出自姜夔的词作《踏莎行·自沔东来 》,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高度赞扬的一句。我读过很多关于写月的句子,不同的诗人写月亮有不同的风味,很多角度都别致。

抒情诗的月亮很有人情味,怀古诗的月亮很有岁月感,而边塞诗的月亮则很苍凉。

月亮被古人赋予了很多感情色彩,早在唐朝就已经被写烂了,很难再出新意。但到了宋朝这儿,姜夔这句“淮南皓月冷千山”我一看,几乎吓得书都掉地上。

这是我至今为止看到,写月亮,写得最“恐怖”的一句。在这句里,霸气和清冷两种核心关键词完美融为一体。简单来说,就是“极其霸气的清冷”。

淮南的一轮皓月,皎白的月光照临万千群山,一派萧冷,连横浩荡。

这里的月亮,像是君临天下的霸主,月光似乎是他的千万雄兵,征服了万千的深夜山岚。但这高屋建瓴感中,却用了一个“冷”字。

月光的萧冷落满千山,一幅旷阔的俯视图,气氛又分明清冷而幽寂。

一月冷千山,这月亮不再只是单纯的有人情味,岁月感或苍凉感,已经拿捏到了空间感和天地之间,山月呼应的史诗感。

我顿觉这七字一出,多少写月的句子黯然失色。

后一句,“冥冥归去无人管”,紧随前一句霸道的清冷,将镜头推移到词人自己的身上。在这一月冷千山的苍茫月夜中,“我”安静地一路归去,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干扰。

其中“冥冥”二字写得符合月夜的森冷,也表露出词人心情的失落与神伤。这二字显得极为清冷,而到了句末,词人写的是“无人管”。

这三个字又显得霸道起来,千山之中,皓月当空,“我”的来去,没有谁知晓,也没人能管得了。又回归了“极其霸气的清冷”。

但这“冥冥”加上“无人管”,词人的幽凉的心情不需要明说,也在字里行间漫漶开来。前后两句相携,以景怜人,以人衬景,相融一体,境界全出。

不愧为宋词中绝品的鬼笔。

二、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这句出自苏轼的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所以大多数人不陌生。这名篇也被誉为“古今悼亡词第一”,确实在水准上,让人不得不服。

在唐宋年代,是才子满大街的情况,会写诗写词的人太多。所以如果单单只是比文采,有文采的人并不缺。要比才华,有才华的也不少。基本到了最后,就是比天赋。

苏轼当然是有天赋的,但他身边也有很多同样有天赋的人,他还能高出一筹,我总觉是因为他的笔里藏着个“鬼”。寻常人有人的笔,但他有“鬼”的笔。

这一句,我认为就是其中的典型。如果翻译起来,这一句基本是蒲松龄笔下的《聊斋》风格。

“夜来幽梦忽还乡”,深夜做了一场幽梦,忽而像是回到了过去的乡音锦时。

这一句其实并不奇特,唐宋有很多类似的语境。但苏轼确实用出众的才华凝练得很好,用韵律带动节奏和语气感。

但到了下一句,“小轩窗,正梳妆”,说的是,忽而又看了亡妻,她正和当年一样,坐在那个小轩窗旁,在安静地梳妆。

其实这个镜头,就是很多古典恐怖片的镜头,夜深人静,一个女人坐在铜镜前静静地在梳头。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诡异的场景,让苏轼以前面“夜来幽梦忽还乡”七个字变得温情起来。因为侧重了“忽还乡”,这个“乡”字用得再好不过。

乡,既是梦乡,也是记忆的故乡。饱蓄着感情,充满了怀念。从而让这么灵诡的情景显得那么美好,那么感人。

这句没有一个字在抒情,但是字字显真情,苏轼对亡妻的思念追忆,以一刻梦而盖千言,无声胜有声,格外令人动容。

以梦境写人情,境冷而情暖,堪称完美的鬼笔。

三、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这句出自晏几道的词作《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第一次是从视频节目听到,当时听得就浑身一个激灵。当时想的是,谁人写得这么一句鬼笔?叹为观止!

后来才知道这是出自大词人晏几道之手。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晏殊写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千古绝唱,我认为也是宋词中一流水准的鬼笔。

晏殊和晏几道,应该是文学史上,最才力相当的父子。其他的,要么就是父亲比儿子强,要么而儿子青出于蓝。只有这两个,虽是父子,而才气却在伯仲之间。

这句翻译起来并不复杂,大意是:“我”在梦里头魂思飘荡,没有任何拘束。走啊走,又踏过纷纷扬扬落下的杨花,走过了谢家的小桥。

前一句“梦魂惯得无拘检”是虚境,讲述的是梦境里的状态。并且对梦境的特点概括得极为准确和生动。

而后一句“又踏杨花过谢桥”是实境。一个“又”字表明,词人本身就多次踩着杨花路过谢家的小桥。

这里所写,是词人喝醉之后,仿佛进入了梦境。在梦境的状态里,是没有任何阻碍和拘束的。他走啊走,不知觉的朝最想去的方向走去,然后又迷迷糊糊的踏过杨花路过了谢家的小桥。

桥的另一端,一定是有个词人很想见的人。

这句词的大意和今天的“梦里梦到的人,醒来就应该去找她”语境有些类似。但是区别在于,这句词里,词人在梦和实现都没有分清的时候,就已经去找“她”了。

这一句虚实交融,情景瑰幻,写得情韵绝佳,倘恍迷离,语境仿佛《倩女幽魂》里宁采臣夜半去寻小倩。处处透着诡异,但又充满一种游幻的浪漫。

鬼笔最强大地方,在于用极短的文字描述出极难表现的情境。字少而传神,冷峭而不失风韵。留白极大,但主色彩清晰,非真正的高手不能完成。

而晏几道的这一句,算是一句不折不扣的鬼笔。第一次听到,就再也忘不掉。

2016-3-20

ps:以前说,每隔一段时间,分享三句唐诗的个人见解。准确来说,还应该纳入宋词。这些分享都是个人的见解,也就只能作为参考,当然是不能当教材来看的。

不过,我个人认为,诗词是没有标准翻译和解析的,解读是每个读者自己的权利。而经得起各个角度的无限解读,这也是唐诗和宋词强大的地方。

最好的文学艺术应该是,没有对错,只有山后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宋词中的鬼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