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文化漫谈

      猪,是六畜之一,也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是由人驯化野猪而成。中国养猪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的同位素测定,中国养猪至少有六千年至七千年的历史,《书.禹贡》记载:“大野既猪。”

        我国古代最早把猪叫:豕(shi,上声),雄猛的公猪叫:䝐,豮(fen,阳平声);有些地区的公猪名也叫:䝋(zong,去声);母猪叫:豝(ba,阴平声),也有说是一岁的猪;小猪叫:豘(tun,阴平声),或豚。有些古书上把猪写成:豨(xi,阴平声)。发怒而使毛竖起的猪叫豙(yi,去声),《说文》里说:“豯,生三月豚,腹豯豯皃也。”这也说明古代中国对猪很有认识和研究。

        在《尔雅义疏》中记载:“豕生三豵,二師,一特。”豵者,《说文》:“生六月豚。”一曰一岁曰豵,尚聚叢也。然则豵之为言“叢”也,“叢”有衆義。故三日豵矣。《詩》騶虞箋:“豕生三日豵。”《傳》云:“一歲曰豵。”《七月》傳同。鄭衆大司馬注:“一歲為豵,也有说是六个月的小猪;二歲為豝,也有说是一岁的猪;三歲為特,三岁的肥猪也叫豜;四歲為肩,五歲為慎。”《詩·伐檀》傳亦云“三歲曰特。”凡此諸名,當有成文,故毛鄭援以為說。其“豵”、“特”與《爾雅》名同意異。豝,有牝豕名也。其云五歲為慎,“慎”與“師”相聲相轉。 橧者,《方言》云:“豬其檻及蓐曰橧。”按:《禮運》:“夏則居橧巢。”鄭注:“暑則聚薪柴居其上,然則人豕所居通名橧也。”今居豕者,編木為檻,一名蘭,一名笠,俱聲相轉。

        猪的居所,随着人生存条件的极大改善和生产、物质极大丰富,有了很大的质变。从槛养、栏养,再到屋舍,现在是混凝土砖房,保温防潮,阳光充分,饲养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

        中国古代对猪、习性及饲养方面有很早研究。《尔雅.释兽》中说:“四豴皆白,豥。其跡刻,绝有力䝈。牝,豝。” 《說文》:“豕,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讀與豨同。”按:《天官書·奎日》曰“封豕”,《天文志》作“封豨”,是豨豕古音同。《說文》又云:“彘,豕也。後蹏發謂之彘。”豨,豕走豨豨也,豬豕而三毛業居者。《方言》云:“豬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豭,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南楚謂之豨。其子或謂之豚,或謂之,吳楊之間謂之豬子。”然則豬彘聲轉,豕彘豨俱聲近,故郭云皆通名矣。 《說文》:“,豶也。豶,貕豕也 。”《易》云:“豶豕之牙。”虞翻注:“豕稱豶。”崔璟云:”豕本剛矣,乃性和。”《易》釋文引劉云:“豕去勢曰豶。”《爾雅》釋文:“豶謂犍豬。犍,九言反。”是犍與同。今俗呼小豬為豬,東齊言如繒。 《說文》:“幺,小也 。幼,少也。幼幺聲義同。”今東齊人呼幺豚為幺郎矣。 奏者,《釋文》本或作“湊”。郭云:“豱豬短頭,皮理腠蹙。”是腠與湊同。今豬腹榦頭足俱短,毛赤黑色亦短,即豱豬也。音溫。

        中国是文化悠久的国度,对猪有关的人文风俗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

        传说唐玄宗与安禄山一起饮酒,安禄山酒醉后沉睡,竟变成一个猪身龙首的怪物。左右劝玄宗杀了他,玄宗说是猪龙,没本事的,不会出问题的。后来却发生了安史之乱。我想这有些诈人,多是人们骂安禄山犯上作乱的,不过,安禄山之乱的确也可恨。

      《左传》中就有“实有豕心,贪婪无厌”的话。豕,是古代猪的别称。用豕心来比喻贪得无厌了。这是因为猪的肚子大,吃得多给人留下的印象。著名的古典浪漫主义小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的形象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曾有人称袁世凯时的国会为“猪仔国会”,称那些议员为“猪仔议员”,因为那些议员非常贪婪,他们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利用,成了无耻的猪仔了。

          但也有另外,著名的《聊斋志异·青凤》中有“俄少年自外入,叟曰:‘此豚儿也’。”也有称“豚儿犬子”的。以猪来称爱子。至今,在我县崖城、湫山一带有父母称自己的儿女为:“我的猪娃”的习惯。

        《韩非子》中记录: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儿子哭着要跟去。其妻说:“不要跟去,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一回来,曾子就捕猪要杀。其妻说:“不要杀猪,我是哄骗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不能对孩子说谎,孩子不懂事,会跟大人学。你骗他,是教他骗。这样教育是不行的。”曾子就真的把猪杀了,烹给孩子吃。

        《吕氏春秋》中有一个三豕涉河的故事。“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巳亥也。’”原来是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在传抄时写错了。这就成了因字形近似抄写出现谬误的典故。这两则故事提到猪,并未说猪好坏,只是颇有趣味,故不妨一提。

        老辈人都说,猪年是个肥年,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年。崖城一带农村有一说法:“家有三宝:炕眼门,一口猪,火炉子”,炕眼门是指农村人的炕,一年下来的禾柴都填了炕,冬天暖暖和和的;一口猪,是说喂一头猪,剩菜馊饭,泔水残汤都喂了猪,不造成浪费,一年来猪一杀,一家人油汤油水的,还攒下精肥(人们对猪粪的美称);火炉子,能把柴禾烧饭,一家人吃饭全靠它。最后,炕眼里、火炉子里灰烬和攒下来的猪粪,送到地里多产粮食。有一斤精肥一斤粮的说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猪年文化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