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93《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核心书摘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推翻了“激情能让人获得职场幸福感”的观点,提出了自主力是职场幸福感的源泉这一主张。作者通过与各行各业的职员交流过后,提出了关于人生和职场的通用规则,并对这些规则做了系统而详细的阐述,教你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改变你看待人生、职业、幸福的方式。

适合谁读

· 进取者

· 普通员工

· 对人生迷茫的人

关于作者

卡尔·纽波特,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分布式算法专家,畅销书作家,高人气博主,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他创办的专注于如何深度学习、高效工作的博客“Study Hacks”,深受美国中学生的欢迎。《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是他的第4本著作,曾入围2012年度800-CEO-READ最佳商业图书奖,被《公司》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企业家最佳读物之一,荣登《环球邮报》2012年度10大商业图书榜单。

学什么?如何获得职场幸福感

为什么从事着与自己激情相匹配的工作,却得不到预想的幸福感?为什么别人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你却不能?为什么说热爱不是工作的起点而是努力工作的结果?面对诸多困惑,我们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获得职场幸福感呢?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是每一个职场人的醒脑剂,作者卡尔·纽波特为我们呈现了对待职业生涯的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工匠思维,关注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另一种是激情思维,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书中沿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提出了关于人生和职场的4大规则,教你一步步获取自己的职场资本、自主力和使命感,探究出自己是谁,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以及怎样正确地工作,最后通过努力创建属于自己的一切.

你还会发现

· “激情假设”是指什么;

· 为什么说职业幸福感源于自主力;

· 如何在职场中运用工匠思维。

一、 正在误导你的“激情假设”

1、看似“包治百病”的“激情假设”

每到周末晚上,我们想坐下来陪家人一起看会儿电视时,最让人烦心的,除了突然的工作电话外,应该就是层出不穷的广告了。而在各类广告中,有一种格外让人厌恶,那就是宣传“包治百病”的假药广告。假药广告们往往邀请知名人士代言,再配合一些当“托儿”的患者现身说法,轻易骗取了很多老人的信任。

年轻人通常对这种“包治百病”的广告嗤之以鼻,但奇妙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却对另一种类似“包治百病”的观念深信不疑。这一观念,被称为“激情假设”。

2005年6月,史蒂夫·乔布斯站在斯坦福体育场的讲台上,面对23000人做了一个简短的演讲。在演讲进行到大概三分之一时,他提出了这样一条建议:

“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这个演讲视频的点击量很快超过了650万,而乔布斯在演讲中认同并提出的这条诱人的职业建议,就来自于“激情假设”。

“激情假设”认为,要获得职业幸福,关键是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激情所在,然后找到一份与这种激情相匹配的职业。

现如今,这一观念已经无孔不入。如果我们有时间翻一翻,就会发现大量关于职场建议的书籍都在推销“激情假设”,甚至还有部分书的作者许诺,做几个人格测试就能帮助你找到梦寐以求的工作。仿佛只要能够追随自己的激情,就能实现职场幸福。但实践起来,你会发现,这些书籍充其量只是“教了一些小窍门来哄自己开心”罢了。

到这里,你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职场上追寻自己的激情,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啊,起码这还算是一条不错的建议吧?然而卡尔·纽波特告诉我们,“激情假设”不仅不能为工作助力,反而常常会带来更多困扰。

2、为什么“激情假设”不能为工作助力,反而会带来更多困扰

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意在告诫我们看问题不要只看表面,要挖掘它深层的原因。同理,想看清“激情假设”会带来什么影响,我们需要先“挖掘”一下,为什么会有人把它当作解决问题的关键。

“激情假设”要求我们,寻找的职业要与自己的激情相配,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激情思维”。“激情思维”的典型表现是“专注于‘我到底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把它与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相联系”。简单说,“激情思维”是一种更注重“世界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的思维模式。而这样的思维模式会带来两个明显的坏处。

首先,如果只关注工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会让你极其注意工作中自己所不喜欢的方面,从而导致长期处于不幸福的状态。对于刚踏入社会的新手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大量的初级职位本来就和理想职位有很大落差。如果你带着“激情思维”进入职场,那么分配给你的那些烦人的初级任务,或者是在公司体系中遇到的挫折,都会让你应付不过来。

而第二个,也是更为严重的一个坏处,是“激情思维”的根本问题,即类似“我是谁”,或者“我真正热爱什么”这样的问题,基本没有确定的答案。

春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沈诸梁自称叶公,他号称自己特别喜欢龙,在屋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得知以后,专程去探望叶公。而当龙从窗户上探进头去,叶公一见,却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如果现在问你,“你热爱的是这个吗?”,有多少人能保证自己不是刚才所说的“叶公好龙”呢?

换句话讲,“激情思维”几乎保证会让你永远处于不满和困惑的状态里,在心理学上,把这种因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上的紧张状态叫做“齐加尼克效应”,它是由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最早提出来的,这个心理学效应告诉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这些持续存在的紧张状态,会让一个人的失落感和焦虑感进一步增强,最终从工作到生活,再从生活到工作,形成恶性循环。

3、关于激情的科学真相

虽然“激情假设”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并不是说工作就不需要激情了。这里面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该如何正确理解激情和工作之间的联系呢?

2002年,一个由加拿大心理学家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调查数据得出结论:职业激情是稀缺的,我们大部分人在开始工作前,并没有对各种职业有着事先存在的激情,绝大多数人选择工作时是出于某种爱好或者兴趣,但还到不了激情的程度。

耶鲁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艾米•瑞斯尼沃斯基在他的著作《你为什么而工作》中指出,激情是需要时间的,它常常是“经验”和“精通”的副产品。这也就不难解释,苹果公司的创立者乔布斯,在学生时代明明感兴趣的不是电子产品和商业,而是西方历史、宗教与舞蹈;马云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做一名教师,但当你看到他们二人的演讲时,却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对当下工作的热爱。

同样,这二人的成就也告诉我们,学会正确地工作,远比找到正确的工作更为重要。

二、职业幸福感源于自主力

既然绝大部分人,都并不是在激情的引导下才踏入职业生涯,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自己的工作,而有的人却做不到这一点?更直接点讲,决定我们工作幸福感的,到底是什么呢?书中运用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对科学的解答。

自我决定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瑞恩·理查德共同提出的一种学习动机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不管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其他场合,如果想要获得动机,人都要满足三种基本的心理需求,这些需求是个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内在动机所必需的,分别是:归属感、胜任感和自主力。

归属感最容易理解,在工作中感觉与别人的关系很紧密,自然会更喜欢这份工作。而在大部分职业中,如果胜任自己的工作,也会因为表现出色而产生成就感。与此同时,这些成就还有额外的奖励:它们还通常能够让你获得更多的自主力。

更多的自主力,就是指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著名的趋势专家、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在他的《驱动力》一书中,总结自己40多年的实践经验证实,真正驱动我们的是第三种驱动力,也就是自主力,更多的自主力可以带来更好的成绩、更高的生产率,以及更大的幸福感。

但卡尔·纽波特在书中同时也强调,自主力就像蜂蜜,如果获取过程不得法,反而会变成捅了马蜂窝,给自身带来损伤。书中提醒我们,在追寻更多自主力的同时,要警惕容易落入的两个自主力陷阱:一是职场资本薄弱,二是关键障碍。

我们先说说第一个自主力陷阱: 职场资本薄弱

小赵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是个学霸,在学校的各种标准化考试中名列前茅。她很有天赋,早早地就知道了自主力对职业幸福的重要性,于是毕业后,与大部分人即将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同,她对自己人生的设想更清晰,她立志做一名旅行博主,靠自媒体分享经历来获取所需要的收入。

乍一看,这确实是一份拥有极强自主力的工作,工作相关的时间和内容全都可以由自己安排,足以让坐在办公室里的同学们羡慕得睡不着觉。但仅仅坚持了不长时间,小赵就看到了现实世界的一条残酷真相:让别人把钱给你,真的很难。

所以书中说,在我们追寻自主力之前,必须要不带侥幸地认识到一点:无论你如何投入地追求某种生活方式,都不意味着别人也会同样投入地支持你。

战国时期,周王朝势微,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当时周王室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私自称王叫“僭[jiàn]越”。但先是魏惠王与齐威王在徐州会盟,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王位,史称徐州相王,然后楚国、越国、秦国、韩国也纷纷效仿,僭越称王,最后是不论大小,是个诸候国包括中山国、宋国等芝麻小国也都纷纷称王。

当时,为了对抗强大的秦、齐、楚等大国,赵国与魏国、韩国、燕国、中山国结成联盟,试图“抱团取暖”。各国国君都称王了,但唯独赵国的国君武灵王不肯称王,(这里我们要补充一点历史知识。赵武灵王本名叫赵雍,他在世时,只允许臣民称他为赵君、或赵主父,不让别人称他为王。我们现在称呼他“赵武灵王”,这是他死后追加的谥号)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很多人都劝他称王,但他说:“无其实,敢处其名乎!”意思是说,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怎么敢做那样的事呢?

经济学上最基础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获得某些既稀缺又宝贵的东西,就需要提供同样稀缺而宝贵的东西作为交换。对于赵武灵王来说,王位称号需要用强大国力来交换;而对于我们上文中讲到的小赵来讲,更多的自主力,则需要更强大的职场资本做支撑。

职场资本,就是个人所拥有的、在职场中属于稀缺而宝贵的技能。自主力很诱人,但小赵的做法却让她陷入了第一个自主力陷阱中,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记住:自主力如果不是由职场资本而取得,则不具备可持续性。

接下来我再讲讲第二个自主力陷阱:关键障碍

如果你已经在工作中做得不错,并积累了较强的职场资本,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一帆风顺地获得更多自主力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自主力时,还有另一个陷阱在等着我们。

现在来假设一下,你是公司不可替代的技术高管或运营高管,每个月都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费用或提供了超出预期的贡献,是不是就意味着你可以要求每周的工作时间缩减三分之一,或者变成不限定时间、只看最终成果的“弹性工作”方式来办公呢?这个想法恐怕不太容易实现吧?又或者,你在原公司干得好好的,而且老板也准备把你调到一个负担更重但职位也更高的岗位时,你身边的环境包括家人和朋友会鼓励你跳槽到一个也许未来更有潜力,并且对工作方式拥有更高支配权的创业公司工作吗?答案显然也是不太可能的。

这就是第二个自主力陷阱,它反映出来的现实是:当你拥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时,那么对于你当前的雇主和环境来说,你的价值也已经足够大,以致于它们都会想方设法来阻止你做出改变。就像你的老板很难允许你减少工作时间,因为在他看来,这纯粹是在损失生产力。而你的家人和朋友也很难支持你随意跳槽,因为那会打破你们当前稳定和优越的生活状态。

三、职场中,工匠思维更为重要

我们已经知道,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是自主力,而自主力的基础是职场资本。所以,每个人的职业幸福感与他的职场资本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让自己获得更稀缺、更宝贵的技能以提高职场资本,道理上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好像并不那么容易。很多人每天也非常勤奋,但就像阿里铁军在工作反思中所讲的那样:努力如果不能给他人带来价值,那就是一种演技。要想避免在职场上“假忙碌”,需要我们在职业观中融入“工匠思维”。

什么是“工匠思维”?前面曾提到过“激情思维”,重温一下,“激情思维”是关注世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而“工匠思维”正好与之相反,是关注我们自己能给世界带来什么,也就是能为他人带来什么价值。

前段时间,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用一张图片解读了心理学上著名的邓宁-克鲁格效应(也就是达克效应,意思是,人很容易对自我产生认知偏差,简单说,就是越是能力差的人越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在朋友圈引起了刷屏。

No.93《优秀到不能被忽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中,王慧文用一条U型曲线揭示了人的认知成长过程,人们在最初踏入职场时,大多数人都处在“愚昧之颠”,这时的人们极其自信,但技能水平低下;随着不断进步,人们向前到达了“绝望之谷”,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拥有了一定技能,但随着所见越多,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越多,自信心降到谷底;只有当领悟了正确的方法之后,才会从绝望之谷,沿着不断向上的“开悟之坡”辛苦攀爬,经受各种挫折和打击,积累知识和经验,最终爬上“智者之峰”,成为智者和大师。

如果没有“工匠思维”,人们缺少创造新价值的思维导向,那么取得一点成绩后就势必沾沾自喜,盲目自信,大部分人在愚昧之山就会止步。但如果仅有“工匠思维”,很多人也会卡在绝望之谷,很难找到“开悟之坡”。

所以作者在书中指出,为了能够有所突破,我们在拥有“工匠思维”之后,还需要学会“刻意练习”,而正确的刻意练习包含了以下四大步骤:

1、识别出自己的资本类型

职场领域可以大致分为两种:赢者通吃型和拍卖型。在赢者通吃型职场里,只有一种职场资本可以获取,并且有很多不同的人在争夺这种资本。例如,电视编剧这行就是一个赢者通吃型市场,在这个职场里唯一的资本类型就是剧本创作能力。

相比之下,拍卖型职场的结构就比较松散。例如,现磨咖啡行业里每个岗位都可以生成他们自己独有的资本:像是对咖啡豆的烘焙技巧、拼配技巧、手冲技巧和销售技巧,每一种都可以提升自己的职场资本。

想要制定一个刻意练习的策略,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搞清楚自己需要哪种职场资本。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很容易出错。举个例子,我们身边做自媒体运营的朋友们,把格式、掌控更新频率、标题的优化等统统当做一种资本,然而实际上,自媒体行业并不是一个拍卖型职场,而是赢者通吃型,唯一关键的资本,就是你的文章内容能够吸引读者。

2、定义“优秀”

一旦确定了要培养的具体技能,下一步就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缺失目标就是让很多人陷入“假忙碌”的罪魁祸首:我们拼命地努力,却不知道需要做成什么样子,以至于即使做错了,也意识不到,更别提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了。

这就像我们问一位高水平的钢琴家,“优秀”意味着什么,他的答案一定非常明确,他总会讲还有哪些新的、更复杂的技巧需要掌握和练习,这就是目标的作用,在其他职场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

3、“拉伸”与“摧毁”

健身其实就是一种最直观的刻意练习,在增肌训练时,我们通过大量超负荷的动作让肌肉撕裂,再通过“拉伸”动作让被“摧毁”的肌肉纤维舒展开,然后补充新的蛋白质来填充空白,肌肉就会变得更大更强壮。

在刻意练习时,也要找到这种感觉。过程中超出能力的任务会带来不适应和紧张感,就好像我们的神经细胞正在重组,这是你在追求“优秀”的过程中应该有的经历。如果没有感到不适,那么就说明你很可能还处在舒适区中,没有真正跳出来。

4、要有耐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职场资本的获取需要积累,如果没有耐心和意志力来拒绝那些看似光鲜的其他目标,你的努力就会脱离正轨,而且永远无法获取需要的资本。

这其实也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可以短时间就获得什么,那么别人也可以,当每个人都拥有时,这就不再是一项稀缺资本。

我们前不久刚刚读过一本书,叫《孤独:回归自我》,书中就说“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当我们低下头努力拓展自己能力的时候,这个过程一定会略显寂寞,而且这个时间可能也会很长,但只要你始终知道自己是处在“开悟之坡”上向着“智者之峰”前进,你就不会被寂寞和时间打败,直到你变得足够优秀,不能被忽视,甚至不可或缺。

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认知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摒弃对现有工作的成见,以工匠思维为基础,让自己逐步获取一份有吸引力的职业。

我们经常被一种观念误导:能否找到一份,在开始做之前就对其充满激情的工作,决定了工作的幸福感和能够取得的成就。

这样的“激情假设”看似包治百病,但实际上,却只能让我们被一个又一个的负面情绪包围。比起找到“正确的工作”,“正确地工作”更为重要,因为职场幸福感的真正来源是自主力,而自主力则来自我们的职场资本。学会正确地工作,用刻意练习的方式让自己走上“开悟之坡”,不断积累职场资本,才是打造一份让自己幸福的工作的唯一途径。

对工作的激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本书作者卡尔·纽波特所说的那样,“你先采用工匠思维,然后,激情会随之而来。”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金句:在成为一名优秀的人的路上,持续的努力练习是主要路径。

困难会吓跑空想家和胆小鬼,但优秀的人会在困难中看到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No.93《优秀到不能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