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黑屋
(24)
郝公子年前有关丰厚年终奖的小道消息最终被证实是谣传。我们非但没有得到可观的奖金,作为不能给集团带来直接利益,每年还需大量资金投入的IT部门,外加集团分管技术领导贪腐等原因,部门年终奖被取消了。
我真是欲哭无泪,赔了夫人又折兵。郝公子找到我,为年前放的那个烟雾弹向我表达了深深的歉意,为了安抚我那颗受伤的心,他主动为我打探来了离职的详细流程。
谁承想这个国企进来的时候不容易,想要离开更是困难重重。我把离职申请给了组长老周,老周再三挽留,见我去意已决,也不再规劝,在离职申请书上签了字。
离职申请又送到了部门经理办公室。经理头都没抬,大笔一挥,很痛快地予以批准。像我这样的虾兵蟹将,他平时都不带正眼瞧。从加入公司到离开公司,估计他都不晓得我姓甚名谁。
离职申请虽然获得了领导的批准,但我还需要经历一个月的脱密期才能真正地走完离职流程。由于我曾经参与了国家大型项目的研发,掌握着国家的机密,因此我必须在把所有秘密从脑袋里清除掉后,才被允许离开。
事实上,哪有什么国家机密,我们平常做得最多的就是从网上,从书里摘抄别人的技术方案,然后改改名字,调整下措词,包上一层皮,就变成了不可外泄的核心技术。那些所谓的核心机密在网上随处可见,当然欺骗那些不懂技术的领导还是绰绰有余。
不过既然组织上有脱密的规定,谁也不能破例,我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在离职申请被批准后的第二天,我所有的办公用品立刻被公司收回。
在脱密期间,我每天必须来公司报道,按时打卡,跟正常上下班无异。公司有专门为离职人员提供的脱密办公区域,我们称之为小黑屋。所有离职人员必须在小黑屋呆上一定日期后才被允许离开。
作为入职不满一年的新员工,我的脱密期只有一个月,倒也不算太过漫长。倘若你为公司服务超过十年,那么你的离职脱密期至少是半年,层级更高的领导甚至是一年。
在脱密期间,公司照常发放基本工资,因为没有绩效,所以没有正常上班那么高的工资。这种不用干活还给钱、无功受禄的好事听起来似乎还不错。
实际上,对于我们这些想赶紧抽身的人却是一种煎熬,整日无所事事地坐在一个密室里,还不如被雪花般的任务包围,这样每天日子过得还能够快一些。
(25)
在被关小黑屋里的一个月里,每天我都是按时来公司,用手机在网上投简历,看面经。一二三四五,脱密真辛苦,一台破手机,一坐一上午。
有些互联网公司的面试可以在电话里进行,我在小黑屋里经历了几场电话面试。不过由于小黑屋信号差,外加自身又紧张,跟面试官在电话里沟通得不甚流畅。
在与几家心仪公司失之交臂后,我决定还是等脱密期结束后再正式找工作,免得把所有公司都错过。我把简历给了老潘,想让他帮我内推一下他们公司的技术团队。老潘却直摇头,他说并不是对我的技术信不过,而是不建议我去他们公司。
在他嘴里他们公司那些程序员都是一群混子,拿钱不干事,有事就推脱,难题解决不了,简单事又不愿意干。为了打消我迎难而上,死乞白赖去他们公司的想法,老潘给我讲了不少他所在产品组跟开发组斗智斗勇的事儿。他们之间如何互相使绊子,送黑锅,这惊得我一身冷汗。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产品经理跟程序员水火不容的事情,我先前也听过不少,只是没承想在老潘公司,两伙势力对抗如此厉害。老潘公司以产品精良在业界著称,技术实力并不算强,因此程序员在他们公司地位并不高。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我还是找一家程序员地位比较高的公司比较好。虽然不指望对别人颐指气使,但也不至于忍气吞声,被人凌辱。
(26)
脱密的这一个月过得很是漫长,好在我终于自由了。虽有了自由身,我却不敢有片刻清闲,迅速投入到了兵荒马乱地找工作中去。
老潘建议我先找一些不知名的企业练练手,见识一下当前互联网技术领域面试流程与面试难度。等各个方面准备的都差不多了,再去投递心仪的公司,这样命中的几率会比较大一些。
我接受了老潘的建议,在几大招聘网站上投递了近百封简历,每天焦急地等待着面试邀请。知名国企这个背景在互联网技术求职中并没有给我有所加分。反倒是由于近一年都是在国企里做方案设计,没有从事一线编程,很多公司由此怀疑我的技术能力。
鉴于此,许多简历的投递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好在2014年,互联网行业十分火爆,当时所处的环境对于程序员求职特别有利。新兴互联网公司不断涌现,急速扩张。老牌知名互联网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技术人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我陆续接到一些小公司的面试邀请。小公司由于对成本考虑,所以一般都选择市郊租金比较便宜的地段。我经常是上午还在昌平跟面试官谈笑风生,下午就得赶到大兴参加笔试。辛苦倒也谈不上,只是一次次被公司拒绝,令我有些沮丧。
一些公司虽小,但要求却不低。因为处于初创阶段,他们分工不甚明确,更希望找一个能够在方方面面都有建树的人,用技术领域的术语来说就是全栈工程师。
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太快。面试过程中,我已经听到了太多我闻所未闻的新技术,新名词。技术上荒废了近一年,我需要恶补的知识实在是太多。能在技术领域的某一方面有所长已经耗费了我许多精力,短时间内无法胜任全栈,所以悲剧在所难免。
几轮面试下来,最深的体会就是:从面试官出的那些题目来看,他们招你进去恨不得让你负责制造原子弹。事实上,被招进去后,我们顶多也就是个螺丝钉。
一次次面试失败,一次次总结经验教训。被算法难到了,就恶补算法;被编程框架问住了,就恶补框架。我深知技术这个领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对于技术人员的考察从来都很简单粗暴。
不需要你有多么出众的口才,也不需要你有多么好看的皮囊。借用国外开源大神Linus一句话说就是: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