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小米、玖富在香港抢“绣球”

蚂蚁金服、小米、玖富在香港抢“绣球”_第1张图片

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吕大乐2013年著写的《港漂十味》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从1978年内地开放,很多方面香港只要被超越了,就意味着再也追不回来了。这句话是香港人应该直面的。当经济竞争力、薪酬、生活素质,甚至连永久居民身份都逐一失去吸引力时,香港的价值在哪里?

香港的价值在于,它始终是大陆企业通往世界市场的桥头堡,它是国际金融港。当金融和内地企业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香港会弥漫出不一样的味道。

这次香港金融管理局抛出的虚拟银行牌照争夺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香港试图引入内地、国际资本激活香港金融市场,发挥其国际金融港的作用。尤其是在境内金融监管渐趋严格,很多企业一照难求的情况下,中国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对这张香港牌照更是渴望。

香港金融管理局抛出了绣球,而中国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正在抢绣球。

香港的金融地位和市场地位在这个时候体现得淋漓尽致。

集体出海

据彭博社消息,截至8月31日下午5时,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金管局”)已收到29家机构递交的虚拟银行牌照申请,其中有部分是已完成相关审批程序、接近完备的申请。

蚂蚁金服、小米、玖富在香港抢“绣球”_第2张图片

香港金管局表示今年年底或明年一季度将向虚拟银行发放牌照。首批虚拟银行牌照或发放8-10张。腾讯、蚂蚁金服、小米、玖富、中国平安等科技或金融机构均以独资或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参与了申请。

所谓虚拟银行,香港金管局给出的定义是:

主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电子传送渠道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银行服务的银行。

这一模式与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及新网银行等互联网银行的模式类似,但内地尚无虚拟银行的具体规定或条例,而是以传统银行的规则进行监管。

在港设立虚拟银行可以做什么,为什么吸引一众巨头纷纷布局?

实际上,腾讯、阿里、百度在内地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百信银行均已正式开业。

技术和移动互联使得互联网上新生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市场的新天地和新生态,客户行为和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意味着线上拥有非常大的金融创新空间。

对于已有金融牌照的公司来说,虚拟银行无疑有助于其综合金融业务布局。发展虚拟银行可以体现庞大商机及协同效应,包括提供智慧银行服务,将科技结合于银行业务,以满足客户的愿望及需求,实现普惠金融等。

而对于银行牌照一照难求的非银行类机构来说,虚拟银行更是其完善金融布局链条的重要一步,在连接海内外业务、丰富综合金融布局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想象空间。比如说,像玖富这样的机构恰恰是最需要虚拟银行的。

和传统银行不一样,虚拟银行不用设立实体分行,是一种创新金融业态,门槛相较传统银行低不少。根据内地的互联网银行运营情况来看,互联网银行多定位在“轻资产、平台化、交易型银行”,不以吸收存款为主,更注重搭建同业合作平台以拓展业务。

例如网商银行希望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数据和渠道创新,来帮助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农村金融服务匮乏等问题,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蚂蚁金服、小米、玖富在香港抢“绣球”_第3张图片

哪些机构能获得香港虚拟银行牌照,虚拟银行将如何运行,均不得而知。不过根据相关规定,虚拟银行的运营仍将在防范金融风险的总思路之下运行。

鹿死谁手

申请牌照的机构有29家,发出的牌照却只有8-10张,也就是说,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可以拿下牌照。

那么哪些企业拿下牌照的可能性比较大?我们可以做出猜测。

1、蚂蚁金服这种互联网金融领头羊,而且还有在香港上市可能性的企业

蚂蚁金服上市在即,目前有A股、港股两大选择。香港这些年来一直在吸引内地互联网企业前往香港上市,当年错过了阿里巴巴,现在不能错过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作为估值在1500亿美元的企业,本身就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领头羊,不管是行业影响力、产业整合能力都毋庸置疑。况且,蚂蚁金服此前在内地已经开设了网商银行这样的虚拟银行。香港如果足够有诚意,或许可以通过发放虚拟银行牌照的方式吸引其落地。

2、腾讯、小米这种香港上市企业或许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腾讯、小米本身就是香港上市企业,可以成熟接轨香港法律。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香港同样有意愿、有冲动给它们颁发虚拟银行牌照。它们同样可能性很大。

事实上,腾讯在内地本身就有微众银行的成功经验,香港没有理由不给其颁发牌照。而小米CFO周受资此前也多次表示:“正在认真调研香港虚拟银行的机会,对香港金融市场创新机会非常看好。”

小米金融甚至提前在香港设立洞见金融科技(Insight Fintech HK),申请虚拟银行牌照同时,还邀请汇丰原亚太区主席郑海泉与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唐伟章加盟,以此增强团队的合规操作与监管政策协调能力。

对小米来说,如果能拿下香港的虚拟银行牌照,同样可以给小米金融增色不少。甚至可以帮助其拓展东南亚金融市场。

3、玖富、众安这类有非常丰富金融经验和金融历史的金融科技企业

玖富、众安一直都是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经验丰富的领头羊。事实上,玖富一直都是内地企业立足香港拓展全球市场的典型例子。

在香港,玖富很早就收购了券商犇亚证券亚洲,成立玖富证券,倚靠着香港布局互联网证券和全球资管服务,为全球客户提供海外证券交易及智能投顾、外汇、基金、保险等服务。对玖富来说,香港是落地业务,展开业务创新的前哨战。

在整个东南亚地区,香港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相对严格全面,一旦他们能获得首批虚拟银行牌照,对其拓展东南亚其他国家地区互联网及金融业务绝对是加分项。

要知道,玖富此前在新加坡设立了东南亚总部,试图在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输出在中国行之有效的金融科技技术与产品,对东南亚进行如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智能投顾等技术输出,为当地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东南亚人口众多,超过6.5亿,但有4.5亿人得不到银行服务的机会,市场空间比较大。对玖富而言,东南亚就像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的后花园,能够为玖富提供庞大的市场与发展后劲。

有了玖富证券,又申请玖富银行,还全面布局海外科技金融。如果玖富虚拟银行牌照得以批准,玖富将进一步成为率先在海外布局证券、保险、银行的综合金融科技集团。

内地因素

从1840年开始,香港一直就是内地和西方经贸交流的中转站。这个条件在二十世纪下半叶达到最优,使得香港一跃成为国际级的大都市。

数量巨大的转口贸易让香港一举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随之建立起来的还有金融中心,这一点同样得益与中国市场。

来自西方世界的资金要流入中国大陆,同样需要一个便捷的交易中心。相比之下,台北、新加坡,甚至于吉隆坡,也都想争夺亚洲金融中心的位置而不得,本质上讲就是它们背后缺乏一个足够吸纳大量资金的市场。

现如今,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中转站的地位实际上依旧不可动摇。

特区政府推动成立虚拟银行,此时正是最好的时机。香港的银行业已经饱和,而大湾区有近7000万人口,通过互联互通渠道,虚拟银行可能会有爆炸性的发展。

有专家认为,金融出海要适应当地的金融监管、市场、用户、产品本地化,像香港、新加坡这种简单的政府架构、廉洁的行政运转,比较适合做国际化的尝试。例如在移动支付出海上,香港也是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站。

2014年香港《文汇报》曾刊载文章称:

香港经济增长须注重“内地因素”,经济发展动力除了依赖香港的内部消费需求,还应注重开拓内地庞大的市场。香港是两地企业“迈向全球”及“走进中国”的理想“中转站”。

对香港来说,“桥头堡”和“中转站”的价值,始终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

作者:深几度,微信号:852405518,公众号“深几度”,欢迎署名转载。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钛媒体、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关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数码家电的产业融合,文章在界面、今日头条、搜狐、腾讯、新浪、网易等30余平台发布。

蚂蚁金服、小米、玖富在香港抢“绣球”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蚂蚁金服、小米、玖富在香港抢“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