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年诗人及其诗歌简论(一)

山东诗歌的现实
(《齐路晚报》青未了连载专栏:2003年6月24日至2003年12月26日)
  编者的话:本栏目将介绍一些生活在山东境内的年轻诗人。在这个对诗与诗人都标准复杂的时代,本栏目取名"牛眼鹅眼"的意思,在特邀主持普珉和岩鹰两位诗人的解说中,是牛眼里的影像往往比物体的实际体积要大一些,所以在小牧童面前也神情敬畏;而鹅眼则恰恰相反,它对陌生人的啄咬驱追,多缘自人们在它眼睛里矮小可欺的形象。此番仿生借义,意为对这些诗人(可能就是你的亲朋、邻居、同事)的介绍仅仅是基于表述者愿与大家分享的个人感受与体验。而本栏目的动机更简单,仅仅是想提示众人注意:看哪,这里有一个诗人!

一、轩辕轼轲:需要有一把斧头

轩辕轼轲:1971年生于临沂,2000年参与《下半身》诗歌运动,曾在《人民文学》《大家》《芙蓉》《天涯》等刊发诗及小说,现在临沂市工商局批发城分局工作。
  通常人们都把轩辕轼轲看成"前卫诗人"、"先锋诗人",或者更直接的是把他看成"下半身"里的骨干诗人之一。我一直对"前卫"和"先锋"的概念不甚了了,因为我觉得在中国的诗歌现实里"革命"这个词可能比什么"前卫"和"先锋"更准确一些。至于"下半身"这个词从第一次出现就被误解了,所以这个比较适合留给评论家去讨论,我这里就不讨论它了。我觉得轩辕轼轲的诗歌是非常观念性的,他经常干着解构的工作,其解构对象也非常宽泛:从成语到俗语,从亲戚朋友到单位组织,从传统到社会……几乎我们生活里面对的一切,他都有兴趣瓦解一把,但是他的瓦解仅仅是瓦解了而已,因此我更愿意把他看成一个革命性的红色诗人,你也可以称他为红色的堂吉诃德。
  轩辕轼轲对自己是了解的,对自己的诗歌也非常了解,所以他的诗歌里有时会流溢出一缕淡淡的绝望:"是生活的时候/也是只生而不活的时候/是我们的时候了/更是我们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时候》)"。正是这种小绝望,才叫我们看见了轩辕轼轲的认真,我个人觉得如果一个诗人自信到没有怀疑的时候才是失败的。轩辕轼轲对自己的诗歌毫无疑问是有怀疑的,因为他已经一年多没有写诗了。
  这里介绍的《需要》可以看作对轩辕轼轲本人及其诗歌的诠释。我们的社会提倡的思想解放也好,破除陈规也好,都在指出我们要破除旧观念。很多人在谈建设的时候,好像总以为不能建设新就别破坏旧的。我个人认为还是先破坏旧有的观念比较好些,因为很难相信旧观念能产生新世界。我想轩辕轼轲及其诗歌就是我们诗歌建设所需要的一把破坏之斧。
  轩辕轼轲喜欢交朋友,酒量大酒德高尚,有着清秀的外表,惯于为爱情烦忧,遇见乞讨者,其施舍标准通常为人民币2元整。

轩辕轼轲: 需要

需要有一把斧头
  并不是劈开我们
  心头的冰山
  而是劈开这个想劈开冰山
  的念头
  被这个念头
  所冻结
  我们在严寒里自作自受
  浪费掉了多少个春天

二、温雅:告别麻雀般的人生
  温雅:1975年7月19日出生;济南人;已在《山东文学》和《诗刊》发表过诗歌。
  我和温雅是在诗生活网站的聊天室里认识的。还是通过网络的交流,我阅读了她几乎全部的作品,那都是尚未发表甚至尚未定稿和尚未完成的作品,是惊奇和激赏伴我读完了她的作品。我觉得她是我所见到的特别有品质和见地的女性写作者之一。她的诗歌叙述有力,抒情有度,她对生活别有一种超然的态度与发现,她把爱情看成宗教,她的诗句中出现了太多的眼泪……而我最喜欢的是她的诗歌中还漫溢着一种孩子般的稚气的坏,这个坏就是她的诗歌对人性独特地发现。她的愿望也是轻微的:"我一生下来就是个病人/我只在乎今天不要和昨天相同/至于美好的明天/那要看上帝的意愿"。我想这可以是很多人的状态与愿望。她的诗歌也有不好的有待改善的地方,比如叙述带来的拖沓,比如我前面提到的诗行中轻易出现的眼泪,还有就是一些生僻词汇的使用。
  这里介绍的《麻雀》一诗,很直白地写下了温雅对人生的理解与态度,其中的诗意力透心灵而不歇。此诗证明直白也可以写出优秀的诗篇,直白的语言也能够写下婉转缠绵的篇章。我希望我能有一个更合适和充分的机会讨论她,完全为她自己而随意写下的诗歌,理解她的痛苦、她的幻想、她的敏感、她的绝望、她的深于我们多数人对尘世的理解……
  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非常了解我,我却对她一无所知。她曾说她的一个朋友(事后证明也是我的朋友)要来济南,她要请客,我掏钱。我愉快地答应了。但是这个朋友终于没能来,她也只好把保密许久的电话告诉了我。我后来也终于见到了这个令我惊奇的人,她过于苍白的脸上表情丰富生动,笑容里有着初次见面的拘谨和不自然,她如果受到了伤害也会被这样一张脸所遮蔽。

温雅:麻雀

麻雀一年四季不肯离去
  像最卑微的人生
  令人厌倦
  --我厌倦床
  --我厌倦房间
  --我厌倦不是春天的春天
  --我厌倦来自温柔心灵的谎言
  --我厌倦麻雀
  它没有离去的路
  它只能在我的窗外啾鸣
  我多想用最有力的呼吸
  --告别麻雀般的人生

三、盛兴:春天的风
  盛兴:1978年出生,莱芜交通局收费处职员。诗歌入选多种诗歌选本。
  戏法人人会变,写诗不是变戏法,但是一个成功的诗人总是有自己一套感受生活与社会的方式。同为叙述,盛兴比温雅多了一层寓意,温雅是缩小了的叙事诗,盛兴是放大了的寓言。盛兴诗歌中的故事结构以及故事演绎出来的诗歌的结构形成了盛兴的诗歌特征。从形式上讲,盛兴的诗歌是保守的,从内容上讲盛兴的诗歌就不那么保守了。他的诗歌内容除了写实以外,还广泛涉及了生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不如轩辕轼轲来得直接霸道和锋芒毕露,但是温和的面孔下决不手软。盛兴的诗歌还得益于他的仔细观察与体验,从这点上讲他和轩辕轼轲都是关心细节,对细节津津乐道的人。他们也都是喜欢幻想,并用幻想和谐趣成就了自己的诗歌。
  据说盛兴是同龄写诗的人中最多的被冠以天才之称的诗人。我对这点本无所谓的,但是当我听到他滔滔不绝地讲自己乡村生活的故事,我就想到天才不是无源之水,他就是莱芜土地上表达的器官。
  盛兴的帅是淳朴的温和的,现在他还常为自己21岁第一次见到喜欢的诗人岩鹰时激动得不知所云的表现而悔恨。那时,我们甚至不劝他喝酒抽烟,对他的木讷深以为然。现在他的成熟、他的快速的方言、他的豪饮、他的激情四射的发言也没有叫我们惊奇。

盛兴:春天的风

河北的草绿了
  河南的草还枯黄着
  是因为春天的风吹到了河北
  还没有吹到河南
  现在春天的风正穿过河面
  朝河南吹去
  因此河南的草
  马上就要绿了

盛兴:不吃美丽风景的醋

那是一个多么爱吃醋的女人呀
  一到夏天就把我深锁
  害怕我看到大街上女人裸露的肌肤
  一看到电视上的倩女靓妹
  就赶紧换频道
  嘴上说着讨厌
  她对自己是那么没有信心
  其实她很美
  她总说你应多想想祖国的美丽风光
  陶冶一下情操
  那山那水多美呀!
  别整天想着乱七八糟那档子事
  我知她深爱我
  她永远不吃美丽风景的醋

四、梁学军:天真的手
  梁学军,1966年生于聊城,毕业于福建林学院,现任聊城市直苗圃书记、主任。
  梁学军的诗歌无疑很传统。尽管陆续写了些诗,也发表过几十首,但他还算不得诗人,他的写作很像一个人来了情绪就随便唱的几句歌。与此略微不同的是他尊重诗歌,相信诗歌,并且用心哼唱了,这使得他的诗歌必然成为深情之作。这点让我觉得他和他的诗歌的存在今天特别令人感动,因为由此可以看见诗歌从来没有离开平凡的生活与人群。梁学军写作得益于他长久地体情察物的结果,他在《故乡的小河》这样传统的题材里写到上学放学的孩子就有自己独特的诗意的发现:"孩子/像被赶着的羊群/走在上学的路上","放学归来的孩子/像一只只青蛙/跳进你的怀里/洗啊洗/把整个夏季/洗凉"。这里介绍的《月季花》作为咏物诗也融入了他个人的内在的诗歌精神。
  我看见梁学军的时候,一直不能忘掉他,他的脸型、他的偏分头与唇须都很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里的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令人怀旧。他的话不多,通常是一副倾听的姿态,也正是这种姿态使他进入了他所吟唱的事物的内部,而很多所谓的诗人却是特别缺乏这种姿态的。

梁学军:月季花

整个夏季
  我都用开放
  展示生命
  天真的手
  把我生长的土地换成
  带水的酒瓶
  天空赤裸着
  冰凉的阳台
  似变形的囚笼
  深夜小姑娘书桌上的灯光
  只轻声喊了我一声
  便淋湿了
  我一生的梦

五、王夫刚:坏死的时间,已不是金钱
  王夫刚:1969年9月出生于五莲县,自由职业者。有两本诗集,《诗,或者歌》和《第二本诗集》。
  最近看见王夫刚的一组诗歌,令我欣喜异常。因为我看见不辜负多年的沉潜与思考,他在人生与诗歌上都获得长足的进展,达到了一种成熟的美的境界。这是生活和时间的赐予。这组诗在散漫松弛的语言中糅进了生活的觉醒与教训,呈现出一种举重若轻的状态。这些诗歌几乎都在简单、明了、平实的言语外萦绕着淡淡的感伤与失意:"多少早年的命题/不可能--找到答案(《局部》)"、"我们离不开它首先是我们利用了它/在钥匙上镌刻着生活的矛盾(《钥匙》)"。他的诗歌也包容了旧日的生活与时光,反省的姿态非常具有抒情性。
  王夫刚很早就写诗了,而且特别以自己家一位先辈诗人为骄傲。他早早地离开家乡,背负自己选择的诗人的命运游荡四方,最后来到济南安家。偏居城市一隅,过着平静的生活。但是诗歌依旧能够使他和任何人大声争辩。其实他的诗歌道理和很多人一样不是争辩出来的,而是生活和岁月的结晶。我觉得王夫刚很像中国版的叶赛宁,城市生活从未叫他们失去农民的本色。惟一不同的是王夫刚早年焕发的青春光芒已经消失殆尽,他如今是个灰色的叶赛宁,犹如云雾中的月亮虽然不明亮,但仍然是一枚可以遥望的月亮。

王夫刚:生日之歌

我曾经深深地眷恋着一个时代
  局促的生活,漫不经心的青春……
  而不断上升的年龄,不断降低着我的
  激情:这不可思议的逆转好像仅仅用了一日
  抑或更少。我举手发言
  不是遭到拒绝,就是张口结舌

王夫刚:张师傅修表店

张师傅每天都在修理坏表,收取
  修理费,然后把一些坏死的时间
  扔在门后的垃圾筐里
  "时间就是金钱。"或许
  张师傅并不喜欢格言,但他知道
  坏死的时间,已不是金钱

六、王长征:醒来吧,大地
  王长征,1965年7月出生,滨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干部。与人出过两本诗歌合集。最近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王长征是个朝气蓬勃、倚马千言的诗人,我几乎没见过他沮丧的时候。他早年的诗歌充满了幻想和奇异的画面:石榴、河水、镰刀、文章、少年、日日夜夜,形成了他明快与奇幻的乡村意境。他对诗歌的热情也体现在十几年如一日的追求上。虽然写了不少诗、发表了不少诗,但是他的诗歌写作成绩和影响都比较一般。我觉得长征如果写诗最终失败,其原因主要是他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声音,至少是没有让自己的声音鲜明地凸现出来;或者说他完全忽视了自己的心灵。这里介绍的《早晨》一诗,清新、爽朗、想像辽阔,有生命的热望与竞胜之心,这几乎就是王长征的精神缩影。这首诗也可以是任何人写的,但是这个年代能写出它来的也只有王长征了。
  我很早就认识了王长征,那时他的螳螂拳打得很流畅,也开始写他流畅的诗歌;那时他单恋着自己的女教师,痛苦但是并没有体现在诗歌里;那时他纯正得没有世俗的尘屑,声音里透着明亮与傲慢,但是后来他有了尘世的烦恼却也没有体现在诗歌里。    
  在2002年秋天山东青创会间隙的一次酒桌上,我们再度聚会,我终于看见了他的沮丧,如果他不以诗歌承担他的烦恼和沮丧的话,我希望他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总是看轻自己的烦恼与痛苦,这对王长征而言,也是与众不同的特征了。

王长征:早 晨

醒来吧 大地
  有力的风
  正推开乌云的窗户
  一封签印着太阳的信笺
  飘了进来
  那是一片
  飞翔着雄鹰的蓝天 
 
王长征:夜天空

今夜积雪融化乌云散尽
  世界空空荡荡
  今夜我聆听着窗外屋檐的滴水
  清脆的滴水声
  落满了我的衣裳
  今夜我荡漾在我的眼睛中
  天空什么也没有
  我在天空中荡漾
  身体逐渐透明
  今夜我想拥有一支简单的歌
  走进世界的空洞

七、路也:在谦卑的屋檐下我找到了幸福
  路也,1969年12月生于济南,现在济南大学任教,有长篇小说三种、中短篇集一种、诗集二种出版。
  我见路也并不多,但是每次都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比较早的一次是看孙磊的画展出来,远远就看见她带着一个女学生斜斜地飘了过来,很缥缈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第二次是我和诗人小海在一起,看见她因为某事的愤怒爆发,一副很决绝的样子;这两次都是我不很理解的路也。第三次是我带孩子吃麦当劳遇见了她,朴素犹如村妇,面容憔悴,但是坦然又真实,此后我特意看了她的一些诗歌,发现诗歌和人一样都有了变化,变得坚实起来。然后是她约我的稿子,我又见到了她,还是很敏感,第一次觉得她似乎对自己处理生活和事物并无信心;非点以后,我们又见过一次,觉得路也的确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包容性强了,一直很谦卑地数落自己生活中的种种小不是,面容丰丽,笑的样子如秋光落地。
  说起来只是几次不期而遇,但也跨越了10年时光,并且足以证明路也是一个诗歌的人。路也的生活与诗歌的密切相关还在于,她触物成诗,诗歌像篮子一样装满了她的情感、思想、生活和岁月。就此而言,路也是很独特的。
  这里介绍的《晚宴》一诗,是路也的新作,显示了诗人成熟的风格。诗歌有着硬朗而圆润的节奏与韵脚,句子的转换迅捷又自然,整首诗像一系列精美的相片呈现了路也所热爱的简单的生活,幸福感洋溢在字里行间。但是也不经意地流露出诗人的担忧, 其中"焦虑的红糖"之"焦虑"抑制不住地和整首诗歌的欢畅气氛形成了轻微的不和谐与矛盾,对所谓所谓的幸福提出了小小的质疑,而"烤鸭在印花盘里想着来生"讽刺意味变得复杂起来,标题《晚宴》一词的大而夸张由此凸现出来:诗人找到的幸福生活悄然显示出了易碎的特征。
  我觉得诗人都应该和路也一样,写诗除了排遣自己,追求诗艺的最高境界外,就是寻求生活的真谛,引领自己走向快乐又幸福的生活之境,而不是别的。

路也:晚宴

我是黄昏里操劳的女人
  挽着袖子,露出细白的臂腕
  我从水里捞起嫩生生的菜
  刀切在案板上,一下又一下
  加重着窗外的暮色
  厨房里聚集了对生活的热爱
  刚刚燃起的炉火多么温暖

我像只鼹鼠,搬出屯积的食物。
  我想在把西红柿和茄子下锅之前
  都亲吻一遍。
  烤鸭在印花盘里想着来生。
  我找出颜色焦虑的红糖
  准备了一些油盐酱醋,一些葱姜蒜

客人在门厅里。他们和易拉罐在一起
  等候开饭。
  筷子勺子摩拳擦掌。
  我贤良的笑容是最好的煲汤
  在谦卑的屋檐下我找到了幸福
  幸福就是包围着我的
  热气和油烟

八、老了:我只能在后面看着
  老了,原名魏新,1978生于山东曹县,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几年里相继在济南天一广告、山东爱书人音像、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无锡广电DVB部工作。现在曹县县城里打点一间酒吧。
  老了算是个网络诗人,在网络上学诗、写诗、发表诗,在网络上成长。好像有句俗诗说:"我打马走过草原……",想想都感觉特别好。老了则是骑着时尚之马颠簸在数字信息的时里,有激情而没有风光了。网络的发展给诗歌写作带来了空前的解放和无限的空间,但是黑暗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坏诗、烂诗触目皆是,自大、自以为是的所谓诗人比民工多。目前诗歌论坛大概不下于一百家,并且还在增加,浏览它们一天未必就能看见一首好诗。这样情形对老了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1、他怎样可以保持并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力,2、他如何保证自己能够准确地判断自己和别人的诗,3、如何拒绝时尚的困惑与非诗歌势力的诱惑。他最初的诗歌,几乎与大多数初学写诗的人毫无区别,几乎只有热情不见才华,大概从去年开始,他的诗歌才有所变化使他从庸众里冉冉升起。和路也一样,老了也几乎触物成诗,他比路也有更多的新闻性、社会性和广泛性,但是在形式上他不及路也精细,又不像路也的诗歌有比较丰富的层次,但在诗歌意味上他很宽广:有大声疾呼、有轻声细语、有调侃、有讥讽、有无厘头,可都比较多地停留在了表面上,他在文字上也稍嫌推敲不足。这里介绍的两首小诗很口语化,有些聪明,但是还不够跳脱。
  我大概2001年,见过老了一面,没说什么话,他很清秀,也很安静,表现远没有网上来得活跃。他发贴子都有个签名说:"我一生下来,就有点老年痴呆",该句一可以看出在数码时代,我们无力追踪无穷无尽的信息,光阴不知被谁偷走了,二也像我们被信息所困的糟糕境遇。我愿意用"我打马走过草原"这句诗祝福老了在今后的写作中取得长足进步。

老了:为什么春天不能来的痛快些

情人节天气不错
  刘小丽说冬天总算过去了
   刘小丽走后下雪
   我只好
   把棉袄翻出来
   两天后晴
   南风忽忽地吹着县城
   我换上刘小丽
   给我买的新毛衣
   这次我以为春天真的来了
   前天又降温
   又是雨夹雪
   我又在街上看见许多
   瑟瑟发抖的人们

老了:在劫难逃

我刚学走路那年
  你已经
  开始跑了
  等我
  也能跑起来
  你
  比我跑的还快
  我只能在后面看着
  命运这个家伙
  隐约的背影

九、格式:他的叫声源于饥饿和空虚
  格式,1965年5月出生,在德州市德城区委办公室工作,有诗集《盲人摸象》和《不虚此行》出版。
  格式是个想到就去做,说出就已经完成的人,其诗作之多、变化之快,尤胜于年轻的网络诗人老了。可对于他的创作,他的两本诗集的名字足以说明问题,"盲人摸象"和"不虚此行"对于别人可能是谦虚和自得自大之词,对于格式却是都写实之词,在当代汉语诗歌尚未完形、仅是初具规模之际,所有诗人的劳动都是建设性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行为,甚至更多更多的诗人最终不过"盲人摸象"而已。在此情形下,格式的所谓"不虚此行"自然是对自己的牺牲所进行的安慰而已。格式的大多数作品不乏精致的奇思丽句,但在我看来都很像穿过夜晚的城市所得到时尚的浮光掠影而已,我对此是怀疑的。我的怀疑只是对一个诗人无度挥霍自己才华的感叹。
  这里介绍的两篇近作都是我无意间在网上看见,初读之下,我就被深深地感动和震撼了,我觉得它们是格式的最好作品,它们放射着人性的不可抗拒的俘获你的力量。两篇短短的诗歌,还向我们证明了一个有关诗歌创作的问题,就是诗歌必须容纳你无法拒绝的生活与情感,必须是你自己的疼痛、希望、困苦……是你"源于饥饿和空虚"的"叫声",我觉得正是这样的作品使得格式的写作成为有价值的写作,使他成为优秀的诗人。 
   
格式:十二岁的羊

十二岁的羊
  他不知道他的妈妈快要走了

他的叫声源于饥饿和空虚
  他已经吃掉了一个干草垛
  半袋子玉米

他没有兄弟和姐妹
  他是一只按计划孤独的羊

他在羊群中寻找父亲
  他看见自己的父亲胡须白了
  可就是叫不出口

十二岁的羊
  终于知道他十二岁了

格式:夫妻生活

过去是同床异梦
  现在是同梦异床
  在一起过了十五年
  肾虚的我愈加血气方刚
  像钢铁,她先是感冒,发烧
  然后说倒下就倒下了。
  她病了,所以她主动与我分开
  我没病,所以我要帮助她静下来
  一日三餐我来做
  合伙的孩子我来带
  她一病,我们就锻炼床上功夫
  她知道我的手艺不行
  但还是用眼神鼓励我

十、孙磊:我知道那些灿烂的街道上有爱人的呼吸
  孙磊:生于1971年,在山东艺术学院工作,70后代表诗人之一。诗歌入选各种选本。
  孙磊初中毕业去读技校,读完技校去做工人,做了几年工人然后考上大学;这样的简历很像一部个人奋斗史。这样的简历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里很平常,在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里就极为罕见了,这样的简历无疑保证了他的思想深度。孙磊还是个非常喜欢阅读的人,知识泯灭了可能会有的粗糙、肤浅与自大。由此观之,他能秀出同代人是一件必然的事情。生活的粗糙、知识的细腻和对诗歌的执着形成了孙磊独特的诗歌内容与风格。
  孙磊写诗很早,1990他和别人办了张了《久唱》诗报,全部读完,只有他的一篇少作给我留下了清新的印象。他写了很多长诗和组诗,为自己赢得了诗人的名声。他喜欢交游,诗友遍天下,并为当代诗歌的建设做过很多编辑和组织工作,但完全是些义务劳动。
  这里介绍的《橱窗》和《风吹我》都是孙磊的近作,有非常强烈的抒情特征,第一篇写了能够包涵永恒的瞬间景象,第二篇用众多仳离的意象呈现了诗人被动而孤单的心境。两篇诗作有鞭辟入里的细微观照,在简单的句法里揉进了细腻与多变的意象,诗意丰赡,余韵不绝。此外,装饰性的措辞、修辞的技巧与诗人的姿态都和诗句浑然一体地呈现出意味无尽的诗歌文本。

孙磊:橱窗

我慢慢地在街上走。
 我停下来。
 我掏出烟点上它。
 我盯着橱窗里的丝绸。
 我敲了敲玻璃,它轻轻地响了两下。
 我指着丝绸上燃烧的色彩。
 我仿佛仍是热恋中的孩子。
 我知道那些灿烂的街道上有爱人的呼吸。
 我感觉到颤动……,隔了一会儿,
 我渐渐平静。
 慢慢地我又向另一个橱窗走去。

孙磊:风吹我

风吹我,像吹一件破衣服。
 风呵,用滴水的轻吹我,
 用沙漏的慢、
 绛紫的青春、青春的远。
 吹动我,一根爱着的草,
 疯长的绿。风吹我,
 用一个夜晚吹向昨天,
 用思想、煤、萝卜吹向
 庸倦的时光。我绊倒在那里,
 风的门槛,悲伤的树,
 或者足够用来沉默的电机。
 那些火热的过去,让我倒向它的沉默!
 风吹我,吹碎银子的风,
 今天吹碎我的孤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山东青年诗人及其诗歌简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