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十八帝简编之03念旧恩太祖勒石

上回《御外敌点检称帝》中讲到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回到后周都城开封,接受了小皇帝柴宗训的禅让,建立了宋王朝。《水浒传》中提到柴氏后人“小旋风柴进”家里供奉着宋太祖御赐的“丹书铁券(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免死金牌”)”,那么这件事到底有没有依据呢?柴氏后人在宋朝过得怎么样呢?

首先,民间流传着宋太祖赵匡胤 “勒石三戒”的故事,宋朝叶梦得在他的《避暑漫抄》中说赵匡胤开国之后曾经命人秘密地篆刻了一块碑文藏在太庙中,但是其内容只允许后世皇帝拜读。直到“靖康之变”北宋亡国之时,这块碑文才得以公开面世,据说其内容为:其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其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其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所以,虽然史书中并没有赵匡胤赐柴家丹书铁券的记载,但他可能真的给后世皇帝立下了善待柴家的规矩。

那么柴荣的子孙在宋朝过得怎么样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柴荣的儿子:柴荣一生共有七个儿子,前三子都被后汉皇帝刘承佑所杀,周恭帝柴宗训是他的第四子,另外三个儿子分别为曹王柴熙让、纪王柴熙谨、蕲王柴熙诲。

宋十八帝简编之03念旧恩太祖勒石_第1张图片

周恭帝柴宗训禅位之后被赵匡胤封为郑王,在他的封地之内,后周的正朔、服色等象征国家政权的制度都被允许沿用。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也就是赵匡胤称帝两年多之后,柴宗训及其亲属被重新安置到房州(现在的湖北省房县)。此后数年之间柴宗训的名字没有再次出现在史书中,直到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三月,房州报告柴宗训病逝,当时他年仅二十岁。

再来看柴荣的另外几个儿子:《新五代史·周家人传》记载,乾德二年(公元961年)“柴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但是宋朝有两份文人笔记中记载了柴熙让与柴熙诲的结局,两个故事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暂举北宋王巩的《随手杂录》一例:

《随手杂录》记载,在赵匡胤刚刚入住后周皇宫之时,看见了宫女抱着周世宗的孩子,于是问左右官员应该怎么处置。赵普冷冷地说了两个字:“去之”,而潘美则低头不语,赵匡胤追问他,他始终没有回答,赵匡胤说:“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此时潘美才发言:“臣与陛下都曾经侍奉周世宗,我要是劝陛下杀此幼子,便是有负于世宗;若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然怀疑我不忠。”于是赵匡胤说:“周世宗的儿子认你为父不太合适,你就认他们为侄子吧!”于是潘美便将这两个婴儿带回家,“其后太祖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宋十八帝简编之03念旧恩太祖勒石_第2张图片

周恭帝柴宗训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柴永崎被封为郑国公,但是柴荣嫡系只传了这两代就断了。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宋仁宗又下令在柴氏后人中挑选年岁最长的一人封为崇义公,此后,崇义公的爵位一直在柴氏家族延续下来。甚至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之后依然找到柴氏后人柴叔夏,让他继续袭封崇义公,《宋史》中最后一次册封柴氏后人的记录出现在宋理宗淳祐九年(公元1249年),此后不到三十年,南宋灭亡。所以,北宋到南宋三百年间宋朝皇帝一直在关怀柴氏,也算是宋朝有情有义了。

宋十八帝简编之03念旧恩太祖勒石_第3张图片

对于柴氏孤儿寡母来说,他们自然是没有阻挡赵匡胤称帝的能力。那么,在“陈桥兵变”之后,真的只有韩通一人是后周的忠臣吗?柴荣曾经提防的权臣张永德和李重进是如何面对赵匡胤的?他们有没有起兵反抗刚刚建立的宋朝呢?欲知后事如何,烦请关注下一讲《宋十八帝简编》之“宴百官王著大哭”。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十八帝简编之03念旧恩太祖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