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那些人那些事

(一)有缘十四中

那年招收重点生,我和我村的一男孩考入重点,从那时起,开始了住校的学习生活。结缘十四中三年,三年的时光成就了一生的温暖。

(二)那点荣耀

第一次正规考试我考了第三名,告别了小学时的第一名,我没有失落也没有骄傲。

初二开始学物理,我的物理成绩遥遥领先,每次物理竞赛,班上三人参加,每次都是两名男生和我。抢答时,紧张的按着抢答器,既不能早,也不能晚,早了怕倒扣分,晚了怕被他人抢先。如今儿子还羡慕我们那时的竞赛形式,他说:“我们现在除了做题就是做题,哪用过抢答器……”说实话,儿子现在的“素质教育”远远不如我们当年的“应试教育”进步。

(三)  难免的违纪

校园围墙外有果园,也有小山,早晚饭后,课间时间难免被墙外的世界诱惑。溜出去贪玩,也就难免迟到,怕被逮到,也就不走寻常路。记得一次,从墙上跳下来,鞋跟断了,只好一条腿蹦着进教室。

一周回家一次,对于我来说是残酷了点,多少次下了晚自习约着同村男孩还有同桌回家,第二天早晨在同学起床前返回参加早操,做的天衣无缝,一次都未被老师逮到。

(四) 小插曲

曾经被教导主任告状,说我看小说、谈恋爱。父亲警告我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那时从父亲那第一次接触了这个俗语。从此对这个担任我几何的教导主任厌恶到了极点,他的课我便充耳不闻,好在那是初三,由于底子还好,学习滑得不大。但他的捕风捉影,却令那时的我厌恶至极。

一个雨夜,校长在他的办公室单独和我面对面坐着,他给我讲了很多我似懂非懂的道理,令我迷离迷糊的感动至极,然后动力十足的努力奔跑。

(五)吃食堂的时光

记得食堂的窝窝头、玉米面稀饭、面条。

每天早晨我宁愿饿着肚子也不吃那窝窝头和玉米面稀饭,长此以往也便烙下了严重的胃病,以致于到后来需要用铁质的文具盒顶着胃部上课。

所谓的改善生活,就是晚上能吃顿面条,但代价是中午要吃窝窝头,每到这样的中午我便会到校外的饭店买饭吃。

吃食堂的日子,记得和同桌一起端着面条边走边聊,记得妈妈每周都给的足够的零花钱。

(六)那些老师

初中三年未分班,老师基本也没换,感情很深。

严肃老练的班主任,风趣又不失威严的地理老师,因为和他们有些亲戚关系,便可感到他们的那份格外的关注;恬静沉稳的英语老师,庄严而又不失和蔼的语文老师,他们上课对我的大力表扬激发了我学习的积极性——英语老师格外给我和同桌的题,让我感到英语老师对我们的器重,语文老师上课对全班同学说“都按照MFX这样背”,让不少同学事后都称我为“先锋马”;深沉又有点失恋之状的历史老师,严谨而又厉害不起来的物理老师,他们对我的纵容,让我不仅敢偷懒,而且敢于稍稍地顶撞他们——记得一次晚自习,停电了,大家都点着蜡烛,电来了时,物理老师让把蜡烛吹灭,我不想吹,想继续点着,但老师还是让我“吹灭”,一时的逆反驱使我“不吹”,一直花了好长时间才把蜡烛用手“晃灭”,老师也就眼盯着我直到蜡烛被“晃灭”,那时我既不敢不灭掉蜡烛,又不愿屈服,所以就采用“不吹”而“晃”的方式。

感谢这些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包容,从他们身上我也学会了很多。

(七)那些同学

有白天同位,晚上同行,真挚纯真的同桌;有帮我提起英语成绩,并带我最终喜欢上英语,一个被窝睡过,无话不谈,一起走路常被人错认为是孪生姐妹的同桌;有每次考试前鼓励我,考试后安慰我的同桌;有对我直言不讳带给我真与美的同桌。

那时,我们七二班四十几人,青涩简单,是纯真未曾脱掉孩子气的小大人。我们也有梦想,也有努力,也有自以为是的朴实的思想。

那时不懂天长地久,不懂礼仪与素养,不懂高低贵贱,不懂是是非非。正因为有太多的不懂,所以我们相处的淳朴自然。每每回想起那时的那些同学,时光都被染暖。

(八)感悟

成长是一个过程,回顾自己初中的生活,让我明白对于儿子的成长我同样需要等待和包容,任何人的成长都无法取代也不必取代。

时光荏苒,如果有返程票,我不会因一点小事厌恶几何老师,也不会因为厌恶老师而不听课。而人生只有单程票,没有往返票,所以只有在此向几何老师说声抱歉。

那些年的那些人那些事,承载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天真烂漫。感谢时光中有你们,我亲爱的中学老师和同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的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