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印象的,应该是布里斯班的电影城了。这是澳大利亚六个主题公园之一,也是游乐场,只不过其中有几项有关电影的游乐。比如说动感电影,这在早些年我已经在国内欣赏过。使我庆幸的是看到了车技表演,真实地再现了电影里警匪追击时车技的最高水平,加入了情节,作了蒙太奇处理,很有意思。华纳电影世界占地415英亩,是黄金海岸上一处极有特色的主题乐园,以电影为主题,完整再现了《蝙蝠侠》、《警察学校》等经典影片中的城市布景,对于影迷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公园。
园内有史瑞克4D电影、倒吊式云霄飞车、跳楼机、激流勇进、鬼屋等,摄影棚内每天两场真人飞车特技表演,充满了好莱坞式的惊险刺激。园内还有卡通世界、彩车游行、明星大游行等适合儿童的活动项目。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电影中的画面,还可以参观录音间,录音间参观每日一到两次,其中有导游,所以入场时可先确认一下时间。此外,游客来到这里可以过一把在着名电影中当主角的瘾,蝙蝠侠、超人等世人熟知的银幕形象会随时出现在你的面前。
街上有各种电影和卡通角色可以一起合照,旁边一般还有专业摄影师,游客可以排队和他们合照(照片下午16:00以后在园内的照相馆可以买到),当然也可以自己拍啦。
再就是购物,我们这一站已是购物的第三站,该买的也已经买了,马月的购物提成也就不多。
晚餐前,还剩下些垃圾时间,马月赠送我们一个项目,是在餐厅前纳瑞海湾旁的儿童游乐场转了转,算是最后告别布里斯班。这是垃圾时间里的垃圾项目。
乘坐晚上7点45的国内航班,到达悉尼。在飞机上鸟瞰悉尼,夜色中,悉尼如同镶嵌着各色宝石的皇冠,五颜七色,闪闪发亮。这是南半球最大的,最美丽的,最令人向往的城市,也是日照最长的城市。一年365天,悉尼360天都是艳阳高照,都是蓝天白云。
来接机的一个个头在1米8的隋姓大小伙,北京人,29岁,几年前与父母移民到了这里,他给我们作了简单介绍。在澳大利亚,黄赌毒是合法的。黄与赌不用多说,政府都发有营业执照。关于毒,只要不是贩毒,吸毒是合法的,它伤害的不是他人,是自己,仅从这点认定就是合法的。政府教会还提供吸毒场所和工具给吸毒者,以免交叉感染。而警察决不可能追查毒品的来源,有本事,你自己去查。
我们入住的这个酒店离市区很远,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这里,我们要玩三天。
今天我才知道,我们入住的酒店在悉尼的西区,在郊区,房租特别便宜。悉尼的东西南北四个区,最差的是西区和南区,最好的是东区,毗邻海边,绿化最好,是富人居住区,房价也是最高,其他物价也比西区高上两倍。
出来旅游,不仅要多看,还要多听,多想。看自己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听从未听说过的,还要多想想,多比比。比的目的,知道差距足矣,不要比得内心不平,那真是花钱出来买气受。社会制度不同,各方面的差异会相当的大。
我所接触到的华人,无论是导游还是地陪,异口同声都说澳大利亚的社会福利是最好的。从出生到读大学前,全部由国家负担。读大学可以申请贷款,工作以后如果工资达到规定数量再还贷款,如果达不到,一辈子都不用还。到了退休年龄,国家一次性补助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每月还有退休工资。
今天早上是室内项目,有三项,参观野生动物园,杜莎夫人腊像馆,海底世界。我的收获仅是看见了袋鼠,考拉,扁嘴鸭,袋熊,还有企鹅,没有再多感受。
下午去邦迪海滩时路过玫瑰湾,这是一片宁静的蓝色海湾,海面上停泊着很多游艇。据介绍,曾副主席的公子在这里买了一幢海滨别墅,4200万澳币。从家中可以进入海边的游艇,奢华至极。当有游客问道是否有受贿贪污时,小隋答到,贪污是对最下层的人,受贿是指当权人,对于最高阶层的人来说,任何资金来源都合法的,并会想方设法其合法化,根本不存在什么贪污受贿。此话说得甚好。
邦迪海滩的名字意思是海水拍岸的声浪。邦迪海滩长达1公里,虽然只是个沙滩滨海小镇,却是澳洲具历史的冲浪运动中心,是澳洲传统冲浪救生训练基地。在夏季的周末,这里有各类冲浪活动,运动员们轮番上阵表演;有非正式的乐队在岸上声嘶力竭地演唱;有民俗活动、艺术展览活动等。沿着邦迪到库吉的悬崖观景路而行,一路上可以慢慢闲逛、游游泳,还可以到咖啡馆里喝上一杯咖啡。
邦迪海滩还是澳大利亚人休闲娱乐的地方,海水很蓝,甚是美丽。两面的海岸如同钳子把这个海滩揽入怀中,相对其它海湾,这里风平浪静。这是初级冲浪者的天堂,白色的海浪不大也不小,不猛也不缓,把弄潮儿一层层推向岸边。在细如面粉的沙滩上,横七竖八躺着很多进行日光浴的青年男女。据小随介绍,澳大利亚的沙滩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全裸型,一种是半裸型,还有一种是不裸型。这种全裸半裸,当然是指女性。对于男性来说,只有裸与不裸。如果你要进入全裸海滩,你也必须要全裸才能进入。那时想要窥视异性生殖器的亚洲男人相反会受到嘲笑,因为其体量成为欧洲人的笑柄。
我们进入的邦迪海滩,属半裸型,女孩子穿着三角裤晒太阳,只是她们的胸部往往朝下,不轻易泄光。
然后再去圣玛丽亚大教堂,这是120年前建的教堂,很高大宏伟,当然,比不上欧洲的大教堂。对于悉尼来说,能有这样的天主教堂,还真是不错。
教堂对面是海德公园,是一块闹中取静的长方形绿地,周围高楼林立,与圣玛丽大教堂仅有一条马路之隔。园内各处分布着雕塑、喷泉、池塘、小湖,有大片洁净的草坪,也有百年以上的参天大树,是休闲的一个好去处。为了纪念澳大利亚著名政治家而建的一座人像雕塑,公园中还立着一个方尖碑,却仿照了伦敦的埃及方尖碑。库克船长的雕塑是公园内最高的建筑物。公园内景公园里绿树成荫,中间的一条林荫大道直通喷水池。亚奇伯德喷泉是由报业创始人出资建造,为了纪念一战中法国和澳大利亚联盟军。喷泉是依照太阳神阿波罗建造,阿波罗被骏马和乌龟雕塑围绕。阿波罗伸出的手遥指大教堂,身后围绕着三组希腊神话的里的神像,水池里还有几组铜雕。喷泉正对着圣玛丽大教堂,晴天时从这里看大教堂,有种无与伦比的美丽。
晚上回酒店较早,我和老婆去了加油站的超市,采购了水果与方便面之类的食品,作为这两天的零食。
今天去蓝山,这是悉尼唯一以山为景区的景点。在路上,导游小隋谈到了今天的自费项目,包括在蓝山的缆车费,小火车费,登悉尼塔费,以及去情人港,红灯区,同性恋街的费用,一共一百澳元。
对于这个价钱,谈不上值与不值,我也知道,其中有的景点或项目根本不用花钱,司机一脚油门便可以办到。但是不参加,会给自己留下很多的遗憾,以后再也不能弥补。在这里,只要多花点钱,就可以避免有些遗憾了。要知道,别人来澳洲很多天,也就是跑这些地方,我们来三天,同样跑这些地方,从这方面上来说,应该很划算。蓝山的名字很好听,这是根据山的颜色起的名字。站在山巅,在光照中,远山呈蓝色,蓝得那么飘渺,那么晶莹,那么瑰丽。山下,是雨林植物,桉树笔直,藤蔓相缠,郁葱茂密。乘缆车深入林中,新鲜潮湿的空气顺着鼻腔沁入肺中,顿生几分清凉。
桉树是澳大利亚的国树,长得最高最直,生长得也是最快。据导游介绍,最高的桉树达140米,其硬度不是盘锯可以锯断的,而要爆破。这些我一无所知,全部出自于导游之口。另外,人民币的材料也是桉树所生产,据说,在海南,有一片桉树林,派重兵把守着。
蓝山对面有三个山峰,形状大小距离相等。据介绍,这是三姐妹峰。这里有一个传说,这三姐妹生长在山上的一个部落,因为年轻美貌而闻名。山下的部落为得到这三姐妹,便发动了一场战争,正当快要胜利得手时,山上的酋长便把这三姐妹变成了山峰,而山上部落把这个酋长变为另一座峰。这样的故事与中国的,甚至少数民族的爱情故事比较下来,无论在哪个方面,都要逊色得多。
在蓝山吃完饭后,我们来到免税商场。这是我们这次旅行的最后一次购物,这样的商场,我们在墨尔本,在奥克兰,在布里斯班都逛过,也买过很多东西。我一直坚持不买,只买了一双鞋,两件工艺品。最后的今天我动心了,想买鲛肝精。这是从生活在海里一公里之深的鲸鱼身上提取加工的原料,具有极好的排毒效果,对三高很有效。销售者还作了一个试验,将半杯开水倒入一次性的纸杯里,放入一粒鲛肝精,不一会儿,杯壁便在水面处折断。以此说明鲛肝精的排毒作用。
应该肯定这么几点,在澳大利亚,药品保健品在世界上是最好的产品,对深海鱼类产品的加工提炼上也是最先进的;澳大利亚决不会出售假货,效用是可以肯定的。只是这个价钱,是不是过高。要知道,一瓶鲛肝精相当于人民币5000多元,每天一粒,服用一年。导游将游客带到这里来购物,有回扣,价格肯定会偏高。我想高就高点吧,只要真有效果,再贵也得用。因为这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对于心脑血管都有好处。商场还有个规定,一个护照只能买一瓶,我购了一瓶。
接下来我去去悉尼塔,在塔上鸟瞰整个悉尼。这座塔建成很早,在83年就建成使用。塔高304米,与现在的高层建筑相比,不值一谈。这是悉尼最高的地区,俯瞰悉尼,灰色的是建筑,亮色的是海湾,重色是树木,真有一个大都市的气派。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自由的城市,现代的城市,也是充满着风情的城市。很多人都向往着这里,到这里投资,移民,定居,将自己的一生与这座城市连在一起,生生息息,世世代代。
尽管我也很向往,但是我过不了这样的生活,我的文化背景使我习惯了与国人交往,与亲友朋友同学交往,在与他们相处中我会获得比在悉尼更大的乐趣。我的事业及追求,也只能在国内才能实现。撇开年龄语言不谈,我不愿意孤独地在这里寂寞。
在悉尼塔上,我想到二十年前曾有移民去美国的念头,并作好了各方面的准备。我想通过访问学者的形式,滞留美国,重头打造出新的天地。我是一个敢于冒险和吃苦的人,也想在自己的一生中有所作为,无论在哪个方面。但是,当年由于台湾总统李登辉访问美国,中美关系恶化,此次活动被取消了。
现在,我已不想这些事,年龄身体和经历使得我不可能有那样的想法,本本份份,规规矩矩,安安静静在家乡生活,从中获取价值与乐趣。
我很喜欢在一个城市的步行街上闲逛,看形形色色的人,看各式街头表演。这是一种文化,一种体验,也是一种别样的享乐。在悉尼街头,有表演魔术的,杂耍的,还有搞音乐的,融入人流中,驻步欣赏,这样的感受是愉悦的。
晚餐后,我们去海湾大桥,以悉尼歌剧院为背景照像,欣赏海风抚过的海湾,平静恬静。与之作为强烈对比的是不远处的情人港,那里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式酒巴集中在湾畔,装饰照明喷着火焰,所有情人恋人旅游者都在这里聚合,在喧嚣中寻求心灵的平静。
对于我们这些过客来说,仅仅是片刻的驻留,就在这一瞬间,让我看见了悉尼的温情浪漫与精致,看到人世间美妙的部分,也看到了镶嵌在南太平洋上的这颗明珠。我想,如果没有100元的自费项目,导游就不可能把我们带到这里,我们也就没有这方面的体验和感受。要知道,仅是这一瞥,就值100澳元。
接下来,我们到了红灯区,也看见了出售小包海洛英的小屋,还到了赌场,小试一把,赢了50澳元。这些黄赌毒在澳大利亚都是合法的,不知道是否会引起象中国一样诸多的社会问题。如果中国也像这样开放,后果不堪设想。
澳大利亚还有一个合法的,就是同性恋,这个已经写进了法律中。同性恋可以结婚,可以领养小孩。我们也到了同性恋的大街,看见不少同性恋人相依相偎结伴同行。每年,都会在这条街上举行世界性的同性恋大游行,全世界很多同性恋者都会来这里聚会游行过他们自己的节日。
今天是在澳大利亚的最后一天,明天将飞回上海,后天,回到贵阳。
澳洲之行的重点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最精彩之处是悉尼,悉尼的地标性建筑是悉尼歌剧院,至今,我们还没有好好欣赏到像贝壳,像风帆似的悉尼歌剧院的风貌。
在时间安排上,我们先到了墨尔本,然后离开澳大利亚去了新西兰,与歌剧院擦肩而过。然后,我们两次窥视到歌剧院的倩影,一次是在悉尼塔上远远地看见她的身影,有大半还被其它建筑遮挡。另一次是昨天晚上,隔着海湾,在夜幕中隐隐约约看见她的身影。这位犹抱琵琶半遮脸的美人,把我们急于见到她的味口给吊了起来。
早上,在2000年的奥运会场馆上呆了一会,又在羊毛加工厂混了一会,我们一行人赶到了海湾大桥旁的悉尼歌剧院,一赌她的风采。
在没有见到这幢建筑前,我无论如何都不相信我已到了澳洲。只有见到了这幢白色的风帆或耸立的贝壳,我知道,我到了悉尼,到了澳大利亚,到了澳洲。
悉尼歌剧院的美,不仅是她的造型美,最美之处在于,她与海湾完美的镶嵌在一起,与海湾大桥完美地组合在一起,这是在环境中的完美。试想,没有风帆,或者没有海湾,或者没有大桥,就没有这样的相映益彰,就没有动人心扉的组合。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不是风帆的造型,无论换什么样的造型,包括最完美的造型,都会显得格格不入。
这样的组合美有色彩美,态势美,材料美,意境美。
蓝色的海湾,黑色的大桥,白色的风帆,在色彩的搭配上多么美妙,这里面不仅是黑白灰的对映,在色彩的层次方面,在色彩的响亮方面,在色彩的饱和方面,也是最恰当的组合;
动的海湾,静的大桥,欲静而风浪不止,欲动而情系码头的风帆,组成动静相宜的画面。如果没有波涛阵阵的海湾,会有这横跨东西的大桥吗。如果没有这岿然不动的大桥,这里会被称为海湾吗。同样,没有这艘风帆,大桥会坚守,海湾会摇动吗。风帆因为海风海浪的簇拥而动,海湾因为风帆的饱满而行,而大桥,为迎接风帆的到来敞开铁的胸怀。
大桥用金属铸造,颗颗铆钉镶嵌在坚硬的铁板上。既有水平的桥体,也有彩虹般的拱形,它能抗击强大风暴的侵犯,以钢铁般的意志。而风帆象白云一样洁净,象贝壳一样轻盈,它充满韧性的混凝土如同饱盈着风力的帆,根根弧形是那么的有弹性,有张力,洋溢着青春的健美。而海湾,湛蓝色的海水如同碧玉,沉静而又艳美。白色的浪花象一串串珍珠,在她的身上轻轻滑动。无风时,她摇动着海面上的船帆,仿佛低吟着催眠曲,风动后,她拍击着空中的海鸥,与它们共同欢舞。
如果置身于风帆中,看见的,只是建筑,是未经任何装饰,突兀着骨骼筋脉,袒露着水泥砂石的建筑。这样的裸露或许对音质完美再现有着极好的作用,但是对于艺术圣殿的完美诠释却有不到之处。只有从它的躯体中走出来,远远地观看她,与桥一起观看,与海一起观看,才能看到她的高贵高洁高妙,才是一幅拨动心弦的油画。
在海湾的另一角,有一个鱼市场,出售着各种海鲜,有澳洲龙虾,帝王蟹,鲍鱼,三文鱼,生蚝,还有很多我无法叫出名字更不能罗列出来的鱼虾。这里除了出售,还有加工,买来的海鲜就在这里烹调,十来分钟,一盘盘谗人的美食便出炉了。在市场内,在海边,摆满了餐桌,供美食家们大快朵颐。
我们家和王欣,金芳家组成一队,点了澳洲龙虾,鲍鱼,蚌壳,三文鱼,生蚝,还有六瓶啤酒,在海岸边,沐着海风,看着海景,傍着海船,舞着海鸥,听海浪的拍击,吃着海鲜,多惬意。
不留意间,海鸥叼走了餐桌上的三文鱼,金芳嚷着换地方,以免海鸥的再次打扰。我不同意。为什么要换呢,海鸥把海岸让给我们美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海鸥吃块海鲜呢。有白色的光影,有舞动的海鸥,给我们的午餐带来温情与浪漫,带来乐趣与意境。若干年后,或许我会忘记澳洲之行的很多,但是不会忘记与海鸥共食三文鱼的细节。
早早,我们回到酒店,扎进房间不再出来,到次日,澳洲之旅也到此结束。
我们乘坐的飞机飞越赤道,从南半球的悉尼到达北半球的上海,用了10个多小时,在当地时间晚上7点半到达。然后,到福桥镇的莫泰168投宿。
澳洲之行结束了,以后也不会再去。不像其它洲,还有多次旅行的空间和想法。但是澳洲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像牧场一样的国家,人口极少的国家,福利特好的国家,阳光充足的国家。还有,与海鸥一同品尝三文鱼。
到上海后,把我在澳洲写的博文全部发出。在澳洲没有发,那里收费,一晚上10澳元。
的。�o����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