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6中国近代农业推广活动

中国近代农业推广活动

        当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时,我国仍停滞于封建社会,到19世纪我国成为西方列强的掠夺对象。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末年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创建农事试验场。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设纺织局,开始从美国引进陆地棉良种。19世纪末维新派主张创办农务学堂,1902年袁世凯奏折西太后慈禧创办了直隶农务学堂(河北农业大学前身),到1909年全国办高等农学堂5所,中等农学堂31所,初等农学堂59所,培养农业技术和推广人才。1906年清政府制定农会简章,要求各省设立农会。1907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简章23条,规定奖励垦荒、设立农事学堂、农事试验场、农村讲习所等。

       20世纪20~30年代,各高等农业学校纷纷仿效美国大学农学院成立农业推广部,开展防虫治病,编印资料。学校举办讲习会,示范田,指导农民组织合作社。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社团,这些社团开始到农村建立实验区,以农民为对象进行乡村社会调查、乡村教育和农业推广。

       民国政府成立以后,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十分重视农业推广工作,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制定和公布了一系列有关推广的法规,建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如1929年1月由农矿、内政、教育三部共同公布《农业推广规程》,这是我国最早的农业推广基本法规,它提出农业推广的宗旨为:“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提高农民技能,改进农业生产方法,改善农村组织、农民生活及促进农民合作”。同年还成立了农业推广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为:制订方案、法规,审核章程、报告,设置中央直属实验区,检查各省农业推广工作,编印推广季刊。1930年国民党政府还通过了《省农业推广委员会组织纲要》、《农业专科以上学校推广组织纲要》、《模范农业推广区组织章程》。战争期间,为加速增加粮食产量,成立“农产促进委员会”,并先后制定《全国农业推广实施计划纲要》及《全国农业推广实施办法大纲》,辅导各省、县级推广机构,展开农业粮食增产工作。1940年农产促进委员会组织农业推广巡回辅导团,分设农业推广、农业生产、作物病虫害、畜牧兽医、农村经济及乡村妇女等组,采取巡回辅导方式以促进地方推广事业。但由于历年战乱,民不聊生,推广体制混乱,推广人员少、素质差、经费短缺,推广工作成效不大,进展也只是在农业院校和一些零星地区。当时的一些学者也效法西方编写了农业推广书籍,如1935年金陵大学农学院章之汶、李醒愚合著了《农业推广》一书,同年孙希复编写了《农业推广方法》一书,以及1947年宋希庠编写的《中国历代劝农考》等书,但我国自己的研究成果很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7-16中国近代农业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