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师徒,传承

作者 I 西达雅

《百鸟朝凤》是首曲子,唢呐曲,这首曲子吹起来的时候,能引来百鸟齐鸣。

《百鸟朝凤》师徒,传承_第1张图片

我看的《百鸟朝凤》,是一部电影,电影讲述了一对师徒对于传承唢呐的承诺与坚持。

过去,在无双镇,吹唢呐这门行当颇有地位。游天鸣不满13岁就被父亲带去唢呐王焦三爷那里,希望能够拜师学艺。天鸣在旁白里说,这是他父亲的愿望,他父亲想了一辈子唢呐求而不得,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那一年是1982年。

焦三爷出了难题考他,要他不换气吸满瓢水,他做不到。三爷说他气不够,不收。天鸣父亲气急败坏地拿水瓢抽他,有苦肉计的成分,但焦三爷还是收下了天鸣做学徒。

那时候做学徒既要学习技艺,又要跟着师傅下地的。可是这娃不怕苦,也不想辜负父亲的期望。师傅一开始并不教他吹唢呐,而是让他拿芦苇杆到河湾吸河水,半人高的芦苇杆,一头放在嘴里,一头将将插入水面,仔细想想,这需要多大的气力、多大的肺活量才能把水吸上来啊。

天鸣练了俩月,好不容易吸到水了,师傅拿来一个一人半高的芦苇杆,要他继续去河湾吸水。这时候,又有新人来拜师,他是蓝玉,和天鸣年纪相仿。蓝玉极有天分,通过了三爷的各项考核,留了下来,成为天鸣的师弟。

两个小男孩一起到河边拿芦苇秆子练吸水、一起在师傅的教导下学习唢呐。

唢呐技艺,在这片黄埔高原上是一门传之久远的民间艺术,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平时干活累了,一首唢呐曲能表达出来的东西,言语是表达不出来的。

白事的时候奏响唢呐,是子孙对逝去的亲人表达的眷恋,此外它还能表达对逝者一生评价。师娘说:“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不轻易传承,一个是它难度极高,一个是只有领头的唢呐高手才能跟师傅学这首曲子。

在整个无双镇,也只有焦三爷能吹《百鸟朝凤》。这些年,三爷收了不少徒弟,焦家班也声势浩大起来。虽然三爷渐老,但他依然没有选定接班人,传授他《百鸟朝凤》。他知道他在等一个人,一个德行兼备,天赋异禀的人才能够担得起如此大任——将唢呐发扬传承下去。

天鸣性子讷,刚进焦家班的时候,对焦三爷非常敬畏。此外他的天赋并没有后来的师弟蓝玉的天赋高,一段时间后,蓝玉都能开始学习唢呐,并跟着三爷和师兄们出活了,天鸣还能跟师娘下地干活,练习吸水。

天鸣曾想放弃,但回到家门口,父亲跟别人吹牛说儿子如何如何厉害,都能开始学《百鸟朝凤》了,让他不忍心破坏掉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于是继续回到师傅那里学习。

也许真是铁杵磨成针,天鸣凭借着坚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练习最终得到了师傅的认可。在他和蓝玉身上,能看到明显的不同,天鸣生性长情,师傅后来说,当时收天鸣为徒,并不是因为看他被父亲责打可怜,而是他来拜师时,看到父亲摔倒磕伤,留下眼泪。是眼泪让三爷动容,觉得这孩子孝。

而后来出活发生过一次火灾,天鸣为蓝玉从火中抢出了他的唢呐,自己的唢呐却葬身火海,违背了师傅的“唢呐离口不离手”的规则,被大巴掌扇时,隐忍的落泪,师傅亦觉得,这孩子忠义难得。

因这种种,天鸣被留下来学习《百鸟朝凤》,而蓝玉学了一般的唢呐技艺后离开焦家班。

待天鸣学好《百鸟朝凤》,正式接替了焦三爷班主的位置,从此焦家班改名成为游家班,从此师兄们开始仰仗他来生活,而将唢呐发扬光大的重任也落到了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

这时候已经是九十年代,下海经商的大潮掀起,世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天鸣作为班主的第一场正式演出,就遭遇了尴尬。

他的小学同学结婚,他们游家班去庆贺。谁知道吹了一半,不是发烟就是发红包,小学同学还让天鸣别那么认真,就是图个热闹,人们再也不讲听唢呐当做一种神圣的纪念仪式。

另一个冲突是一场寿宴上,天鸣带领游家班演奏唢呐,这时候一个西洋乐队在对面搭台,演奏恢弘的管弦乐,更有穿豹纹短裙的女郎摇曳着身子唱歌。三爷和天鸣气不过,吹着唢呐和西洋乐队PK,谁知道被一群小混混打得鼻青脸肿。

在措手不及的社会变革和浮躁年代里,唢呐技艺日渐没落,游家班被西洋乐队比下去,越来越接不到活了,没有活就没有收入,师兄们纷纷另谋出路,打算到省城去打工挣钱……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中,这个问题不断被提及。大量的现代娱乐充斥的今天,我们更喜欢便宜的、方便的、随时能享用的东西,比如用MP3听音乐,用iPad看电影。

我们这一代很少有人能听懂京剧、越剧,看懂傩戏、采茶。还有人在手工打铁、裁制千层底吗?有,但那绝对是少数。身怀技艺的人,要么守得住清贫,要么守得住寂寞。

焦三爷肺癌去世前,在最后一刻他还在为唢呐技艺的传承殚精竭虑。省文化馆来无双镇想让天鸣他们录一个吹奏《百鸟朝凤》的视频,三爷说,答应他。

天鸣去西安找了师兄们,想将大家聚起来录这个视频,但是一个在工作中用电锯锯断了手指,一个在石棉厂半年就咳嗽不止,再也吹不了唢呐。而蓝玉和他妹妹更多的是谈如何挣大钱,并希望说服天鸣留着西安挣钱。这时候,镜头落在一个吹唢呐的老人身上,路过的行人在他前面的碗里施舍零钱……

在影片的结尾,三爷坟前,天鸣给他吹《百鸟朝凤》,这个唢呐匠人,一辈子给多少人吹奏送葬,临了,自己走了,只有一个徒儿给他送行,连二台、四台都没有,何其可悲。

这部影片上映的时候,导演吴天明已逝。那时候,全国的文化人都在提及这部《百鸟朝凤》,希望影院能够争取排片,呼吁大家能给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一个机会。但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依然没能进影院为这部影片点赞,真是羞愧。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鸟朝凤》师徒,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