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何捷:《一篇一篇解读统编》一、二年级卷(小要学语文统编新课这样教)

第一板块 教学解读

“老面孔”如何教出全新语文味?069——075页

摘要:按老套路上最稳妥的课,并不符合新教材的要求。/教学要不断升级与变革,教师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涉及教材篇目: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



摘录:统编本语文教科书与人教课标本教科书同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编撰意图、选文风格等方面有较多差异,但也有着明显的延续与传承色彩。

在梳理统编版教材后,我们发现不少课标版教材中的老课文又被重新选入,我们称这一类选文为“老面孔”。

“老面孔”的出现,在教学中引发一个比较突出的新问题。一线教师在职教的时候,喜欢按老套路来教。实际上,这不符合新教材与新课改的要求。教学,需要与教材一样,不断升级与变革。至少,我们可以在四个方面有所改变,这是教学变革与提升的需要。其一,不念过往,发挥教材与教学的创新。其二,发现差异,是教师的必备能力。其三,了解学情,让变化随时发生。学情是千变万化的,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案能“以不变应万变”。其四,尝试创新,是教师自我研修的主要方向。通过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改变设计,切合教学需要,这是一线教师的研究方向,能使一线教学,永葆青春活力。

让我们借助《纸船和风筝》一课为例,来做具体解析。

此课在课标本中安排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十课,在统编本中安排在二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两套教材中安排此课的位置很接近,都在学期末。选文的内容也几乎一致,看起来没什么差别。在对比分析后,依然能发现两个版本教材在编排上的差别,这些差别也构成教学上的差异。

其一,关于识字和写字。

课标本编撰的显著特色为“随文识字”。统编本则注重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在教材中完整出现故事后,集中呈现需要认识和书写的生字。课标本要认的生字有八个,要写的生字也有八个。统编本要认的生字增加为十一个,要写的生字依然是八个,统编本“多识少写”的编撰特点可以凸显。

其二,关于课后练习。

两个版本最大的差别在于课后练习的编撰。课标本安排了三道练习,分别是:第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我会读”,出示文中几个关键词语,特别是带有会认、会写的生字的词语;第三,“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听”。显然,课标本对第一学段儿童阅读方面的要求不高。统编本编撰了四道练习题。(此处省略)。由此可见,同编本从第一阶段就开始注重读写结合。

两个明显的差别提示我们教学中应注意哪些事项,以确保教的是“语文”,课堂有“语文味”呢?

首先,注重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彰显。

统编教材的编撰有一个明显的意图----让儿童集中注意力,完整读好文章。以此课为例,读好文章,就是读好故事。“会读故事”原本就是语文学科学习中的必备能力,是语文要素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儿童学习成长的必经历程。统编本和课标本的差别,正是给了一线教学重要提示:务必以语文要素为教学的核心,通过教学优先抵达。

建议一线执教时,老师根据教材的课后练习设计教学,因循编排意图做好课时区分。在第一课时,优先确保“读故事” “学故事”,将阅读的核心任务予以摆正并落实。以《纸船和风筝》一课为例,第一课时就是阅读故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课后的“学习默读” “猜生字的读音” “对比语句表达”等练习融合在阅读中进行。课堂学习时就完成课后大部分练习,同步实现“积累语感”等具有语文学科特质的任务。设计执教统编教材,确保完成阅读课指向语文要素这一核心任务,让儿童的阅读感完整一点,让课堂的语文味浓厚一点。而其他课时的教学,则可以更好的集中精力完成各项基本知识的传授,基本能力的训练以及实践项目的操作,依然是指向语文要素的抵达。

其次,注重学科阶段目标在教学中的落实。统编教材与课标本的关联更加紧密,在课后练习的编排上就能感受到。如《纸船和风筝》的课后第一道题,要求“默读课文”。《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阶段的阅读阶段目标为“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其它省略)

第三,注重语文综合能力在教学中的提升。

统编本特别注重在教学中提升儿童的语文综合能力,而且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路径,以教材的形式,作出了具体明晰的指示。如“读”的能力,直接写明“要如何读”,标注清楚“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此课中,就直接点名要“默读,试着不出声”。其中“默读”是读的方式,是提升的路径,而“试着不出声”,则是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最后一道实践题设计成课后作业,具体教学操作建议分三步。第一步:动手写话。此项实践活动为“替小熊写一写”,但前提是“读好松鼠的话”。可见教学使用关注松鼠说了什么话,必须让儿童读懂。课文中,松鼠说:“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作为小熊,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松鼠的“如果”作出“回应”。写话依靠的是表达的能力,允许大胆创新,但不能从开始就放任自流。能力的提升要有章可循,要有所规范。因此教师可以指导提示儿童写的时候包含两个方面。其一为对松鼠话的回应,其二为小熊的心愿与祝福。第二步:动脑设计。写下话后,按照教材要求,可以“制作成卡片”。培养审美能力。第三步:真实交际。卡片制作好后,可以利用下一节语文课,或者课余时间等,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组织角色扮演,进行卡片交换,在生动的情境中提升儿童交际交往的综合实践能力。

最后,注重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植。

统编本在教学实施中可以明显感觉到教学对培植儿童语文素养的关照。统编本教材的编撰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特别主张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重点关注儿童的语言审美思维文化,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在知识技能,性格,元认知这四个维度,着力培育素养,形成健全人格与关键能力。起步阶段尤为关键,在儿童进入系统学习之始,就教给学习的方法,就激活学习的欲望,就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增加学习的美好体验,这样做才能让学习更长远,让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支撑儿童生命成长的不竭动力。

此课教学,要让儿童学习并感受到“对应式”言语表达的效果,体验到维系美好友谊的交往文化,得到纯真、善良的情感熏陶。

“老面孔”教出全新“语文味”,教学理应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时代需要,契合儿童发展。教师,也可以伴随着教材的迭代更新,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阅读:何捷:《一篇一篇解读统编》一、二年级卷(小要学语文统编新课这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