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年。。

132:从今年考古工作的进展看,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中都有重大作用,以至于有学者提出中国的“两河”之论。这与夷夏东西之说不合,却可以印证《帝系》黄帝后裔二系的传说,加深了我们对这种古史传说的理解。

《帝系》:“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

《山海经·海内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郭璞注引《纪年》:“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又引《世本》:“颛顼母,浊山氏之子,名昌仆”。

《史记·五帝本纪》:“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

《帝王世纪》:“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曰景仆,蜀山氏女,为昌意正妃,谓之女枢。金天氏之末,女枢生颛顼于若水,……”

《水经注·若水》:“昌意取蜀山氏女,生颛顼与若水之野。”

《华阳国志·蜀志》:“蜀之为国,肇始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侄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

汉元成间博士褚少孙云:“蜀王,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于汉。”

135:颛顼封其支庶为蜀国统治者,世为侯伯,这一传说标出了蜀君与中原有更多的联系。蜀君和中原的关系必然会把中原文化导入民间。蜀、夏同出于颛顼的传说绝不是偶然的。蜀与楚同源,也很有意义的传说。祝融八姓,在夏商两代曾形成相当重要的诸侯国,到周代却大部分被视为蛮夷。八姓诸国的兴盛主要在夏代,己姓的昆吾、顾,彭姓的韦,都是夏朝的支柱。商周的相继兴起,是玄嚣一系取代了昌意一系。属于昌意一系的八姓,只剩下芈姓的楚国后来雄长南方,其余不是灭绝,就是衰落。考古学上早期楚文化的有些迹象时和蜀有接近的关系。

禹生石纽的历史背景

136:《史记集解》引皇甫谧云:“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生自西羌是也。”《正义》云“禹生于茂州汶川县,本冉駹国,皆西羌。”《夏本纪》据皇甫谧《帝王世纪》说“杨雄《蜀王本纪》云:‘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又引《括地志》云:“茂州汶川县石纽山在县西七十三里。《华阳国志》云’今夷人共营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至今犹不敢放六畜。‘”

陆贾的话误记成孟子,《新语·术事》“文王生于东夷,大禹生于西羌,世殊而地绝,法合而度同。”

商文化传入四川

140:以中原为中心的商文化先向南推进,经淮至江,越过洞庭湖,同时溯江穿入蜀地。这很可能就是商文化通往成都平原的一条主要途径。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