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

前一篇文章中,悦史君“遥想公瑾当年”,讲述了周瑜的前传:

年少时,他与同龄人、江东“小霸王”孙策有总角之好,协力共担大业;

孙策之父乌程侯、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孙坚被刺后,他又通过丹阳借兵、戎马数年,辅佐孙策平定江东;

其间,25岁的他还娶了娇妻小乔,与娶了大乔的哥们兼主公孙坚,成了连襟,关系更加亲密;

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_第1张图片

26岁的孙策遇刺身亡后,他又尽心辅佐孙策19岁的二弟孙权,用8年时间稳固江东孙氏集团,同时还杀死江夏太守黄祖,为孙策、孙权之父孙坚报了仇。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东汉权臣曹操在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最终引爆了三国定鼎的关键点: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结局,想必大部分悦友都知道,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国分立的基础。

作为胜利者的一方,江东孙氏集团的大将周瑜,和刘备集团的军师诸葛亮,都深度参与其中。那么,俩人怎么分工?功劳又咋算呢?

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_第2张图片

《三国演义》中从“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用了整整11章、近十分之一的篇幅(共120回),来描述这场战事;其中时年28岁的诸葛亮先是“火烧新野”,继而“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再到后来的“孔明借箭”、“诸葛祭风”、“智算华容”等,简直就是他的个人秀场,悦史君谓之“诸葛亮封神”。

而《三国志》中的记载则要简单的多:先是孙刘合兵,在赤壁与曹军狭路相逢,周瑜率水军大败之;接着隔江对峙,周瑜命部将黄盖诈降,将曹军全部火烧了;这里,34岁的周瑜成了绝对主角,悦史君称为“公瑾之巅峰”。

一个赤壁之战,胜利方不可能是两个主角,到底是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悦史君将从战事进度、参战各方、战后追思等多角度,来去伪存真,给孔明和公瑾“分分功”!


曹操南征刘琮束手 刘备仓皇狼狈溃逃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基本平定北方之后,在邺城凿玄武池以练水军,同时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将领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

同年七月,曹操挥军南下;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他的长子、江夏太守刘琦被排挤出局,次子刘琮在母亲蔡夫人、舅舅蔡瑁等人的支持下,接任荆州牧。

曹操当然不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立即抄捷径轻装前进,兵锋直指荆州。

面对曹军压境,刘琮没了主意,当初拥立他的大臣蔡瑁、蒯越等人,纷纷劝他投降。刘琮自知无力抵抗,派人用朝廷过去颁发的符节去迎接曹军,并将荆襄九郡献了曹操。

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_第3张图片

刘琮投降曹操后,却不敢告诉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直到曹军兵临城下,刘备才发现情况不对,只好立即放弃樊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

曹军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军大败,刘备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骑马逃走,曹操俘获了大量的人马辎重。

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_第4张图片

曹操乘胜进军江陵,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为列侯,连同蒯越等人,被封为侯爵的一共有十五人。

此时,攻杀江夏太守黄祖之后的周瑜,被孙权派往鄱阳驻防,警惕曹军及周边动态。

悦史君点评:这一阶段的战事,《三国演义》用了三回来描述:“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其中,“蔡夫人议献荆州”、“刘玄德携民渡江”(然而后面急了就全部丢下了)、“刘豫州败走汉津口”等,基本符合史实;“诸葛亮火烧新野”是子虚乌有,嫁接了《三国志》中的“刘备火烧博望”“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大闹长坂坡”则太过夸张,虽然两位猛将确实厉害,但情节太离谱


曹下战书孙权迟疑 鲁肃奔走周瑜定策

荆州即下,刘备溃败,曹操唯一真正的对手,就只剩下盘踞江东的孙权了。他一以重兵,二则修书一封,软硬兼施要孙权投降。

孙权召集部属,把曹操的书信拿给他们看。以长史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孙权无力抵抗,主张迎接曹操,尽早投降。鲁肃则偷偷告诉孙权,坚决不能投降,并建议他可以去看看刘备的情况,合适的话联合抗曹。孙权深以为然,派鲁肃过江到夏口窥探刘备的虚实。

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_第5张图片

鲁肃直接去见了刘备,传达了孙权的意图,并询问刘备下一步的动向。刘备说他打算去投奔苍梧郡太守吴巨,鲁肃则认为吴巨不行,劝刘备与孙权联手抗曹。刘备采纳鲁肃的计策,进驻鄂县的樊口。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自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朋友,诸葛亮和他也谈得来。随后,诸葛亮让刘备派他去见孙权,就和鲁肃一起出发了。

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_第6张图片

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对孙权说刘备虽然新败,但绝不会投降,建议孙刘联合。孙权听后还是没能决断。

于是鲁肃劝孙权招回在鄱阳的周瑜,周瑜回来后,向孙权分析了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指出曹军长途奔袭、北方人不擅水战、水土不服,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又进一步分析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所得刘琮新降的荆州兵七八万,且人心不齐。周瑜鼓励孙权,只要下定决心抗曹,他有信心打败曹操。孙权大喜:“此天以君授孤也。”最终下定了抗曹的决心。

悦史君点评:这一阶段的战事,《三国演义》用了两回来描述:“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其中,“鲁子敬力排众议”、“孙权决计破曹操”等,基本符合史实;“诸葛亮舌战群儒”、“孔明用智激周瑜”等,则《三国志》中没有相关记述,但看小说的精彩演绎,悦史君也觉得很过瘾啊!


孙权发兵刘备合流 曹军一败隔江对峙

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率领三万精兵抗曹;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筹划战略;诸葛亮也随军回到刘备身边。

据后来的孱陵侯、虎威将军吕蒙爆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啥意思?当时大军统帅是周瑜,但程普仗着自己年长,处处与周瑜作对;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程普计较,两人的相处也慢慢融洽起来。程普后来用一句话概括:“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这就是成语“饮醇自醉”的来历,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令人敬服。周老大,有手腕!

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_第7张图片

刘备驻军樊口,派人前去慰劳周瑜,后来还亲自去见他。刘备得知周瑜等人只带了三万人马,觉得太少了;周瑜则表示,人已经足够用,他一定能击败曹军。刘备很高兴,于是带领关羽、张飞等两万人,与周瑜等人的军队合兵,共同对抗曹操。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孙刘联军逆水而上,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曹军当时瘟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不振,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与陆军会合,到北岸操练水军,等待良机。周瑜等人则把战船停靠南岸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

悦史君点评:这一阶段的战事,《三国演义》用了一回来描述:“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其中,“三江口曹操折兵”基本符合史实;“群英会蒋干中计”则属移花接木,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确实派能言善辩的名士蒋干,去劝降周瑜,但时间在赤壁之战前,而且情节也没那么复杂,没有“蒋干中计”一说,只有蒋干对周瑜的一句评价:“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公瑾真牛人也!


曹操连船黄盖献计 诈降火烧曹军大败

曹军虽然有不少弊端,但人多势众,曹操志在必得,而且在积极操练水军;时间长了,对孙刘联军显然是相当不利的。

当时,曹操担心北方的士卒不习惯坐船,就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的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这么来的。

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_第8张图片

接到黄盖的“投降书”,志满意得的曹操没有丝毫怀疑,欣然接受。结果黄盖将十几艘用来诈降的船同时点火,向前冲向曹军;曹操猝不及防,战船全被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周瑜等人率领精锐部队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这便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破曹军。

悦史君点评:这一阶段的战事,《三国演义》用了四回来描述:“第四十六回:用奇计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其中,“献密计黄盖受刑”、“阚泽密献诈降书”、“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三江口周瑜纵火”等,基本符合史实;“用奇计孔明借箭”属于张冠李戴,据《三国志》记载,为孙权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和曹操对垒濡须时所用,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结束后的第五年;“庞统巧授连环计”、“七星坛诸葛祭风”等,在《三国志》等正史中没有任何记载,只能说罗老想象能力很强,而且直接把诸葛亮变成了呼风唤雨的“神”,故事好看,但其实不妥。


曹退北方孙刘得势 天下三分奠基三国

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率领残军,狼狈逃回江陵后,担心赤壁失利会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加速赶回北方;同时留下曹仁、徐晃等人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屯于当阳。

孙权则亲率大军北攻合肥,周瑜等人也进攻曹仁留守的江陵,曹仁于是退回。孙权仼命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冮夏太守,全柔为桂阳太守。而周瑜分公安给刘备屯驻。

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_第9张图片

刘备是这场胜仗的最大赢家,原本一直依附他人、没有固定地盘,这次趁机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驻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天下三分的雏型形成,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悦史君点评:这一阶段的战事,《三国演义》用了一回来描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并且《三国志》等正史中都没有任何记载;应该说,周瑜等人肯定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了,至于是不是诸葛亮的提议,不好说,而且小说里太夸张了;而关羽放曹操,除了给关羽过分贴金外,历史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赤壁大咖花落谁家 周瑜巅峰名至实归

那么,赤壁之战的主角到底是谁呢?悦史君先不揭谜底,悦友们可以先看看古人的追思:

东汉权臣、魏太祖武皇帝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好吧,我老曹不服啊;周瑜:然而还是输了)

东吴开国皇帝、吴太祖大皇帝孙权:“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蜀汉开国皇帝、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_第10张图片

唐代大诗人李白《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北宋文学家苏轼:“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南宋文学家、魏郡开国文敏公洪迈:“说者谓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周瑜未必胜。此不善观人者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擒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服矣。”

怎么样?现在大家有答案了吧!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就是周瑜的巅峰之作;而我们的诸葛孔明兄,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并不突出,他真正发光发亮的地方,还在后头呢!

话说巅峰过了,周公瑾接下来有何打算呢?他的死又是咋回事呢?欲知后事如何,敬请期待悦史君的下下一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赤壁之战定三国:诸葛亮封神,还是周瑜之巅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