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调研问卷设置技巧

设置问卷的思路

【产品】调研问卷设置技巧_第1张图片

附上我自己的关于心理产品的调查问卷,欢迎填写提建议~
https://sojump.com/jq/11571552.aspx

Tips:

  1. 什么样的问题会阻碍用户完成问卷?建议将较难的问题(如开放型填空题)和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如年龄、收入)放在问卷的最后。

  2. 问卷太长?不要想着用问卷去解决一个巨大的问题,而只去探究你最感兴趣的问题,缩短问题长度;确定问卷中每道题每个选项的必要性,把无关痛痒的问题去掉;各题目、各选项之间,也尽量不要出现交叠。(我们的目标是,将一份问卷的填写时长控制在3分钟以内。)

  3. 别忘了为填写者安排小礼品,它能大大提高回收率。放到微信群里的话就是发小额红包。

  4. 在收集问卷之后,记得筛选掉无效问卷,比如每一题都选第一项的问卷,对结果准确性更有帮助。

应避免的问题

  • 太模糊、太抽象的问题,让用户不知道如何是好:
    比如,你对公司近年来情况的感受是?A,几乎没变化;B,变化不大;C,变化较大;D,变化很大
    这……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是好。
  • 带有情感干预,或者预设立场,把用户往坑里推。
    比如,一份《关于“大学生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的调查问卷》中,在毫无前提的情况下出现了一题:您觉得恋爱的哪个阶段最影响学业?
    我能填“不影响”么……
  • 答题者没法确定答案
    比如,你的工资比你身边所有的朋友都高吗?
    我怎么知道……还得问一圈朋友是吧?
  • 选项不完整
    比如,你如何评价你的领导? 选项一、能干且有条理;选项二、较能干且友善
    只有这两个选项?领导的形象也太正面了吧……
  • 措辞怪异,逻辑拧巴
    比如,一个名为《对于婚前性行为的看法》的问卷中问道:你是否是一个婚前性行为对别人来说无所谓,但放在自己身上就不行的人呢?
    问题太绕,不如拆成两个问题,综合起来判断。

用用户思维来思考

有个人在街上走着,突然膝盖中箭了。如果这个人是你,你会有什么反应?没错,你的第一感觉就应该是“我好痛啊”,这个就是你最直观的思维,从自己出发,表达自己的感受。

但是很多产品经理在运用用户思维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代入到用户的场景中,只是站在别人的视角看自己,于是他的反应就变成了“你们快来看,有个超帅的帅哥膝盖上中箭了”。这个完全就属于自嗨。简而言之,一切不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思维”都是耍流氓

很多年前,麦当劳发起了一个项目,目的是为了增加店内奶昔的销量。但他们通过找到奶昔的顾客,让他们填写调查表,向他们提问如何改进奶昔才会买更多。奇怪的是,根据调查的反馈信息,公司着手对奶昔进行了改进工作,奶昔是越做越好了,但销量还是没有上去。**

用户是精准人群没错,问题也是用户自身提出的,看上去一切都没有问题,但是问题确确实实摆在那儿,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经过一系列观察记录和访谈,他们发现几乎一半的奶昔都是早上卖掉的,来买奶昔的基本上都是单独一人,且只买奶昔,并开车打包带走。他们关于这一现象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顾客都需要开很久的车去上班,路上无聊,开车时需要做点事情让路程变得有趣一些。**

用细细的吸管吸厚厚的奶昔需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基本上可以抵挡住一上午阵阵袭来的饥饿感。在推测出这些信息之后,如何改进就变得显而易见了。如何才能帮顾客更好地打发无聊的通勤时间?让奶昔更稠一点,让顾客吸的时间更长。或者加一点小果肉,给他们一点点惊喜。把奶昔机器搬到柜台前,让消费者不用排队,刷卡自取节省时间等等。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奶昔的销量。

乔布斯有一句名言:“消费者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如果一味去满足用户的需要,局限于“是什么”之类的问题,而不是基于用户需求分析回答“为什么”之类的问题,那么解决方案将会止步于满足用户浅层需求,也会陷入决策困境。

有时候用户行为因为十分隐秘,他们自身也不会刻意去分析需求真相。这时候,如何运用好用户思维则更为关键。你必须把自己代入到用户群体的角色中,像侦探一样洞察捕捉隐秘掩盖下真实的需求。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问卷调查

今日科普
调查问卷常见的分类方式有很多,比如投放方式可能是邮箱问卷、纸质问卷、电话问卷、在线填写问卷等,或者可以视题目的形式分为主观题问卷、客观题问卷、完全开放式问卷等。
各种形式的问卷的优缺点大家随便一搜都是一堆,这里不按分类方式来聊问卷了,按步骤来聊好了。

第一步,想清楚你要做啥。要发现和收集信息?要验证假设?要小样本统计后进行推算?不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就发出去的问卷很有可能最后毫无意义。

第二步,选择问卷的形式,确定问卷基本框架。获得目的以后,应从目的出发,将自己的目的和用户的合理答卷行为对接,比如要进一步发现和收集信息,则需要一个引导用户想起=>诱导用户提出的框架;客观题比较多的情况下,则需要建立一个确认用户身份=>分流用户类型=>引导用户进入情景的框架让正确的用户去做正确的问卷。

第三步,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有如下要点

问题描述要通俗易懂,尽可能使用短句。举个反例就是类似于:“在目标成为一个产品经理之后你会考虑投入多大比例的时间在产品知识的学习上面(比如学习产品理论、产品基本设计等)。”像这样的提问写起来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是读者一看过去很容易就头大了,难于阅读的题目会直接影响问卷的准确性,因为你的用户都没搞懂你的真实问题。这种长句有两种方式优化,一种是退回到框架步骤看看自己是不是应该做一个分流,比如加一个“你是否有目标成为一名产品经理”,然后没目标的完全可以打发到另一条路上去问别的问题,然后有目标的继续问“你会考虑投入多大比例时间blablabla”;另一种优化的方式是优化文案,反复斟酌自己的句子,长句切开成短句,根据你对用户情况的酌情去掉过多无用的解释,比如问题可改为:“针对产品知识的学习,你会考虑投入多少时间。”

选项同样要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相比问题,选项对简洁性的要求高得多。至于原因,你们回忆一下自己英语考试里的阅读题就会理解了(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反例嘛)。

不要诱导用户做某种选项,除非你的问卷目的不纯。比如你要做个问卷调研用户对苹果售后评价的,那么类似“对苹果在中国地区歧视性的保修政策,你的看法是? A.无所谓 B.强烈愤慨 C.比较愤慨 D.支持”就是个反例,就算是平时对苹果售后各种满意的人对这种问题也很难选支持(歧视都冒出来了,支持好像有损中华儿女气节),只能说除非你想学CCAV强行以此证明大家对XXX不满或满意,否则还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选项一定要完整。切忌选项不覆盖完全的可能,善用“其他”项。继续来个反例就是上面那个苹果的例子可以更狠点把选项C去掉……

选择合适的题型。比如选择题需要想好,什么时候用单选,什么时候用多选,什么时候量表,什么时候。再举个反例就是上面那个苹果的例子还可以奇葩的搞成多选……【苹果是不是快被我玩坏了】

适当的时候让选项随机。在明显需要序列的时候选项是不应随机的,比如“你使用的苹果操作系统是?A.4.3 B.5.0 C.6.0 D.6.1”,这时候玩随机只能让人想掀桌。但如果没有明显序列的选项则应该随机以保证用户不会受排序影响,比如“你更喜欢什么颜色的手机? A.黑色 B.白色 C.橙色 D.蓝色 E.红色”

严格控制题目的数量。让题目尽可能控制在25题以内,答卷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即使你有千言万语想要借机会一次问清楚,也请多为用户考虑考虑,一次要认真填几十个问题还是挺痛苦的,想想你的英语考试吧……

不要滥用特征调查。很多时候大家习惯把基本特征问题洋洋洒洒拉一大篇,仿佛不加上基本特征调查就不专业,但实际上即使是基本特征的问题也应该尽可能精简,比如你明知道自己调查的是一群学生而且想调查的是大家对课程的态度,那就没必要打听人家收入了吧;

条件允许的情况,保证问卷的可读性、美观性、可用性,这个不多说,产品人要有个意识,那就是随时随地保证自己的任何产出都有很好的可用性。

第四步,根据自己的框架和设计好的问卷,进行分页和逻辑关联。

第五步,自己测试问卷是不是靠谱,最好找个朋友也来试试问卷是不是有问题。

第六步,发问卷咯~~根据自己的目标,选取各种方式向目标人群发问卷,适当的时候可以来点物质奖励引诱一下(实践证明哪怕说有个小奖可以抽抽都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

第七步,密切关注你的问卷统计情况,一般的小平台发放的问卷回收量其实是很小的(说实在的,很多小公司的小问卷,找一个班的同学都能把他们问卷给刷了),所以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回收激增就是很可疑的。

第八步,在收集到足够的样本后开始分析。收集信息性质的问卷其实是越多越好的,可以持续关注。统计性质的问卷则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就开始分析,毕竟很多时候要考虑投放位的成本。如何选取适量的样本随便一搜一堆这里不赘述。

第九步,将获得的问卷结果对照你之前的目标开始分析。

事实上,这些步骤是比较简单浅显的,真实的具有统计意义的问卷设计、规划和投放要严格也科学的多,同学们可以回过头去留意一下自己之前常常在各种地方下载的各种市场分析报告的靠前或者靠后的部分都是写了关于调研方法、选取样本、设定标准的信息的,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调研问卷设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