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男性词是女性,而人是雌雄同体。

柔牝处下,以静制刚牡

本人最近开始学着写词,感觉与词甚为有缘,上手较快。这两天阅读本校文学院、百家讲坛名师杨雨教授的《宋词的女性意识》,对于自己学词高效的原因恍然大悟:与诗相比而言,词更贴近女性,与人内在的根本的那种柔软相契合。基于杨教授上述著作,本人总结:诗更适合男性气质,词则更多属于女性情怀。而两性特质体现在每个人身上。

深入了解诗词,让我们首先从诗歌发展的根源开始。

《诗经》时代---诗歌起源期

诗是男性词是女性,而人是雌雄同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诗歌与音乐息息相关。达尔文认为音乐最初起源于鸟鸣。鸟儿什么时候鸣声最动听?当然是求偶之时。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种音乐是搭建在异性之间的桥梁。 依附于音乐的诗歌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情形于言;言不足则嗟叹;嗟叹不足则咏歌,继而舞之蹈之。诗经中对于男女之爱毫不伪装。相对于后世而言,这个阶段人类处于自然状态,男欢女爱中两性表现地位平等。劳动与爱情是民间诗歌的两大主题,其形式精短清脆委婉多情。

雌雄同体 (androgny)

从心理学上分析,人性并非单一,人性兼具男性与女性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平衡和谐,决定人的完整性。即所谓的雌雄同体。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性别角色有着较为刻板的区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性别角色差异相对而言比较弱。首先,女性从来就生活在社会底端,她们的柔弱顺从体现女性。同时男性虽然为一家之主,但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在忠君的阶级结构及孝顺父母的观念下,他们也是柔顺谦卑的,有着抽象的“阳刚”与骨子里的女性顺从。 古代作品中,有将自己比作弃妇来表达内心不得志。如屈原以芳草美人体现对于美好政权的渴望,又以美人迟暮来表现自己政治热情不得到认可的失意。

唐诗之男性特征

诗是男性词是女性,而人是雌雄同体。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汉之后的盛唐,繁荣昌盛,充满雄心豪气,且尚未受到正统儒礼的约束。版图的扩张,疆土的融合是他们达到巅峰豪迈万丈。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女性的地位相对得到解放与被尊重。我们从唐朝女士服饰和妆容可见一斑。女性通过异化性别甚至夺取了最高统治地位,让男人们恐慌。唐朝近体诗形式上方正沉稳,象征着盛唐的恢弘气势,有着阳刚雄壮之美。典型代表:李白。

宋词之女性特征

从晚唐时候起,诗开始柔弱下来。似乎一个人由青壮年来到了中年,变得沉稳安静了。如果说盛唐女性彰显了女人男性一面,那么宋朝的男性则昭示了自己男人女性的一面。与唐朝不断开拓边疆相反,宋朝王室不断在失去疆土。虽然“宽仁柔软”有助于经济文化达到繁荣,但政治军事上的软弱无能,最终使民众流离失所。从上而下,尤其是南宋人们内心悲凉无助,只有在花街柳巷或自家姬妾伴读中寻找温软的香氛暂得抚慰。代表人物宋徽宗、晏殊。南宋时代理学开始利用儒家正道加强了对女子的禁锢。但是北宋时期女性地位甚高,使整个宋朝阶段才女数量大幅增多。她们有着强烈的追求,并影响着词女性化的发展趋势。旨在随机打造的词在形式上变化多样,尽显女性曲线感。

诗是男性词是女性,而人是雌雄同体。_第3张图片

人,有着抽象的男性阳刚,及根本的女性柔软。老祖宗曾说,牝处下,以静制牡。柔软的女性特征犹如大海为河流最终汇集之处。君可见,世界众多变性人中,男变女而又成名者有(金星;吉米等),反之者不见踪影。柔胜刚。因此本人觉得:诗因拿腔端调而居上;词以曲折柔软而处下。

杨雨教授的研究之路由外语到哲学再到国学,积累甚丰。她的《宋词的女性意识》一书,是博士论文,专以女性意识观照宋词,具有突破性。这本书兼含社会学、心理学、哲学性分析,结构清晰,意义隽永,娓娓道来,让人对于宋词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哲学思考。

参考文献:

1. 杨雨,《宋词的女性意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湖南长沙,2001,5。

2.《道德经与神仙画》,许渊冲译,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是男性词是女性,而人是雌雄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