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投行看来都过得不太好。
上月月底,有媒体报道,花旗计划在年内,裁减包括定息产品与证券交易等部门在内的多个职位,以应对交易部门收入减少情况。其中证券部门被裁职位数量最少有100个,相当于该部门10%人手。
花旗股票交易收入在今年上半年重挫17%至16亿美元,拖累总交易收入下降5%。花旗高管上月表示将在下半年继续削减成本,而上季度的削减规模已经超出分析师预期。
花旗的现状,华尔街的一角
在7月早些时候,花旗公布了二季度财报。尽管当季花旗营收和利润均好于预期,但这主要得益于债券交易平台Tradeweb的IPO业务。花旗当季交易业务营收上升4%,但剔除Tradeweb的影响,当季股票交易的营收规模同比下滑了9%,固收营收下滑4%。
另外,花旗内部电邮显示,集团会把北美证券交易与优先客户、期货与证券部门合并。知情人士指,目前相关细节尚未公开。
而花旗不予置评。
不可忽略的是,上半年整体市场交投活跃度低迷,华尔街的大型银行二季度交易表现均不佳,各行股票与债券交易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摩根士丹利交易收入同比下降12%,高盛减少3%,摩根大通萎缩6%(剔除Tradeweb的IPO),美国银行下滑10%。
华尔街大银行正面临十多年来最低的上半年交易收入,而由于全球贸易冲突的发生和资产价格波动,使得很多客户不敢轻举妄动,而且资产价格波动率徘徊在历史低点附近。
7月早些时候,德意志银行宣布了规模高达74亿欧元的重组计划。在德银的激进重组计划中,该行计划退出亏损的股票交易业务,并缩减债券与利率产品交易业务的规模,裁员规模约1.8万人。
欧洲其他大型银行,包括汇丰和法兴银行也加入裁员大潮,近期都宣布将裁员数百人。
花旗已经在加速削减成本,今年二季度,该行运营支出减少了2%至105亿美元,要比分析师的预期中值少了近1亿美元。上半年的营业毛利因此同比增长了3%,7月15日,花旗首席财务官在财报电话会上称,将在下半年继续削减成本,预计全年能节省5-6亿美元。
如今,向来风光无限、各种大手笔的银行也开始专注成本控制,而在各种裁员削减开支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当下艰难的宏观经济环境。
投行不停“瘦身”,只因时代变了
早先IT行业受到裁员潮的影响,不少企业进行了不小的变动,如今轮到金融行业,可以说喜忧参半,该来的总会来。
忧的是这个过程会比较难过,而这是行业变革无法避免的;喜的是金融行业将在时代的发展下迎来新的发展。
人类交易员逐渐减少
不同于德银因为交易部门利润日益稀薄而进行1.8万人的裁员,花旗裁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客户不活跃(低频交易),取而代之的是叠加机器交易的全面崛起。
有媒体分析,在美股不断创新高,交易环境堪称完美的极端有利条件下,投行交易营收却在下降,这就似乎意味着这些银行终于意识到:市场已经被破坏了。
在美联储和算法交易的共同作用下,人类交易员已经不再是必需品,况且被动投资的收益和资产管理规模,弯道超车指日可待……
如上图所示,不过三年的时间,被动投资管理的资产规模将全面超过主动投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人类交易员现如今已“濒危”!
人工智能是大势
早在2018年,花旗就计划在5年内把投资银行部门的科技和业务人员裁去50%,大约有1万人,并用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他们的工作。花旗银行总裁 Jamie Forese 还表示,其实,在整个集团中有 40% 的人工是可以被 AI 算法代替的。
图片来源:新浪
巴克莱(Barclays)投行部负责人蒂姆•思罗斯比(Tim Throsby)称,未来投行将雇佣更少的员工赚更多的钱,机器将接手“价值较低的任务”。“如果你的工作多半就是敲敲键盘,那你的职业前景恐怕不太乐观,”
投行在技术的投资上从不吝啬,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去年花旗20%的开支用在了技术开发方面,根据去年的开支数字,花旗每年为技术升级花费80亿美元。
相应的,摩根大通2017年净利润244亿美元,但科技投入95亿美元,占到了净利润的40%,2018年科技预算更是增加到了108亿美元!
而这些科技预算中相当一部分资金被用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投资上。
根据英国公司IHS Markit的一份最新报告:到2030年,金融行业的一百万个就业岗位可能在短短十多年内消失,超过130万银行员工将被解雇或重新分配,风险较高的角色包括客户服务代表,财务经理以及合规和贷款人员。
华尔街银行家们的嗅觉还是很敏锐的,因为他们也知道,人工智能才是将来的大势。
技术升级转型正在多个行业发生
2000年,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600名交易员。但今天,这里只剩下两名交易员“留守空房”。
瑞银在裁员路上也没有落后,这是8年前瑞银集团的交易大厅:
现在的交易大厅却成了这个样子:
高盛、瑞银的交易员被替代的经历,只是全球金融公司的一个缩影。用更高的科技取代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人工劳动是所有行业的一大趋势。
澳洲机器人瓦匠Hadrian X,一小时之内就能砌起1000块砖!它还能24小时不休息连续工作,在两天内,便可以搭建起一整栋住房!
德勤最新开发的财物机器人,一个机器人可以顶替15个财务的工作,而且可以每周24小时*7日的工作。36万小时的人力工作,财务机器人只需几秒就能完成,更是1分钟可以完成人工15分钟的工作!
荷兰的ING银行宣布了一个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省下近9亿欧元的“数码转换”计划。而计划的内容就是:先砍掉580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13%;未来再视情况让另外1200名员工转职或是裁掉。
无独有偶,德国商业银行也宣布,到 2020年他们将会将银行中 80%的工作都数码化、自动化,最终将会裁掉 9600名员工。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
交易算法已成为华尔街标配;
2018年2月,澳洲国民银行NAB突然宣布进行大幅度裁员,NAB总裁AndrewThorburn表示:很多工作可以由AI完成,我们今后需要的员工数量将会减少;
2017年5月26日,普华永道推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解决方案;
2017年3月贝莱德(BlackRock ) 宣布裁掉40多个主动型基金部门的岗位,其中包括7名投资组合经理,转而用机器人代替
2016年3月10日,德勤与KiraSystems联手,正式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当中
……
JP Morgan首席运营官曾表示:“我们要保证行业领头羊地位,就必须得在金融科技上先拔头筹。” JP Morgan在金融技术领域也走在行业前沿,它专门设立了技术中心,聘用约4万名技术工作者,技术预算达96亿美元,专攻大数据,大数据可以为人工智能打基础。此外,它还和英特尔、微软等30多家企业组成了一个新的区块链联盟,以开发相关的标准和技术。
时代浪潮之前,我们可以抓住机遇
麦肯锡之前曾发表了一篇文章《Wheremachines could replace humans—and where they can’t (yet)》,里面就提到了各个行业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
从图中能看到,最不容易替代的几个岗位主要是:
管理层;
需要使用复杂专业知识的岗位(特指决策,计划,创意);
与stakeholder有互动的岗位。
最容易被替代的岗位中很明显的是:数据整理和数据收集。
所以,即使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下很多工作将成为历史,很多人将被“失业”,但我们并不是只能坐以待毙,除了继续研习金融或其他相应专业知识外,你可以:
1. 有所侧重的补充计算机知识。金融领域缺乏足够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人才储备(这就是未来最紧俏的金融人才)。
2. 成为懂AI的PM或商业人才。商业和产品的sense以及人脉需要在行业中浸泡多年才能得到,另外还需要懂得技术的边界,并且技术的壁垒,其实远没有想象得那么高。
3. 辅修有关科技、编程语言的第二专业。对于科技大环境有所了解,至少当一个IT出身的同事和你交流时,能顺畅地使用专业术语。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不可阻挡,或许一些行业或职业会就此消失,但对整个世界发展来说是一大进步。
对个人来说,如果不去做出相应的改变,最终难免被淘汰,因此无论是尚未毕业,还是求职中,又或是已在职,都应该尽量让自己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留意观察信息的风口,并同时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确保自己不会成为“过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