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滚雪球》,学习巴菲特价值系统

这是继续拆读中信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的《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美】艾丽斯.施罗德的第三篇文章了,同样我们先回顾一下前面二篇合计九节主要内容,按照捡“珍珠”的方式,我们现在已经捡到15颗珍珠了。为了便于吸收,我大致做了以下分类:

品格类:

1. 表面和善内心坚强

2.  不被外界影响的坚持

3. 乐于成就他人

4. ]骨子里坚韧,避免摇摆不定

5.  对任何工作极致用心

技术类:

1. 先低头麻痹对手,再感化征服对手

2.  不但对物质节俭,更要对时间节俭

3. 理性和诚实,避免冲动和自以为是,不断总结寻求失败原因

4. “花的比挣得少”再加上“不借债”

5.  关于股票的第一个教训:不要过分关注股票的买入成本。

6. 关于股票的第二个教训:不要不动脑筋地急于抓住蝇头小利。

7.关于股票的第三个教训:不对其他任何人的资金负责,除非确信自己会成功。

 知识类:

1. 收集信息,你能够找到多少是多少,尽你所能

2.可能改变命运的唯一正确方式就是读书

3. 巴菲特最爱的一本书核心内容是“复利”,核心思想是 “没有行动,就不可能成功”。

 第十至十三节描述了一个叛逆的快走上歧途的小孩,家里人形容他为“一无是处的祸害”,而他的父亲确实一位廉洁、坚韧、刚毅、正直的众议员。这其实对沃伦的内在是极具影响力的。此时他已经15岁了,依然是个孩子但也是个商人,他通过送报获得了2000美元,花了1200美元买了一个40英亩的农村,一位农户租下了农场,他们利润共享。一个15岁孩子顶了一颗商人的头脑,而同龄人非常热情地投入了联谊会,热衷花前月下,差距就是这么出来了,虽然他被视为异类,与同学们格格不入,但那又如何呢?

极其推崇戴尔.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沃伦因此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方法。我本人跟大多数人一样,看的时候觉得“真是有道理啊!”看完之后就搁置一边,然后遗忘。而巴菲特却不同,“沃伦非同一般地集中精神学习和运用这套东西。他时不时地复习这些想法,并不断加以应用”。。。哪怕长时间没有用,最后也会回过头重新开始练习。我自问做不到。

雪球在继续滚动,我发现不仅仅是钱生钱的生意,更重要的是巴菲特自身实力的雪球滚动,他依靠正直且好学的品性在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然后再学习、思考、实践,这远远比拿送报纸的钱用来做小生意获得的利益更大。我们大多数人只想着如何赚钱,却忽视了自身品格的全面和知识的培养。

于是,写到这里,我不打算再去寻找普通人跟巴菲特之间的差别了,越来越大的距离仿佛就是为了证明巴菲特就只有那么一个人,这样的结论实在令人不快。我想还是应该积极地寻求如何成为巴菲特,或者说怎样才能成为像巴菲特一样的人,这个名字带给大家太多的误解,仿佛就是金钱的代名词,但是读到这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普通小男孩的成长,他跟任何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调皮捣蛋,突发奇想,一样都没有少,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的价值系统形成的第一步:认真赚钱,储蓄,极致地工作,获得更多报酬,再投资,学习人性,建立人际系统,其中持续进行不间断地阅读。

第十四节沃伦.巴菲特在350名学生中以第16的排名高中毕业,在送报纸的大业中,持续阅读、研究概率,对数字敏感。。。进入沃顿商学院学习,结交室友女友,开始新生活。“在第一学年的混沌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门他喜欢的课——霍肯贝瑞教授的‘101个行业’。这门课讨论了不同的行业,以及运营一家公司的具体细节。”教授授课的同时给了大量的商业案例。

我想这是巴菲特对于系统运营一家公司基础知识的启蒙,无论你想投资哪个行业的哪家公司,首先要了解这家公司是如何运营的。卖什么产品?卖给谁?怎么卖?等等。于是他经常出现在周六的联谊晚会上。“他能够吸引一小群人坐在角落里,听他发表股评。沃伦了解股票市场,也知道怎么讲得动人。”看看,这就是刻意练习+刻意输出,我们学习可能非常刻苦,但是没有输出,所以吸收效果有限。巴菲特在大学时期不断学习各种商业案例,研究不同公司运营,结合股票市场的变化情况,把自己的观点输出给大家,这是个PDCA的学习过程,我相信一定有人在现场会提出一些个人建议,这些建议会启发和影响巴菲特让他进一步地学习和思考。

第十五节讲述了沃伦找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实操买卖股票,同时历经他父亲被干出国会,股票经纪职业遭遇失败以后,求学哈弗失败后获得了二大重要收获“声望威信和未来的人际关系网”,沉迷在研究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里,“在仔细研究和思考后,沃伦有所创新和拓展,进行了自己的‘价值投资’。”看到这里我很有感触,巴菲特在大学时代就创建了自己“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但这个理念不是凭空出现的,从他孩童时代的兴趣、游戏到做生意时的思考,到学习研究公司运营,投资知识,反复训练了多年,这个“雪球”一直没有停止过滚动,现在越来越大,于是形成了自己的“价值投资”体系。他的价值系统形成的第二步:反复循环进行学习、思考、实践,不停地滚“雪球”。

 第十六节“沃伦把每1美元都看成将来某一天的10美元,因此,除了必须的花费外,他是不会多拿出1美元的,每一分钱都是雪球的一片小雪花。”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美版的葛朗台,但是他是对的,只花费必须花的钱,其他的钱存起来用于未来的投资,这才是人生财富的第一步。

我国,60年代父母是靠着国家体制颐养天年的一代,平复差距不大因此大多数人不会理财;70年代父母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获益者,踩上股市、楼市列车的人们财富不是理性规划得来的,剩下的是进入中年危机的群体;80年代是互联网信息大爆发时代,机会和陷阱一样多,同时上有老下有小,财富远没有达到需要理一理的程度;90后正花得起劲呢,当然也有非常厉害的时代先驱,总有每个时代的胜出者,极具天赋地进行理财。

到今天理财终于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家庭规划理财成为一门人人必须掌握的课程,四大块资金分配:

① 3-6个月生活费,保障日常生活必须支出

②  生老病死的保险配置,保障风险

③ 低收益但低风险的基金债券,抵抗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

④  高收益高风险的股票,闲钱带来财富增值

有个叫523家庭资产配置法,差不多①+②固守收益类50%③基金债券类30%④股票20%,按照家庭收入和资产的不同,因人而异,比例可自行调整。

那么对于那些80、90后大多数人来说,花还不够呢,花呗、信用卡之类简直是福音的人来说怎么办?一张工资卡,一张储蓄卡,每个月工资到账后就直接划20%到储蓄卡作为养鹅卡,所谓鹅就是你准备投资的资本,这只鹅是否足够肥大有二个关键因素,第一你是否按时喂养,第二你是否坚持喂养。当鹅长出一部分肉后,可以取出一部分去买债券、基金、保险,甚至股票,自己按需做好规划,强制储蓄是最最最重要的环节。

当你完成了以上四大块资金分配后,相信你的财富已经具有指数级成长的基础了,后面只需要不断壮大即可了,加油!

现在我们来总结这第三篇拆读内容,看看巴菲特价值体系是如何建立的:

1. 别只想着如何赚钱,却忽视了自身品格的全面和知识的培养。

2.  巴菲特价值系统形成第一步:认真赚钱,储蓄,极致地工作,获得更多报酬,再投资,学习人性,建立人际系统,其中持续进行不间断地阅读。

3. 巴菲特价值系统形成的第二步:反复循环进行学习、思考、实践,不停地滚“雪球”。

4. 无论你想投资哪个行业的哪家公司,首先要了解这家公司是如何运营的。

5.每一分钱都是雪球的一片小雪花,现在开始只花必须花的钱,剩下的存起来投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滚雪球》,学习巴菲特价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