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句简注(下)


古代诗文名句简注(下)

60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体会。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602.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循序:按照序次渐进。致精:达到精通。

宋?朱熹《性理精义》:“~;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

60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它,指池塘之水。如许:如此。意谓池塘因有活水,故能清澈见底。比喻学习中不断吸收新知识,故能进步不止。

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604.学之言觉也,以先觉觉后觉;学之言效也,以后人师前人

觉:觉悟,明白。觉后觉:使后来的人懂得。效:摹仿,仿效。师:学习。

清?魏源《默?学篇一》

60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川上:河边。子:孔子。逝者:指消逝的时光。斯:这,指河水。夫:语气词,无义。舍:停留,止息。

《论语?子罕》

60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yú:东边,指太阳升起的地方。桑榆:指太阳落下的地方。意谓早晨受到损失,傍晚就挽救回来。

《后汉书?冯异传》

607.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

韶华:美好的年华。镇长在:长久存在。

唐?李贺《嘲少年》

60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等闲:轻易地,随随便便地。

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609.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春秋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6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言辞。文:文饰,文采。行:流传。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孔子语

611.名不正,则言不顺

名不正:名分不正。

《论语?子路》载孔子语

612.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指:旨,意义。

《孟子?尽心下》

6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信言:真实的话。美:华丽。

《老子》八十一章

61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载曾子语

615.语高而旨深

意谓言辞高超,旨意深远。

唐?韩愈《答陈商书》:“~,三四读尚不能通晓。”

61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经?大序》

617.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宋?苏洵《远虑》

618.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诉,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流:没有根据。流诉;谗言,毁谤。不官:不公开。衡至:横逆而至。

《荀子?致士》

619.言必信,行必果

果:果断。

《论语?子路》载孔子语

620.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行》

621.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

伯乐:识马的人。嘶:鸣。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62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用新眼光相看。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623.讳莫如深,深则隐

讳huì:隐瞒。深:事件重大。按,鲁公子庆父谋杀太子而出奔齐国,《春秋》不明记其事,认为事件重大,所以讳而不言。

《春秋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

624.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苏世:清醒地生活在人世。独立:独自站立,比喻不受世俗影响。横:冲波横渡。不流:不顺流而下。

战国楚?屈原《九章?橘颂》

625.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载子夏语

62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四海之内。古以为我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天涯:比喻极远处。比邻:近邻。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62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醴lǐ:甜酒。

《庄子?山木》

628.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晋?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62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郎:在今湖南沅陵,王昌龄贬官龙标尉,即在此附近。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630.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故人:指李白。李白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境内),后被赦还。

唐?杜甫《梦李白二首》

63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沦落:流落,飘零。

唐?白居易《琵琶行》

632.推心置腹,开诚布公

唐?张九龄《亲贤第一章》

633.主雅客来勤

雅:高雅。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63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35.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用。治:惩办。

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第十三章》注语

63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师:榜样,教训。

《战国策?赵策一》

63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大行:大的作为。细谨:小的谨慎。不辞:不怕。小让:小的指责。

《史记?项羽本纪》

638.既知退而知进兮,亦能刚而能柔

唐?杨炯《祭汾阴公文》

639.驾轻车,就熟路

唐?韩愈《送石处士序》:“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

640.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庸人:见识浅陋者。

《新唐书?陆象先传》

641.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

642.超然不累于物

超然:超出于世事。累:牵累。物:事物。

宋?苏辙《超然台赋叙》

643.天不盖,地不载

意谓为天地所不容。

《水浒传》第三十四回

644.倒持干戈,授人以柄

干戈:古代兵器,戈有长柄。

《三国演义》第二回:“所谓~,功必有成。”

645.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意谓事已迫在临头,不得不如此。

《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646.既来之,则安之

意谓既然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心。本是说的治国的方法,现用为“既然来了,就安人下心来”之意。

《论语?季氏》:“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47.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项羽部下的武将。沛公:刘邦。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你)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沛公于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

648.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里:故址在今南京市秦淮河之南。嫌猜:嫌疑,猜忌。

唐?李白《长干行》

649.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一斗:一斗酒。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

650.一举手一投足之劳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也。”

651.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如:好像。容:面貌。

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

65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白居易《琵琶行》

653.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后句写心情急切,墨未磨浓就急于写信。

唐?李商隐《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

65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约:约会。

宋?朱淑贞《生查子》

655.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无赖,意为顽皮。

宋?辛弃疾《清平乐》

65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自然的时序及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有利地势。人和:人心所向,团结一致。

《孟子?公孙丑下》

657.时运不齐,命作多舛

齐:济。舛chuǎn:差错。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658.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后一“算”字,现常作“误”。机关:权术。卿卿:古代夫妻或朋友间的爱称,这里有讽刺意味。

《红楼梦》第五回

659.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忍耐,容忍。乱:败。大谋:大事。

《论语?卫灵公》载孔子语

660.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为:实际去做。行:走。至:到达目的地。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二十七》

661.功难成而易毁

宋?欧阳修《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许公墓志铭》

662.人生十年曰幼,学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

曰yuè:称。学:开始学习。弱:体未壮。冠:男子二十加冠。室:妻。强:智深力强。仕:做官。艾:老。服:做。耆qí:老。指使:可指导别人。传:传给子孙。耄mào:老。

《礼记?曲礼上》

66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白驹:骏马。忽然:时间。很短。

《庄子?知北游》

66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须臾yú:极短暂的时光。无穷:没有尽头。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65.天下无有不散筵席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66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二卷

66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68.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两句写船边浪花如雪,似乎有意千里相随;岸边桃李鲜花盛开成行。

南唐?李煜《渔父》

669.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山行:到山里去,指游山。吹断句:把下了好久的雨吹散了。

宋?苏轼《新城道中》

67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劳累身体。

唐?刘禹锡《陋室铭》

67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67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673.独驾一舟千里去,心与长天共渺

渺:远。

宋?秦观《念奴娇》

674.闲云野鹤,无拘无束

《红楼梦》第一百十二回

67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俗韵:韵,即气质,性格;适应世俗的气质和性格。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

676.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黯àn:心神沮丧的样子。销魂:悲伤愁苦的样子。别:离别。

南朝梁?江淹《别赋》

67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78.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句:以浮云的来去无定比喻游子的心意。落日句:落日徐徐而下,似有所留恋,用以比喻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

唐?李白《送友人》

67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踏歌声:边唱边行而来。

唐?李白《赠汪伦》

680.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尊前笑不成:尊,酒杯;举杯道别,因感伤而挤不出笑容。

唐?杜牧《赠别二首》

68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那堪:哪里能够经受得住。节:时节。

宋?柳永《雨霖铃》

682.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茕qióng茕:孤独无依的样子。独:一作“孑”,单。吊:慰问。

晋?李密《陈情事表》

68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唐?白居易《琵琶行》

684.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偷灵药:神话传说嫦娥偷吃了后羿的灵丹妙药,奔月成仙。意谓嫦娥在月宫中夜夜孤独地面对碧海青天,一定会后悔当年偷吃了灵药。

唐?李商隐《嫦娥》

685.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宋?苏轼《木兰花令》

686.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灯花:灯心的余烬,爆成花形。瘦尽:犹剔尽。这两句描写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

687.可憎者人情冷暖,可厌者世态炎凉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岁时》

古代诗文名句简注(下)_第1张图片

688.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宋?唐琬《钗头凤》

689.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690.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兰芷:香草。

汉?刘向《说苑?杂言》:“~,则与之化矣。”

691.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咸鱼。肆:店。

汉?刘向《说苑?杂言》:“~,亦与之化矣。”

692.以俗传俗,以讹传讹

讹:错误。

《红楼梦》第十七回

69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拘:局限。虚:同“墟”,指井蛙所生活的地方。笃dǔ:限制。

《庄子?秋水》

694.进退惟谷,冰炭在怀

进退惟谷:进退都处于两难境地。冰炭在怀:冰和炭两种不相容的东西同在心头。比喻处境艰难。

唐?刘禹锡《为杜司徒让度支盐铁等伎表》

695.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撞打头风

意为不幸中再遭不幸。

明?洪《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

69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倚:依靠,依赖。伏:潜伏。

《老子》五十八章

697.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极细小的事情。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698.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699.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贪痴:贪心狂妄。蛇吞象:比喻以细小而欲图强大。螳捕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700.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囊空:口袋空,即没有钱。看kān:看守。

唐?杜甫《空囊》

70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营营:指为生计劳碌奔忙。

宋?苏轼《临江仙》

702.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

703.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尚书?泰誓上》

704.天生万物,唯人为贵

《列子?天瑞》

705.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上》

70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707.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精于物者:精通某一具体事物的人。物物:管理这一具体事物。精于道者:精通各种事物之理的人。兼:兼理。兼物物:能同时管理各种事物。

《荀子?解蔽》

708.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番之榻

物华天宝:万物的精华都是天然的宝贝。龙光:宝剑的光芒。牛斗:牛宿和斗宿二星。人杰地灵:杰出的人物往往生于灵秀之地。徐孺、陈蕃:均东汉人,陈为太守,不接宾客,惟徐来特设一榻,徐去则悬之。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709.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指无形的或未成形质的东西。形而下:指已成形质的东西。

《周易?系辞上》

710.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

711.《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阳春》:古代楚国歌曲名,是较高级的音乐。和hè:唱和。寡:少。盛名:很高的名声。副:符合。

《后汉书?黄琼传》

712.名存实亡,失其所业

名:名目,名义。实:实际。所业:所从事的职业。

唐?韩愈《处州孔子庙碑》

713.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71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蹊xí:田中脚步踏成的小路。意谓桃树李树不向人打招呼,但人们因它的花果而争相趋往,致使树下走出了一条路来。

《史记?李将军列传赞》引谚语

715.澄其源者流清,混其本者末浊

澄dèng:使液体里的杂质沉淀下去。流:下游的水。混hùn:同“浑”,使浑浊。本:本源。末:水的尽头。

《后汉书?郎传》

716.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本:根。渴:干涸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八回

717.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安:哪里。傅:通“附”,附着。

《左传?僖公十四年》载虢射语

718.薪不尽,则火不止

薪:柴。

《战国策?魏策三》

71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知:通“智”。

《周易?系辞上》

720.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窥:看。蠡lí:瓢。

《汉书?东方朔传》

721.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太山:秦山。

《冠子?天则》

722.目有昧则视白为黑,心有蔽则以薄为厚

昧:眼力不明。蔽:遮掩。

宋?苏轼《明君可与为忠言赋》

723.过犹不及

意谓事情过了头和赶不上同样不好。

《论语?先进》载孔子语

724.欲速,则不达

《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25.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不俱生:不能都活命。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26.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则:能。

《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727.冰炭不同室,粉墨不同橐

橐tuó:袋子。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立言上》

728.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

大羹:即太羹,古代用来祭祀的不加作料的肉汤。至宝:最珍贵的宝玉。瑕:玉的疵病。秽:污浊。大简:指文章高手。不好:犹言“败笔”。不巧:不巧妙的作品。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

729.荆岫之玉必含纤瑕,骊龙之珠亦有微

荆岫:荆山的峰峦。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相传战国卞和得玉于此山。纤:细小。瑕:玉的疵病。骊龙之珠:一种珍贵的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毛病,疵点。

北齐?刘昼《刘子?妄瑕》

730.小疵不足以损大器

疵:小毛病。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731.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若:好像。

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73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腐:臭败,腐烂;一说积垢。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被虫蛀蚀。原作“蝼”,从《意林》引文改。

《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

73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塞:堵塞。止:阻止。

唐?韩愈《原道》

734.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制:克服。

《后汉书?臧宫传》引《黄石公记》

735.太刚则折,太柔则废

折:有挫折。废:不能成事。

《汉书?隽不疑传》

736.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

《孔子家语?六本》

737.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否pǐ:凶。泰:吉。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

73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739.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亏:缺。溢:泛出来。

《红楼梦》第十三回

740.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尝一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鳖biē:甲鱼。luán:切成块的肉。镬huò:古代无足的鼎,炊具。调:味道。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741.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甲子:年月。

宋?唐庚《文录》

742.见微而知著

著zhù:显著。

宋?苏洵《辨*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

743.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744.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

745.民人以食为天

《汉书?郦食其传》作“民以食为天”。天:指所依靠。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746.从今认得归田乐,何必桃源是故乡

桃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

宋?李之仪《鹧鸪天》

74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4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以:用。规:圆规,画圆的工具。矩:曲尺,画方形的工具。

《孟子?离娄上》

749.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绳:木匠划线用的墨线。砺lì磨刀石。利:锋利。

《荀子?劝学》

古代诗文名句简注(下)_第2张图片

750.画虎不成反类狗

类:像。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者也。”

751.黔驴之技,技止此耳

黔:今贵州。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鸟兽》

752.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奉:尊崇。

《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

753.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爱:仁慈。寡:少。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754.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中zhòng:适合。高:推崇。

《商君书?君臣》

755.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弗:不。悖bèi:错误。持:掌管。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756.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俗:风俗。

宋?苏辙《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之一》

75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恢恢:非常广大。疏:指网眼稀疏。失:漏掉。

《老子》七十三章

758.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意谓任你心如铁石坚顽,终逃不出洪炉似的法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759.诛不避贵,赏不遗*

诛zhū:惩罚。遗:漏掉。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十一》

760.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劝:勉励。

隋?王通《文中子?立命》

761.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书:文字的记录。尽:表达穷尽。言:言语。

《周易?系辞上》

76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书:文字。形:表现出来。

汉?扬雄《法言?问神》:“~。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763.诗品出于人品

清?刘熙载《艺概?诗概》

764.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害:妨碍。逆:揣测。意谓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孟子?万章上》

765.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缀文者:作者。观文者:读者。披文:分析文章。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766.三分诗,七分读

原意是说诗作不佳,要靠朗诵来取胜。现在用以说明诗要讲究朗读,用心体味。

宋?周密《齐东野语》:“昔有以诗投东坡者,朗诵之,而请曰:‘此诗有分数否?’坡曰:‘十分。’其人大喜。坡徐曰:‘~耳。’”

76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领风骚:为诗坛之首。风骚:《诗经》中国风和《楚辞》中《离骚》的合称,

此处指诗坛。

清?赵翼《论诗五绝》:“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76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诗经》共三百零五篇,“三百”是举其整数。蔽bì:概括。思无邪:语出《诗经?鲁颂?篇》。“思”本是虚词,无义,此处指思想。“无邪”即不邪恶。

《论语?为政》载孔子语

769.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白:李白。不群:杰出。

唐?杜甫《春日怀李白》

770.子美集开诗世界

子美:杜甫,字子美。

宋?王禹《日长简仲咸》

771.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志:指思想感情。本:依据。乐器:即器乐。从:伴随。

《礼记?乐记》

772.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敷陈:详细叙述。

宋?朱熹《诗集传》卷一注

773.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彼:那个。此:这个。

宋?朱熹《诗集传》卷一注

774.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宋?朱熹《诗集传》卷一注

775.义典则弘,文约为美

典:指合于常道。则:就。弘hóng:弘大。约:简要。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

776.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777.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乐府:指戏曲。意谓戏的开头要象凤头一样的漂亮、俊秀,中段要象猪肚一样的饱满、浩荡,结尾要像豹尾一样的有力、响亮。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载乔吉语

77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精:神。骛wù:驰。八极:喻极远之处。万仞:喻极高之处。意谓诗人进行艺术构思,不受时空之限制而驰骋无边。

晋?陆机《文赋》

779.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心源:构思的源泉。

唐?贾岛《戏赠友人》

780.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苦吟》:“~。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781.辞约而旨达

辞约:言辞简约。旨达:意旨显明。

《世说新语?文学》

782.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词源:文词来源,指文思。笔阵:笔法阵势,指行文气势。上句说文思浩瀚,如三峡之水。下句说书势纵横,独扫千军。

唐?杜甫《醉歌行》

783.惟陈言之务去

唐?韩愈《答李翊书》:“~,戛戛乎其难哉!”

78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合:应当。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

785.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宋?陈师道《后山居士诗话》:“永叔(欧阳修)谓~也。”

786.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宋?张炎《词源?咏物》:“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

787.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按古:因袭前人。匠心:造意。独妙:发挥独创性。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三《孟浩然》:“学不考儒,务掇菁华;~。”

788.诗不可无为而作

无为:无目的,无意义。

清?薛雪《一瓢诗话》二十:“~。试看古人好诗,岂有无为而作者?无为而作者,必不是好诗。”

789.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经:织物的纵线。纬:织物的横线。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790.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兴:引起。义:指作品里所表达的意义。观:示人,体现。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791.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以:依。物:事物。迁:变化。发:抒发。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

792.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笼:笼罩。形:指文章。挫:折挫。挫万物句谓把万物收束于笔下。

晋?陆机《文赋》

793.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片言:一句或几句。居要:处于关键地方,点明题意。警策:精炼扼要而含意深切的文句。

晋?陆机《文赋》

79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79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96.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东坡之酒,赤壁之笛,~。”

797.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唐?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798.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宋?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其模信他人,谓之奴书。”

799.凡书画当观韵

书画:书法绘画。韵:神韵。

宋?黄庭坚《题摹燕郭尚父图》

800.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

要:要领。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字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

古代诗文名句简注(下)_第3张图片

801.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

802.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即画外之画也

白:空白,好画面上笔墨不及之处。

清?华琳《南宗抉秘》

803.丹青难写是精神

丹青:绘画。

宋?王安石《读史》:“糟粕所传非粹美,~。”

804.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春色:指容貌。伤心:指怨恨的内心感情。两句意谓画容貌容易,画感情难。

明?汤显祖《牡丹亭?写真》

80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806.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

乐:音乐。郁于中:闭结于内心之中。泄xiè:发泄。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807.《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阳春》:高等的乐曲。和hè:唱和。《巴人》:粗俗的曲调。下节:低下的品节。

晋?张协《杂诗》

808.心哀而歌不乐,心乐而哭不哀

《淮南子?缪称训》

809.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落梅花:即笛曲《梅花落》。

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810.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唐?杜甫《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811.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砌:阶沿。

唐?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81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琵琶四弦,大弦最粗,又叫粗弦。嘈嘈:形容声音粗壮厚重。小弦:细弦。切切:声音细微急促,私语:低声交谈。大珠句:形容弦声清脆,如珠击玉盘。

唐?白居易《琵琶行》

81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后两句形容乐声突然高亢激昂。

唐?白居易《琵琶行》

814.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竹枝:即《竹枝词》。声咽:《竹枝词》声调凄切,犹如人之呜咽。一时:一齐。

唐?白居易《竹枝词》

815.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吴地所产的丝和蜀地所产的桐,二者是制乐器的良材,此处指箜篌。张:张弦演奏。高秋:秋高气爽。空山句:箜篌声在山中回旋,行云也似倾听乐声而停留不动了。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81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这两句描写天上女娲听见箜篌声,竟忘记补天而使石破天惊,秋雨骤下。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817.如怨如慕,如诉如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袅袅niǎo:形容声音延长不绝。缕:细线。

宋?苏轼《前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818.有备无患,亡战必危

亡:忘。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819.安不忘危,治不忘战

唐?张九龄《治府兵第七章》

820.春秋无义战

义战:正义的战争。

《孟子?尽心下》

821.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置:任用。不善:不当。涂地:指肝脑流在地上,形容惨败。

《史记?高祖本纪》

822.欲治兵者,必先选将

唐?张九龄《选卫将第八章》

823.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同:干预。

《孙子?谋攻篇》

824.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疾:行动迅速。徐:舒缓。侵掠:攻击。

《孙子?军争篇》:“~,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825.不战而屈人之兵,百战百胜,善之善者也,

善之善者: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孙子?谋改篇》

826.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宋?苏洵《心术》:“凡战之道,~。”

827.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撼:摧毁。岳家军:岳飞的军队。

《史纪事本末》卷七十

828.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兵:用兵的上策。伐谋:破坏敌人的计划。伐交:破坏敌人同盟国的邦交。伐兵:攻打敌军。意谓用兵的上策是用不战而胜的方法。

《孙子?谋攻篇》

829.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常:固定不变。因:依据。神:用兵如神。

《孙子?虚实篇》

830.穷寇勿迫

穷寇:陷于绝境的敌人。迫:追逼。

《孙子?军争篇》

831.以逸待劳,兵家之大利也

逸:安逸。劳:疲劳。

宋?欧阳修《言西边事宜第一状》

832.兵贵神速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833.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无备:没有准备。不意:意想不到。

《孙子?计篇》

834.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之形:水流动的方式。趋下:向低处奔流。兵之形:用兵的规则。实:指敌军坚实之处。虚:指敌人的弱点。

《孙子?虚实篇》

835.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之:他,指军队,兵卒。亡地、死地:必死之地,极其危险之处。

《孙子?九地篇》

836.祸莫大于轻敌

《老子》六十九章

837.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纵:释放。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载先轸语

838.死诸葛走生仲达

诸葛:即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三国魏之大将。此句说诸葛亮用兵之法使司马懿极其畏惧。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83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打第一通鼓,指战斗开始时。再:指第二通鼓。三:指第三通鼓。竭:竭尽。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彼竭我盈,故克之。”

840.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百可以对千,千可以对万,万可以克天下

奋死:拚死而战。克:战胜。

《韩非子?初见秦》

84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彼:指敌人。殆dài:危险。负:败。

《孙子?谋攻篇》

842.风马牛不相及

风:放,走失;一说雌雄相诱。意谓齐楚相去很远,马牛走失也有会跑到对方之地;一说马与牛不同类,雌雄不会相诱。

《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843.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凫fú:野鸭。胫:腿。续:加长。

《庄子?骈拇》

844.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庄子?庚桑楚》

845.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战国策?齐策四》

846.花不常好,月不常圆。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

明?于谦《昔有<莫恼翁>曲,予因效之,改为<翁莫恼>,聊以调笑云耳》

847.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

走:归。恶wù:恨恶。欲:要,需要。之:它,指水。然:这样。

《吕氏春秋?季秋纪?审己》

848.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则鸟兽归之

《荀子?致士》

849.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芷zhǐ:香草名,即白芷。芳:香。

《荀子?宥坐》

850.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丘:土山。首丘:传说狐狸死时总把头向着它所生长的土丘。

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

851.猛兽不群,鸷鸟不双

群:指结群而行。鸷zhì鸟:凶猛的鸟,如鹰、之类。双:指双飞。

《淮南子?说林训》

852.针虽小,入水则沈;毛虽大,入水则浮;性自然也

沈chén:同“沉”。

《意林》引《秦子》

853.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54.唯有落花无俗态,不嫌憔悴满头来

唐?刘禹锡《陪崔大尚书及诸阁老宴杏园》

855.枯木逢春,萌芽便发

清?魏安子《花月痕》第一回

856.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

导:开导,引导。

《意林》引《成败志》

857.弱之肉,强之食

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

85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诗人自喻。两句意谓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刘在宦途之中屡遭挫折,此两句诗显出他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不因蹉跎而忧伤。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59.天涯何处无芳草

宋?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

860.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宋?苏麟《断句》

861.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水浒传》第十八回

86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金玉:比喻美好。败絮:比喻无用的东西。

明?刘基《卖柑者言》

863.大海浮萍,也有相逢之日

浮萍:水面浮飘不定的草。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86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合抱:两臂转拢,形容树的粗大。毫末:极细微。

《老子》六十四章

865.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累土:一堆土。

《老子》六十四章

866.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辞、厌:均是“拒绝”的意思。

《管子?形势解》

867.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仞rèn:八尺。亏:欠,差。篑kuì:盛土的筐。意谓造九仞高的山,因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

《尚书?旅獒》

868.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

《意林》引《太公金匮》

86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蝼蚁:蝼蛄、蚂蚁。突隙:烟囱的裂缝。烟:一作“”biāo,迸飞的火焰。

《韩非子?喻老》

870.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南唐?冯延巳《蝶恋花》

871.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

弹泪:清明前后多雨,桃花瓣上颗颗雨滴似泪珠满挂。

清?郭《积雨》

872.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

宋?林逋《相思令》

873.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迥jiǒng: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874.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唐?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87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溶溶:形容月色柔和温润。

宋?晏殊《寓意》

87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几时有: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

宋?苏轼《水调歌头》

87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

878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意谓月色皎洁,微风清凉,这么好的夜晚怎么度过呢?

宋?苏轼《后赤壁赋》

87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应当。凌:登上。两句写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周围的其它山峰便都在脚下了。

唐?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80.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天下:觉得天下很小。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88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又作“忽然”。梨花:梨花色如雪,此处以花形容雪。这两句写塞外雪景如画。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8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瀚海:沙漠。阑干:纵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83.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唐?李益《度破讷沙二首》:“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884.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碛q@本指水中乱石,后引申为沙漠。梦犹懒:沙漠过于荒凉,梦中都不愿见到。

唐?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885.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王安石《泊船瓜州》:“~,明月何时照我还。”

88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陋室铭》

887.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瑟瑟:形容斜阳照水,波光闪动的样子。

唐?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88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连海平:长江下游,江面宽阔,与海相连,江潮高涨,江海不分。

共潮生:明月似乎是从海潮中涌出。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花》

889.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潋滟liàn yàn:水光闪动貌。

空蒙méng:雾气迷茫的样子。西子:西施。

淡妆:淡雅的装束。浓抹:浓艳的打扮。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890.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盘涡毂gǔ:盘涡,急流形成的旋涡。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四字形容急流形成的旋涡如车轮飞转。

秦地:指西岳华山一带。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891.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决:冲开。

唐?李白《公无渡河》

89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

893.春山叶润秋山瘦,雨山黯黯晴山秀

宋?杨万里《题黄才叔看山亭》

894.春山叶润秋山瘦,雨山黯黯晴山秀

宋?杨万里《题黄才叔看山亭》

89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因为。

宋?苏轼《题西林壁》

89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苏轼《水调歌头》

897.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寒砧zhēn:寒夜捣衣声。砧:捣衣石。

元?萨都剌《题扬州驿》

898.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千声:秋夜野外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899.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唐?李颀《古从军行》

900.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

宋?苏轼《乞开杭州西湖状》:“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代诗文名句简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