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5日到6月22日,法国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考。法国社会长期对各科高考生存有刻板印象:想到理科考生,脱口而出的必为“学霸”、甚至“爸爸的乖儿子”;文科考生呢?不过是“波波族”、不切实际的“梦想家”;经济社会科考生则是“万精油”,对啥都不太感冒;而选择技术类管理科的考生,则是“一无所长”的差生。
法国高考共分三大类:普通高中会考(le baccalauréat général)、技术类考试(le baccalauréat technologique)和职业高中会考(le baccalauréat professionnel)。其中,普通考试又分为理科 、文科和经济社会科。
法国社会长期对各科高考生存有刻板印象:想到理科考生,脱口而出的必为“学霸”、“精英”、甚至还有“爸爸的乖儿子”;文科考生呢?不过是群“波波族”、不切实际的“梦想家”;经济社会科考生是“万精油”,对啥都不感兴趣,而选择技术类管理科的考生则是“一无所长”的差生。
法国《世界报》采访了几位不同专业的高中生,让我们来听听他们如何解释自己的选择:理科尖子难免“狭隘”、文科听起来很酷、经济社会学科好到足以洞察社会、职业高中会考生是职场“小灵通”。
普通高考:富足考生的选择?
法国普通高考分三科:理科 、文科和经济社会科。大约三分之二家境优越的高中生选择了普通会考。相比之下,参加普通会考的贫穷学生比例仅为20%。通过普通高考的学生接下来会就读于公立大学或者私立大学校(grande école)。
理科生——“爸爸的乖儿子”
理科(le baccalauréat scientifique)考生一贯给人严肃、聪明、长期求学的学霸形象。统计数据显示,选择理科的多是家境优渥、能游刃有余地应付考试的“强者”:在参加普通高考、家境优越考生的群体中,选择理科比例为40%;在家境贫穷的考生群体中,这一比例仅为10%。
文科生——“大梦想家”
对文科(le baccalauréat littéraire)高考生埃米尔来说,文学意味着“哲思、历史”,以及“极大的阅读量”和写作。这个一头长发的年轻人对文科生的“固有劣势”很清醒:“一方面,人们觉得他们没什么真正的技能,不过是能耍嘴皮、会动笔杆。而且文科课程少,看起来很轻松。大家会觉得他们都是爱抽烟、多愁善感的闲人”。
面对文科生就业选择有限、薪资低的现实处境,18岁的埃米尔不无天真地说道:“我相信,所有的专业都是平等的,人们不应仅以收入高低分高下”。一个健康的社会既需要科研人员,也需要工匠和文学工作者,他平静地说道。
经济社会科——“垃圾桶”?!
经济社会科(le baccalauréat économique et social)被部分年轻学生略显夸张地视作“垃圾桶”专业:在他们看来,没有明确爱好的学生往往就选它。
17岁的经济社会科考生嘉德对这种偏见嗤之以鼻:她为自己的选择辩护道,经济社会科专业涵括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数学、科技、哲学),铸就了职场人的综合素养。
除了凸显经济社会科的丰富有趣,嘉德还不忘调侃其它科类的“缺陷”,而尖子生扎堆的理科自然在射程之内:“理科是有不少聪明的学生,但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往往局限在特定领域。不少学生被理科的高智商光环吸引,却不免最终有些许失望”。嘉德的职业计划,是考入巴黎政治学院,并从事新闻或公关宣传行业。
技术类管理科考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技术类考试共包含8个科目,其中科技类管理科考试(STMG)考生人数相比较众。如果说上述提到的经济社会科(ES)被戏称为“垃圾桶”,那么科技类管理科考试(STMG)在鄙视链中,地位可能比ES更低。例如,按照前面出场的经济社会科考生(ES)嘉德的看法,一般成绩不足以参加普通类高考的考生,才会选科技类管理科考试(STMG)。
但和下文即将说到的职业高中会考相比,STMG又显得“层次更高”,提供更多机会——STMG提供更多理论课、实习不是必修项目,因此成绩不佳、希望尽早投入职场的中产阶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STMG。
完成STMG考试后,学生虽然往往会选择高级技师文凭(BTS)、大学技术文凭(DUT),但同样也能继续攻读本科、硕士。
职业高中会考——“低人一等”?
事实上,家境优越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职业高中会考——后者早已成为成绩差+贫穷学生的“大本营”。19岁的史黛西是家中唯一念完高中、且打算继续工作的女性(家中其他女性皆为主妇):“普通高中会考是为那些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准备的 [...] 他们学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而且有点被护得太好了。在职业高中,我们只学非常实用的内容,一切为将来的工作服务 ”。
18岁的诺亚早就想好在服务业工作:“这个行业几乎养活了我身边所有的人。普通中学毕业会考是为那些有资格专心学习的人准备的。对我来说,比较实际的是早日开始工作。”
不少普通高中会考生认为“职业中学会考就是“低人一等”、“只有差生才会参加”。但从另一方面看,职业高中学生早早地获得了实习机会,且职业教育致力于快速培养适应未来职场的学生,这一点在雇主眼中颇具吸引力。21岁的史蒂文就得以在餐饮、数字系统、工业设备维护等行业试水,并最终选择了家政服务业。
当心中已经有明确目标,不再为未来职业犹疑时,职业高中会考更是个好选择。热爱服装设计专业的赫敏就热情地建议大家,如果你不擅长读书考试,一定别灰心:正确的心态,是放下“唯有读书高”的成见,潜心在职业高中找寻适合自己的行业,而不是心烦意乱地随意将自己打发,选择一个“还行的专业”。
“身边人和学校顾问总劝我参加普通会考,怕我错过更好的机会”。当亲人担心职业高考令孩子“贬值”,想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服装设计的赫敏却焦躁地担忧“成天坐着听课”会使自己“失去创造力”。目前,赫敏已经被巴黎国立高等应用艺术学院录取,在她热爱的行业继续深造。
在职业高中同样存在不同“等级”的专业——“家政服务”(services à la personne)是大热之选,并提供直接的工作机会,常常出现120-140人争夺18个席位的情况;管理却乏人问津,因为企业倾向于聘用BAC+2或3以上的大学生。
不过,不少早慧的少年人也认识到,选专业这事远远超出了他们和父母的掌控范围——这不但取决于学习成绩,还受其家庭的社会阶层、文化资本影响。正如16岁的柏琳娜不无清醒的观察,不少事都是“命中注定”:“学校理科班里不少人都来自优渥的家庭。我父母从来没在科目选择上指导过我,但显然不少有高学历父母的同学早就对未来有了想法。”
不仅如此,法国教育系统尽早开始对学生进行“分流”的做法也惹过争议:一些成绩欠佳的学生往往初中甫毕业就被推向职业高中,或是考取职业教育证书。在变数较大的14、15岁年纪,他们在尚未找到动力或是充分发掘自身潜力之前,就不得不提早进入职业快车道。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几名高中生在为自己的专业破除偏见时,还不忘挑剔他人专业的不足。对这些心高气傲的年轻人来说,外界偏见的重量似已超过了他们对自身的认可。人生本就参差多态,不同能力、性情对应不同职位,没有必要因为天赋或后天条件而自轻并同时轻视别人。谁又能真正比谁高一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