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

读人_第1张图片

​  周六的晚间,我和爱人喜欢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每周准时观看台上的美女帅哥及他们的才艺,还有孟非溜溜的口才,最大的乐趣却是:读人。

  台上的嘉宾一出场,我们俩就开始猜测其年龄,工作,学历,性格特征,家世背景等,然后等vcr一条条的播出来加以佐证,大部分都猜不错,当然也有极少数是猜不透的。

  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一颦一笑无时无刻不在透露着他的个人信息,就像仪器下的DNA,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而且不可复制。等到有了足够阅历的时候,你就具有了这项功能。比如,看一个人的身材,就读出了他的自律和毅力。身材好的人大都生活和事业稳定,正像人们常说的:你连你的身材都管理不好,如何去把控自己的人生?!

  读人与被人读,是灵犀的碰撞与融合,就像读书,也其乐无穷。

  初次见面的刘姨,当时正和老妈在小区里遛弯,清清爽爽,利利落落的一个老太太。年岁虽高,面皮倒还白净,五官也很周正,可以看出年轻时该是一个标志的美人。深秋季节,我出门时戴了口罩,冲她笑笑,礼貌地喊一声“姨”。

  “这是你闺女啊!”声到手到,正怀疑她的手就要碰到我的耳朵,要干嘛?

  哦,天色已晚,路灯昏暗,可能是刚才戴口罩的原因,要亲自动手摘掉我的口罩看个清楚。

  这确是一个麻利,热辣,凡俗的邻家大妈,极具行动力。待我明白了用意,赶忙主动摘掉。看她仔仔细细端详了我片刻,从头到脚,又从脚到头。那眼,就像x光机透视一般。

  “真好,真好,比你还好,你有贴心小棉袄!”语气里满是羡慕,同时才收回那目光。这目光,是中老年人久经修炼的,如同闪闪发光的火眼金睛一般。

  转身道别的时刻,感受到了古稀之年的女人的不同眼神,一个满足,一个羡慕。身为母亲的我感受得到,刘姨多想有个闺女。平时她肯定没少听老妈的絮叨,女儿如何如何……后来听老妈说,她老伴早早走了,两个儿子、媳妇工作都忙,平时很少回家,唉,果然是个寂寞的老人,和我的猜测很多相合。

  最近小区里有个盛传的故事,真人真事。这家的孩子两岁多就走失了,三十年过去,通过寻人栏目,通过DNA比对,终于亲人相认团聚了。见到的人们都说,老张的儿子太像他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是的,这就是亲人之间不需要检验的凭证了,一眼辨真伪。

  年少时流行的一首歌《读你》,“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那是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特有的情怀,至真至纯。

  人到中年后,后天的影响对容貌也至关重要。忘记了哪个作家曾写到晚年时期的沈从文,面容和善,慈眉善目,且无须,与青年时期的模样大有改变。大凡历经沧桑又修炼得心如止水,才能得到此般模样。这就是人们说的相由心生。

  心灵相通的老年夫妇,到了晚年,他们的面容也变得极为相似,更令人惊奇的是,默契度高的老夫老妻在一个人走后,另一个也会在不太久的日子里跟随而去……

  年过半百,我们回头看看,年轻时流过的汗水,走过的路,读过的书,无一不印刻在我们的血脉里,成就着现在的你我。或许,这些客观的主观的因素变化,又成了另外的一个你。

  别无选择,我们只能把握当下,珍惜当下。

读人_第2张图片

  作者简介:

  付超,喜爱读书,2007年初学写作,有作品在《齐鲁晚报》、《当代矿工》等报刊杂志刊发。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分享快乐,见证足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