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与子的爱恨情仇

昨晚看了一部美国电影《母与子》,完全是从女性视角演绎的细腻而深刻的影片。看后不由得心潮澎湃。因为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也常常上演。故事的女主人公50岁了还单身,因为忘不了14岁时生下的交由别人领养的女儿,她一直生活在悔恨、自责和痛苦之中。这个女儿表面坚强,独立,很早就决定不生育、不结婚,17岁就在境外做了结扎手术,但却反复离开和返回生母所在的城市,却又不敢主动相认。

电影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作为切入,14岁未成年少女未婚先孕把孩子顺利产下,送去给别人领养……这样造成了一个问题:未成年母亲深深的忏悔。这导致了她不能与母亲建立很亲密的关系,进行很好的沟通,因为母亲当初作为监护人替她签字并对孩子做出处理,导致母女俩的感情非常淡漠,很少沟通,彼此都不快乐。母亲甚至更亲近女佣,直到母亲去世她都不知道母亲把自己家传的项链赠予了女佣的孩子。而作为一个未成年的未婚妈妈,自己走过的也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直到她的丈夫出现,给她鼓励去寻找自己的孩子。

其实在我的工作中曾经就碰到过一些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外地的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孕足月了,她的小男友就是同班同学,她的父母离异,她的父亲签字、手术后就走了,术后新生儿就交给一对不孕的夫妇收养了。那个小女孩天真、幼稚的小脸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心生怜惜。未婚先孕、未成年的妈妈唯一的出路便是把自己亲生骨肉转手送人,生生地别离。在她的心底是否有一道深深的疤痕,时不时地会被揭开,流出汩汩的鲜血?电影中的那位母亲在她得到自己亲生女儿的信的时候,女儿因产时大出血已经离开人世一年多了。这让那位母亲深深地绝望,自己的骨肉一辈子都没机会见一面,这无疑是老天爷对这些可怜的未婚先孕的妈妈的惩罚。

而她的女儿的一生也是极其悲惨的。一个从小就被寄养在别人家庭长大的孩子,内心是多疑和敏感的,她随意搬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更好的生活而不依靠任何人,即使邻居善意的送去问候,她也会保持一个礼貌性的微笑但始终存在着距离感和冷漠,她和老板发生关系,自己一个人去做妇科检查,当得知自己怀孕了,便离开了那个地方和男人,一个人孤单地度过孕期。她17岁去境外做结扎、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直到孕育生命的过程让她才一点点放过自己,尝试着寻找生母并原谅了她。

不过她太过倔强,明明合并“前置胎盘”,医生告诉她需要在预产期前手术终止妊娠,她依然要试产。胎盘堵在产道的大门口,这如何能够生得出来?最终还是做的剖宫产。因出血过多,她最后赌输了,没能过这道鬼门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眼睛还睁得大大的,可能没能见到亲生母亲感到非常遗憾。也许她是在走那条母亲走的路……用生命去换取自己对母亲的谅解。

这是美国电影,反映了美国一小众人群的现实。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也总能碰到这样一些未婚先孕的妈妈,人们总是喜欢拿有色眼镜看她们,却不知道她们的身上已经背负了太多的枷锁,她们的生活毫无乐趣、生机,她们的人生显得苍白无力、毫无价值。我们追根求源后往往发现这些未婚先孕的妈妈们都有着破碎的家庭,父母的离异,家庭的撕裂。因此,要想减少未婚妈妈的数量关键是建立和谐的家庭生活。这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做母亲的责任。给所有的孩子创造一个快乐、健康成长的环境。

母与子的爱恨情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与子的爱恨情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