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字得其法,如虎生羽翼

文/一刀斋

练字得其法,如虎生羽翼_第1张图片
图源自呼葱觅蒜

字最重要需有骨相。

骨相庄严,物华冉冉。

有时见到一位老人,年已耄耋,却仍然觉得她很美,脸上有年轻时的影子,有岁月沉淀的透彻。

这是她天生就的一副美人骨。即便皮相松弛,骨相却始终不改。

那么对于字来说,骨相就是字的结构,皮相则是个人特异的风格。

结构失之毫厘,意境也就差之千里。

所以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人写的字,远看挺不错的,清清秀秀。却架不住近瞧,单个字拎出来,总立不住。这就是字的结构不稳当。

字的根基要定,如人生天地,立身坦荡。骨要横平竖直,撇捺不可随心所欲。

而楷书能正骨。

如同未学走如何能跑。楷体是立字之本,是根基。汉字是方块字,讲究横平竖直和藏锋。

想要立住字的架构,楷书是必得要练的。我自己是先练了楷书,再是行楷,最后才是行书。

至于如何进阶到下一级,就要看各人的悟性高低。

切莫求快,先去练行书,往往行书的飘逸你学来了,却因为结构不稳、分寸难握,非但不能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反而字体浮若飘萍、散若流沙。

一旦形成了不好的用字习惯,再想正回来就要多花些工夫。你看人家武侠世界里,往往能武学精进、道法通彻之人,都是一开始全无任何门派功底或自废武学的,如同白纸一张,任你挥洒着墨。

既说到此,不得不提一提字帖。有质量的字帖如同武功心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风格走向。

市面上的字帖质量良莠不齐。不要图花哨,先选定一个人的风格。例如田英章的字就可练一练,直接买7000常用字最简单直接。

我看很多字帖的内容是申论、诗词、名人作品选段、佛经之类,可能是为了提高练字者的兴致。

其实不必要,一是汉字收录不全,不足以使字形触类旁通;二是字一旦好看了,写什么还不是由你。

常规的练字步骤是先摹后临。

摹,谓以薄竹纸复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拓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又称“写仿影”。

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学书必须摹仿,欲临碑必先摹仿,摹之数百过,使转行立笔尽肖,而后可临焉。”

摹是熟悉字的结构,了解字形走势,如何转圜勾连,是一个有意识的记忆过程。

很多人说一直在练字,却没什么长进,心灰意懒就放下了。原因就在于,他们止于摹写这一层。

摹写时万般轻松,自己写出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殊不知,摹写仍然摹的是他人的字、是他人的风格经历,并未化用成自己所有。

就像数学课上老师讲解题目步骤时你听的津津有味,觉得很好懂并不难,临到自己做却不会。因为你听课时是老师的思路,做题时却需要有自己的思路。

两者是一个道理。所以这就需要进阶到下一层——临。

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云:“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

而我认为,临又分形临和意临。

形临是帖在旁,目视其上。看着字的点画、结体和气势,仿照书写。

此时仅为形似。尚未脱出桎梏。

下面这几张图,是前阵练的,是形临。「不好意思,献丑了。」

练字得其法,如虎生羽翼_第2张图片
练字得其法,如虎生羽翼_第3张图片
练字得其法,如虎生羽翼_第4张图片

意临则是熟知字的笔力、态势、虚张,胸有成竹,不观帖而字乃出。

所谓意在笔先,而后下笔,则疾而有势。此时的字是神灵皆备,兼有自己所长。

是蕴化了多时习帖的心得,加之自身习性以及审美倾向所成。

练字得其法,如虎生羽翼_第5张图片
近日

至此时,骨相已有,再着意雕饰皮相。

护尾的角度、横折的力道、垂露竖还是悬针竖、偏旁的大小扁圆,都有讲究,最要紧是自然得法、协调一致。

如何雕琢——

许多人推崇说,硬笔书法临字最好直接临书法大家的毛笔字帖,欧颜柳赵的楷书,唐人小楷《灵飞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圣教序》等。

养成优良的审美标准,以便于形成自己风格的同时,会得妥帖调整字的皮相。

只不过直接去临书法字体,对练字者的观察能力和分拆能力有一定要求,不能全无功底。

所以留至此时方可开始,若前期冒进些,临不出万分之一的精髓,费工费时不说,岂不是凭生挫败之感,颓人心志。

故可当做是想要精进完善之拓展,留心即可。

如脱胎换骨。


浅谈自己练字以来一些小小的想法,如有错处,还望多多指摘包涵。

你可能感兴趣的:(练字得其法,如虎生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