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杉读书录(6)爱上,语文——观《爱上语文》系列节目摘要

晨杉读书录(6)爱上,语文——观《爱上语文》系列节目摘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几天每天一集王崧舟教授的《爱上语文》,至今日终于听完。从第一集开始做相关摘要和记录一些感受。

听第一集:以诗解诗。以诗解诗可跨越时间长河,追根溯源,找到文化现象的根,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的内涵。

站在中国文化现象的这个点去学语文,要成为文化的知音,要成为别人的知音,首先要成为自己生命的知音。这样的语文课这样上是真有意思,有意味,有意境,引人入胜,使我产生无限的思考。比如,怎样才是成为自己生命的知音?成为语文的知音?

那么有了学语文就是学文化,就是寻找文化的根这样的高度后我们如何解读一首诗词呢?基于一首诗词,要读懂意思,还得读出其背后的很多东西,那就要把一首古典诗词读厚,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纬度读厚它们,比如读与该诗词有关的评论,尤其是不同的观点精彩的评论,还要读诗人写过的与该诗相关的诗句,借其它诗句来破解所读诗词的密码,还要去读诗人,发现诗人的生命特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所读诗词为何这样写。这是从与该诗人词人有关内容的角度,把诗词读厚。还可以从别的纬度,跳出诗人词人,把纬度拓得更宽一些,关注时间长河中,那些写过相同关键词的不同诗人词人的作品。比如锁定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的“乡心”“故园”,去看看像杜甫,李白等诗人是如何写乡心和故园的,便能很快读懂纳兰的《长相思》了。

但是读厚一首诗词,不是读诗的最终步骤。还得学会跳出整首诗词的内容,从诗词中读到那个最珍贵的字才是读懂了诗词的灵魂。这个灵魂,可以跨越时空,仿佛我们就能真真切切地听见诗人的内心声音,看见诗人的内心世界的样子。于是读诗词的落脚点才又回到了读懂诗人其实就是读出自己,也就是王教授说的把诗词读活,读活就是把自己放在诗词中去读。所谓一词一世界,一字一人生。

记得有书里说过,其实大千世界,我们人所经历的一生大多数是相似的,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亦是一样的。读好了诗词中厚与薄,就是读懂了一个人,读懂了自己。而读懂了自己,才能更好地读懂诗词中的别人。

把不同人不同质的两首诗放在一起品读,比较其文字背后的味道,一个是重在理趣一个重在情趣。整合与比较,可以读出诗词更为有味的东西。

学习中国古典诗词,就是要学习语文中的文化意象,在文化意象的学习中,我们要有敏感的准确的文化意象捕捉力,去探寻文化意象的无限内涵,感受中国文化意象的魅力。而探索得的文化意象的魅力又使得我们的语文变得可爱起来,变得深刻绵长起来了。如此说来,文化意象的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使二者同观,其实二者也是相得益彰,是良性循环的,越是热爱和明了中国文化意象的魅力就越爱语文,而越爱语文学习就越是喜欢走进文化意象的世界里去。

因此我们要开阔文化视野,多纬度,多角度地关注文化意象的内涵,从掌握语言文字交流技能,到上升至品味古人精神境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寻找人类诗意的精神家园。

中国古典诗词是意象的语言不是词汇的语言,是情感的语言不是逻辑的语言。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用意象来说话。学习古典诗词其实就是从言到意,再从意回到言,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我们读诗读词,就是从言到象再转换到意的过程。诗人写诗写词则是从意到象再转换到言的过程。读诗的过程紧紧围绕意象,重现意象,再造意象。象的学习尤其重要,它打开了左右脑,是全脑型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是活跃的觉醒状态的积极的积累,而不是机械的死寂的消极的。

王崧舟教授说“其实,我们真正要转化的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只有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开阔,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高远,我们还原出来的意象才会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魅力。”如何才能更好地转化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呢?我想应该是读书。思考。修炼。

我们要把诗词的言转化成意的前提是对言的把玩推敲,诗人词人写诗写词喜欢推敲,我们读诗读词也要推敲,推敲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在推敲诗词的过程里。推敲诗词需要关注诗人词人的写作背景,围绕整首诗词的意境等来判断是“推”好一点,还是“敲”好一些。

“推敲”是无止境的,“推敲”是超越之美,专注之美,独立之美,思考之美,自由之美。“推敲”诗词,有着无限的魅力!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儿童诗的关注不算多,但王教授依然觉得儿童诗也需要推敲玩味,不能肤浅解读,应该多一点思考,理解其背后的深邃内涵。

学习语文要打开文学之眼,历史之眼,哲学之眼。那么在研读一首诗词时,也不能单纯把它与其它古典诗词割裂而学,要关注到与它同一历史之下产生的诗词,拓宽历史的跨度,理解特定历史时期诗人词人的形象,情感等。学语文要打开文学之眼是因为语文的美在于其本来就富有的文学魅力,因为有文学在,所以语文才丰富了。那么哲学之眼呢,话说文史哲不分家,只有我们在学语文时还再着眼于哲学点,我们才会读出语文无限绵长的深意,读出从个人的命运,联想到民族国家,再到人类的命运哲学意味。

学语文除了学文化,还要学做人,只有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我们才有可能读懂诗人们的伟大。爱上语文,其实爱上的是语文背后的人生,是语文背后那个大写的人。往往那些经典的的伟大的作品,最重要的是他们背后站着一个个崇高伟大的人,所以我们读懂读化读活了诗人的字句,每一首经典的古典诗词都能够用来滋养自己的人格,使自己的人格变得高尚一些纯粹一些美好一些。

学习语文就是让自己的人生最终获得诗意。诗意人生也是语文学习的人生价值。

苏轼的一生是写作的一生,是体验式的写作,他是这样活的所以后来人生也是这样写的,那么我在想:当我们在品读苏轼这样具有强烈现实感的体验式作品时,或许我们想达到苏轼那样的诗意人生,恐怕很难,甚至一辈子的修炼也不可能完成。苏轼的一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意栽花花不开”。他今天的作品,会成为明天我们的心灵鸡汤,是作者的意外之喜。人的情绪等心理反应是多变复杂的,没有终身的学习和反思,读再多的优秀作品,成长也是纸上空谈吧。

学习语文必将经历三重境界,立志,坚韧,超越。唯有立好志,贴地坚持,才有可能超越。语文才有可能学好。总之,学习语文,学好语文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过程,是“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气和坚持。


7月26日,《百家讲坛》的主讲嘉宾是: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

王老师主讲的是:《爱上语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杉读书录(6)爱上,语文——观《爱上语文》系列节目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