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搭建风险投资机构投后管理体系?_36氪

阅读原文

编者按: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投后管理的配备和体系相对还比较薄弱。本文结合作者在娱乐工场搭建投资管理体系的具体工作,分享个人观点。本文作者 宋鹏凯,原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娱乐工场(ID:YLGC_EW),36 氪经授权转载。

投后管理是 “融、投、管、退” 整个投资周期中的重要一环。投后管理一般覆盖从实际投资后,到项目完全退出的整个时间周期,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尽可能地从主动层面降低项目潜在风险,从而实现项目的保值增值。也正是因为投后管理的必要性,近年来各大投资机构,甚至于 BAT 等互联网投资部门,纷纷加大投后管理的力度,不断完善投后管理体系。

一个定位:以实现退出为导向的投后服务体系**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那么,不以退出为导向的投后管理,都是白费功夫。如果投资讲究的是买价好,项目优质,那么投后就是项目卖价好,客户规格高。因此,所有投后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项目高效高质量高收益的退出。

两个原则:风险监控 + 保值增值**

风险监控和保值增值,双管齐下。

风险监控作为两个原则中的第一原则,也就是尽可能地防止项目死掉,无论是因为客观因素还是主观作为。风险监控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其中财务状况、团队流失率是主要两大指标。

保值增值,一方面是不断协助企业完善商业模式,提高商业成熟度,提高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对接融资机构和资源,帮助企业尽可能地缩短成长周期,催熟企业链条发展。

优质的投后管理可以从各个维度帮助早期项目,对接各种资源,从而实现后期项目望尘莫及的高收益。

针对这两项原则,具体从以下五个方向开展工作。

五项手段:高频互动 + 分层管理 + 资源对接 + 资本对接 + 价值输出

1.高频互动

一般投资机构与被投企业往往是三个月一沟通,简单看看报表,更或是,小半年在走访一次。这种频次的互动多适用于中后期的创业公司,但是对于一般早期投资项目来说,这个频次是远远不够的。高频互动是以商业模式的完整性、基础运营数据、业务开展关键指标、融资进展及资源对接等为抓手(以下简称 “抓手数据”)开展工作,以上信息需要定期、标准化的进行信息、知识的沉淀。同时,高频互动,也是发现风险或者问题的一个窗口,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2.分层管理

凡事皆有轻重缓急之分,优先主次之列。抓手数据从而成为投后分层体系建立的基础。抓手数据结合该企业年度计划来进行分层评级。分层的目的一是针对优质项目全部倾注已有的资源和力量,二是针对落后项目尽快实现退出变现,三是针对中间项目制定战略及业务提升计划。同时,分层管理是接下来资源对接、资本对接、以及退出策略的基础。

3.资源对接

对于大多数财务投资机构来说,这一条往往仅是一句空谈。企业发展需要的资源往往是财务投资机构无法给以什么帮助的。对于多数早期项目,在业务模式以及方向规划方面都不太成熟,投资机构仅仅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是不足以填补早期项目的 “胃口”。因此资源对接得以实现的前提与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垂直于某一领域,做上下游的深度投资组合,投资机构可以掌握资源整合的话语权。如果只是撒花式投资,那么资源的力量无法集中,也就谈不上资源整合、资源对接的作用。因此,建立投资机构内部的垂直行业的投资生态组合是十分必要的。

4.资本对接

对于中早期创业企业而言,钱和资源几乎是所有创始人的心头大事。对于投后部门而言,对接资本方需要系统性对接,单点对接由于效率低,大多是不考虑的。所谓系统性对接,是需要对被投企业的领域及受众人群进行清楚划分,然后匹配到专业细分领域的投资机构或者融资顾问。例如某精品投行,虽然行业资历深厚,但是不一定是最适合你项目的融资顾问;而某些小的投行,一直专注于某一行业,如文娱产业,则可能更加适合的合作伙伴。

5.价值输出

投资是短周期行为,投后管理是长周期行为。投后管理团队在对企业的认知度上可能会高于投资决策人(如果投资机构只是将投后管理团队作为扫尾部门,那么也谈不上投后团队对投资企业的认知)。这里所说的价值输出,主要是指从商业模式以及投资逻辑两个方面对被重点投资的企业给予分析反馈,亮点精华沉淀总结,糟粕错误反馈总结,给予投资负责人一定程度的价值补给。具体形式包括:结合具体投资案例的某一领域分析研究、失败案例的总结汇报、投资退出的建议研究等。

随着这波创业大潮的兴起,投资机构的数量迅速增长,投资机构管理的项目池也是水涨船高。创业项目的增多使得被投企业脱颖而出的难度也在加大。因此,摆在投资机构面前的只有一条路,比拼投后管理内功变成了投资机构必不可少的关键本领。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不代表 36氪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4505.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转载】如何搭建风险投资机构投后管理体系?_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