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十五讲》整理——第二讲:爱琴和古希腊。

BGM:Eternidade - Hyubris

弁言:私人记录,舛误难免。

爱琴文化:

基克拉底文明(Cycladic):走向抽象、趋于构成性的装饰风格。

■《阿莫尔戈斯岛的女性偶像》:铜器时代早期作品,明快简洁。造型瘦长扁平,局部处理几何化(脸部趋于椭圆形,鼻子是拉长的金字塔形,脖子为圆柱体,躯体是长方形)。

■《弹竖琴者》:高度简约。

米诺斯文明(Minoan,B.C.3000-B.C.1500):表达对米诺斯世界的美的喜悦感受。

■宫墙壁画:线条流畅,色彩亮丽,写实描绘,受埃及艺术影响。

■《巴黎女郎》

■《公牛之舞》:侧面像占有主要地位,曲线起伏,动态感强。

■湿壁画《海豚》: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迈锡尼文明(Mycenaean):

■《狮子之门》:造型简洁明快、粗壮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式的装饰性雕刻。

■金器皿《华菲奥的金杯》:富有生活气息的场面十分生动,解剖关系处理精确。浮雕典雅精美,外壁浮雕呈环形布置。

古希腊建筑:

风格:多立克式(Doric)、爱奥尼亚式(Ionic)、科林斯式(Corinthian)三种,主要特征集中体现在石柱上,石柱一般包括柱基、柱身和柱首。

多立克式(Doric):最早出现的样式,朴素粗壮,无柱基,柱身由下至上逐渐缩小、中间略微凸鼓,柱身有凹槽,柱头上接方形的柱冠。

Eg:帕特农神庙

爱奥尼亚式(Ionic):精巧纤细,有柱基,柱身细长匀称,凹槽密且深,柱头为涡卷形,檐壁有浮雕饰带。

Eg:胜利女神神殿、厄瑞克修姆神殿

科林斯式(Corinthian):由爱奥尼亚式发展而来,有柱基,柱顶或柱首部分有花草集结状的装饰。

Eg:雅典的宙斯神殿

特色:山形墙(pediment)

古希腊雕刻:

古风时期(B.C.600-B.C.480):受埃及雕像正面性法则影响,人物正面直立,较为生硬。年轻男女的雕像呈现出一种被称为“古风的微笑”的表情。通常着色,但大多都脱落了,衣纹和头发的处理具有风格化的特点。此时期雕塑在逐渐摆脱古埃及模式的限制的过程中。

古典时期(B.C.480-B.C.330):已完全摆脱古风时期的拘束和装饰性,产生了写实而又理想化的人体雕像。

古典初期(B.C.480-B.C.450):

★《克里提俄斯(Kritios)少年》:一种中性的、更趋于自然主义的表情。

★米隆(Myron):《掷铁饼者》:最非凡的体育雕像之一。

古典盛期(B.C.450-B.C.400):侧重个性的刻画。

★波利克里托斯(Polykleitos of Argos):最理想的人体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1:7。从力学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解决了人体的重心和各种动态之间的关系。与菲迪亚斯相比,更偏向于形式上的探索。

作品:《持矛者》、《束发带的青年》

★菲迪亚斯(Phidias):主持设计了雅典围城的建筑。

作品:《命运三女神》

★古典盛期的后期:女性雕像出现。

★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擅长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与富有亲切感的日常生活气息相结合,风格柔美细腻。确立了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塑的艺术特征。

作品:《赫尔墨斯和婴儿酒神》

《尼多斯的阿芙洛狄忒》:身体形成一条S形的曲线,被称为普拉克西特列斯曲线。

古典晚期(B.C.400-B.C.300):

★利西普斯(Lysippos):创立了人体美的新标准,头和身体的比例为1:8。雕像开始带有沉思甚至痛苦的表情(或与当时希腊社会因长期战争而时间衰败的现实有关)。

作品:《休息的赫拉克勒斯》

希腊化时期(B.C.323-B.C.31):表现女性人体美(尤其是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维纳斯)的雕塑尤多。

■《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最早矗立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大海,可能是为了纪念海战胜利而立。

■《米罗岛的维纳斯》:作者可能是亚历山德罗斯(Alexandros)。各部分的比例几乎都蕴含着黄金分割律的美学。

■《拉奥孔》:作者为阿格桑德罗斯(Agesandros)、波利多罗斯(Polydoros)和阿塔诺多罗斯(Athanodoros)。采取了金字塔形的处理,两条扭动的巨蟒成为把拉奥孔及其两子连接在一起的纽带,三人的动作、姿态和表情相互呼应,层次分明。雕塑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等都在传达紧张而惨烈的悲剧气氛,歌德认为《拉奥孔》在雕塑语言上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古希腊绘画:

《哈迪斯诱拐珀尔塞福涅》:显现了自然主义的描绘倾向。

瓶画:

■几何风格时期(B.C.1100-B.C.700):希腊本土构成性装饰的体现。

■东方风格时期(B.C.750-B.C.600):受埃及、两河地区影响,出现了兽首人身像、植物纹样等。

■黑绘风格时期(B.C.700-B.C.500):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宛如剪影。

★埃克塞吉亚斯(Exekias):《埃阿斯与阿喀琉斯下棋》、《狄奥尼索斯渡海》

■红绘风格时期(B.C.500):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的细部再以流畅秀丽的线条加以勾勒。

★“柏林画家”(雅典著名的陶瓶画家,因其代表作现藏于柏林而得名):《诱拐欧罗巴》

■白底瓶画(B.C.5世纪后期):《赫尔墨斯将婴儿狄奥尼索斯交给林中仙女和老森林之神》

阅读材料:

《西方美术史十五讲(第二版)》丁宁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方美术史十五讲》整理——第二讲:爱琴和古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