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与信念《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不如说是:自我的救赎。为什么要救赎?因为还存有希望,希望可以让人渴望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这部影片,先是安迪被有理有据的被判无期徒刑,进入监狱。他知道自己是无罪的,他很清晰自己并没有杀人,这或许是他存有希望的来源。其他在监狱的人群,其实已经与安迪形成分别,他们不存在希望,甚至把监狱当做自己的家,对于他们而言离开监狱,会开始绝望,这不得不说一个效应——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一、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里面提到有人离开几十年生存的监狱之后,都不适应外面的世界;他们认为离开监狱就会失去生存的资质,于是郁郁寡欢,自杀身亡。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是一种长期被锚定化与体制性带来的症状。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影片中几乎无一例外,长期居住适应监狱生活的人都具备锚定化与体制性带来的固定观念。

二、希望与信念

安迪举动恰恰是存有希望的举动,不管是被同志强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去抗衡、去挣扎;尽管很多次都被三位同志得逞,但是他还是存有不屈服的表现,为此他也有获胜,最后依靠他的智慧与才能得到监狱管的重视。确实,他是一位银行家,对于理财精通,恰恰监狱管与监狱长都需要这种理财能力;监狱长想依靠安迪的头脑来为自己贪污进行密谋。监狱长的名言是:把灵魂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安迪依靠头脑获得监狱长与他交易的资格,同时用二十年挖开被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极限逃生。里面有一个细节,是安迪不断写信为监狱的图书馆获取赞助,这种不屈不挠在这个细节很能突出他存有希望的特质。

三、友谊与背叛。

安迪的老婆与情人在一起,让他愤怒,又让他克制,但还是走进了监狱。在监狱他收获了男人间的友谊,在帮助监狱管的时候,他说出条件:给同伴啤酒喝。安迪不喝酒,但他做的行为,收获了友谊、认同、支持。他们终于相会在太平洋小岛的阳光沙滩之上的时候,忍不住笑了。当找到真正杀死他妻子与情妇的证人时,本以为会很体面的就可以离开,但是监狱长是不会同意的;他杀了证人,让安迪无处体面的离去。但是他低估安迪对于希望与自由的能力,安迪靠自我救赎成功获取自由。

如果说这部影片的重点在什么地方,在我个人观点来看突出全部是在监狱中安迪发挥的种种特质上面延伸。

这部电影,让我们不时的想象自己在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中,自己充当什么角色呢?

仅仅安迪不断地多年的写信为图书馆增加购买书籍的资金,让所有监狱的人都能够学习、存在改变的机会,都是很多人难做到的。

虽说主角身上的特质,我们每一个人不一定拥有,但是存有希望、为自由自我救赎的精神,的确实年轻人应该学习的。

不然,或许我们也会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人群,被不断地体制性与锚定化。

我们看到监狱长打开安迪的《圣经》时,翻至那页正是《出埃及记》,这个章节描述了犹太教徒逃离埃及的过程。

最后,用圣经的一句话结尾:无论承受多么巨大的打击、多么绝望的境遇,都不可放弃希望、放弃信仰。

你可能感兴趣的:(希望与信念《肖申克的救赎》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