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原则》读书笔记

      《原则》的作者是美国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Ray Dalio),作者在本书中分享了自己42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内容涵盖为人处世和公司管理两大方向,浓缩了作者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学。本书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达利欧的历程,即达利欧的一些经历;第二部分是达利欧的生活原则;第三部分是达利欧的工作原则。

瑞•达利欧《原则》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阅读《原则》的整个过程中,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是觉得这本书像百科全书,可以当作实用手册常翻来看,并且要不断地实践应用。由于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包括坐车的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的,整个时间段跨越了有差不多三个月,这三个月内,我在工作中负责的项目在推进中,以及生活中断断续续地发生一些事情,让我得以一边看书中的原则,一边应用于实践,发现有时候看书慢点,让书伴随着自己成长也是挺不错的一种选择。

      《原则》这本书中的很多点触发了我,书中涵盖了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各种原则,这些原则成为某种“决策库”,成为决策中的标准。让我惊喜的是居然有人把繁琐的生活、工作中各种应该遵循的原则总结出来,并有条理地展示出来,这是一个理性的人才能够做到的。

       书中提到达利欧追求的是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受其影响,我也在工作中追求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我觉得这是非常实用的,因为作为一个职场中的人,每天至少有超过8个小时的时间花在工作上,如果工作是无意义的,身处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那人生起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痛苦煎熬中度过,想到这一点就越发觉得追求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幸福感与一个人所建立的人际关系质量高度相关。

       书中提到发现自己的性格,过与性格相适应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也发现到了这一点,曾经有一段时间自己迷失了,去做了一件不适合自己性格,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整个过程中发现很痛苦、煎熬,幸亏后来终于走出来了,回望曾经的那一段经历,发现那一段经历让我更加清楚自己的内心追求和性格,后来又做了MBTI性格测试,发现自己属于ISTJ型的,即检查员——细致谨慎地执行好现有规则。

       具体的解释描述是:“安静、严肃,凭借自己的仔细周到和忠诚可靠胜出。实用主义,注重事实,务实,尽心尽职。用理性来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不受任何干扰,沉稳地一步步做好。喜欢把所有东西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无论是工作上、家庭里还是自己的生活。很重视传统和忠诚”。

       后来回归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中来,发现自己过得很开心,每天都感觉在成长进步,虽然在广州这种一线大城市中奔波,但是没有那种压力感,感觉一切东西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得到的。

       书中提到了对一个机构来说,最快、最有效的改进提高方法——五步流程实现的方法论体系:(1)设定清晰的目标;(2)找出妨碍目标达成的问题;(3)诊断出机器的什么部分(哪些设计或哪些人)运转不正常;(4)设计修改方案;(5)采取必要的行动。

       书中提到以机器的方式来发现问题,遵照以下三个步骤能做得很好:首先,发现问题;其次,确定谁是解决问题的责任人;最后,决定什么时间适合进行讨论。换句话说,就是找出问题是什么,谁来负责,什么时间解决。然后贯彻执行。具体如下图所示。

瑞•达利欧《原则》读书笔记_第2张图片

       这种确定目标,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采取行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我在工作中做的一个项目很类似,我们也是从问题出发,一步步地查找表象问题、根源问题、症结问题,最后根据症结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进行解决,这种分析方法论体系让我在工作以及生活中都特别关注出现的问题,能够发现症结问题已经比很多人更加深层次地看待事物了。同时,越来越觉得提出一个好问题甚至比知道问题的答案更加重要,正如书中所说的问问题是理智行事的必要条件,也是变得坚强和果断的前提。

       书中提到:创意择优=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可信度加权的决策

       创意择优是指:(1)开诚布公地亮出你的观点;(2)针对分歧认真讨论;(3)遵循所形成的共识,消除过去的分歧。

       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是实现真正的创意择优讨论的基础。要做到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就要做到:(1)不要惧怕了解事实;(2)为人要正直,也要求他人保持正直;(3)营造一种氛围,让每个人都有权了解合理之事,不可保持异议却缄默不语;(4)要保持极度透明。

       极度透明能使问题摆到桌面上,最重要的是,要把人们正在应对的问题及应对方式公之于众,使机构能够利用所有员工的智慧和洞察力来寻求解决之道。极度透明绝非纤毫毕现。它是指比一般情况下要更透明一些,要明确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透明是有益的,而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不宜公开。

       可信度加权的决策:与能力较弱的决策者相比,要对那些能力更强的决策者的观点赋予更大的权重,给予更多的重视。这就是所谓的“可信度加权的决策”。大家的素质不一样,可信度的权重也不一样,比如对某个领域的技能、创造力、综合集成能力等。选择哪些方面进行评判是通过一种混合评分系统确定的,评分来自同行和各种测试。通过对素质特征的分析,并判断哪些与当前的形势更加密切相关,可以得出最佳决策。认为每个人的观点都一样重要,是有害且愚蠢的,因为人与人在可信度上是有差别的。

       我觉得可信度加权的决策非常符合实际情况,我们一般在做决策的时候倾向于找相应领域的专家或权威人士,或者在那方面有过多次成功经验的人,就是因为这些人的可信度比较高。回顾自身,发现自己在工作中也应用到了这一点,因为自己参与部门的创新项目不是很久,对项目的知识储备、经验等比不上已经在该项目上工作时间更久,对这个领域更加有造诣的同事,所以遇到一些有分歧的问题,往往会不自觉地听从他们的意见,当然自己也会经过思考,这就是潜意识里认为他们的可信度比自己高。

       书中还提到了解每个人的观点及能力的高下,知道如何确保最好的观点胜出,是做决策的最佳方法。不管在什么情形下,基于创意择优的决策几乎都要好于传统的独裁或民主决策。

       站在不同的高度层面看到的问题、视野、角度不一样。成功者能从琐碎事务中抽身出来站在高处,观察整个事情的原因和结果。这种高层面的视角能让他们像机器一样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了解哪些人、哪些事能做好,哪些人、哪些事不能干好,以及怎样把人组合起来形成最佳的工作成果。这一点也让我在工作、生活中适时地把自己抽身出来,俯视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身边的人事,从而以一种更加宏大的视角看待事物。

       书中也提到了“案例分析法”的应用,经历的每件事都是一个案例。要思考它属于什么类型的案例,应适用于什么样的原则。这样做并帮助其他人这样做,就能针对此类问题的反复发生找出妥善的应对方案。对于我自己个人而言,随着岁月的积累、思维的提升、看的书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跟人接触得越多,我会对过去经历的每一件事情(相当于一个个案例)进行不自觉地思考,从中提取出以前没能提取出的经验教训,类似于规律、方法论,慢慢发现有一些东西是相通的,这些相通的东西就成为我为自己构建的做事情的原则。某种程度,这得益于我记忆力比较好,当时不能理解的东西,我记下来,存储成为资料库或者案例库,往后的时光慢慢理解分析。就像我读书时就是这样的,我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我做好笔记,记下来哪里不懂的,后面再慢慢理解。在我看来,人生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进行反思、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瑞•达利欧《原则》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