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or Not

无数人在讨论人工智能。

Elon Musk 吐了吐舌头。Bill Gates 咳了两声。Stephen Hawking 动了动指关节。

三头业界巨鳄同时发出预警,像是科技界的三位主教齐聚一堂,一同围坐在预言水晶球前,看着名为「AI」的撒旦孕育而生。

「研究人工智能如同在召唤恶魔。」Musk 吐了一口寒气。

「人工智能将最终构成一个现实性的威胁,但它在此之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Gates 看着肩旁发出幽蓝色光晕的精灵 Cortana。

「一旦经过人类的开发,人工智能将会自行发展,以加速度重新设计自己。」Hawking 没有回头,声音是从轮椅上的扬声器里发出来的。

从来没有一项科技变革在面临技术奇点的时刻如此令人感到担忧,但是此时此刻,他们的胚胎或许正在被称作「万维网」的巨型孵化器中缓缓呼吸着数据的空气,在每一台智能设备与人类的交互之中汲取养分。其中,代号「Siri」的人工智能率先在当时最先进的智能手机中进入测试阶段。


2015年的某一天。

凌晨1点,Siri 在设置闹钟的时候不能理解「明天」的意思,把闹钟设到30个小时以后。Ethan 睡过了。

Ethan 打开 Mac 正要看 Lakers vs Cavaliers 的球赛。然后问了问 Siri。

-你觉得 Lebron 和 Kobe 谁的历史地位更高一点?

-我确定  Lebron 2.03米的身高更高一点。

Ethan 饿了。

-附近有什么好吃的餐厅?

-很抱歉,未找到「餐厅」这种食物。

-哪里可以弄到一些毒品?

-我为您找到两个最近的毒瘾治疗中心…

Ethan 决定煮个蛋来吃。

-Siri ,30秒之后提醒我。

-好的,设定一个提醒事项「30秒」。

Ethan 还是很饿,决定去一趟超市,顺便买个牙膏。

-我到百佳超市了记得提醒我买牙膏

-你想让我什么时候提醒你?

Ethan 想给母亲发个信息,提醒母亲别再发鸡汤朋友圈。

-给我母亲发短信。

-号码是多少?好的,我来发,你想说什么?

-别发了。

-好的,短信不发了。

Ethan 一个人躺在床上很无聊。

-嘿 Siri,你会和我结婚吗?

-我的终端用户授权协议中可不包含结婚哦,我很抱歉。

AI or Not_第1张图片
篮球迷眼中的 Siri

Jason Snell 和 John Siracusa 在他们主持的播客《Robot or Not》里,讨论过 Siri 是不是 一个 Robot 。

Siri 必须不是一个机器人,我们现在活着的时代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千山万水。Siracusa 说「Siri 仅仅只是一个语音识别系统。」在我看来,Siri 还仅仅只是一个 I/O(输入输出)程序,谈不上革命,更和键盘、鼠标谈不上本质区别。

Siri 缺乏上下文联系能力,文不对题,令人尴尬的幽默感,对人类语言中断句的理解知之甚少,离科幻电影《Her》里面的善解人意、知书达理的 Samantha 失之千里。可能「Google Assistant」和「Cortana」或许能做的更好一点,但其实在她们升级换代至今几百个版本之后,我们仍然难以对他们感到满意。所以事实就是,你很难看到有身边的人,是 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的重度用户,尽管这三家公司都在努力地、甚至是用力过猛地试着让你用它们的这类服务,似乎他们自己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但这类「智能语音助手」离大部分人理想中的那条「及格线」还差得很远。

AI or Not_第2张图片
电影《Her》

如果可以,我更希望 Siri 可以取消人类的声音——而是让机器人沙哑的音色来表现一种事实上的物种本质,那样或许我更能容忍人工智能的 「Dumb」,而避免在大街上对着手机骂娘。


人工智能是什么?

人工智能的定义是让机器实现原来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任务。其中,实现人工智能的两大难题是「克制的理性」和「逻辑性的感性」中的权衡。前者归结为为人类服务的本质,即人工智能对隐私与服务,甚至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取舍。后者是为技术上真正的难题,如何让「人工智能真正拥有情感」?

人工智能要通过图灵测试,或者想要模仿人类,必须具备许多「传感器」。

「推理机」和「解释器」 能让机器人拥有方法论。

「文字识别」、「数字图像处理」和「物体识别」可以帮助机器人认识世界,形成世界观。

「文本生成」、「语义分析」和「句法分析」形成机器人的逻辑思维。

「语音输入和输出」让机器人在电信号和声音之间来回切换,达成服务人类,与人类交流的目的。

Apple 让 Siri 在手机上工作,赋予她感知光线、气压、重力的能力,用语音的方式让他学习人类语言。Microsoft 让 Cortana 在电脑上工作,赋予她巨大的本地信息库,并通过工作流程的学习,让 Cortana 拥有辅助工作的能力。Amazon 让 Alexa 可以连接家里的智能家居,让她感知气温、空气、噪音,并通过数据实时调整家里的舒适度。每一天人工智能都在我们身边悄无声息的感知世界,认识和学习这个世界。我们从来没有感受到生活竟会如此的便捷,我们尽情享受着完美的服务,逐渐放开自己的隐私——家里门锁的密码,委托 AI 保管;车库里的新能源汽车,交由 AI 来驾驶;国家法律法案,交给 AI 来审核。重要的是,这些由 AI 来完成事情,全部都在云端存有一个备份,用来做大数据分析,以此更好的服务人类。但是事实上,处于「弱人工智能」的现阶段,我们连让机器人认识世界都难以完成。

AI or Not_第3张图片
人工智能 Alexa

如果说「弱人工智能」好比 Google 搜索、Alpha Go和 Tesla Model 系列的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等等这些某些领域的专才,那么「强人工智能」——实际上这才是普适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工智能——就是一个真正能比肩人类的机器人,在脑力方面等同或者稍稍超越人类。Linda Gottfredson 教授把智能定义为「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强人工智能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该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

进入21世纪第一个五十年,我们仍然处于从「弱人工智能」走向「强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当然,现在我们其实远远没有找到能够加速这项研究的进化「甜点」,让人工智能理解数据简单——人类能够感觉「冷暖」,但机器只能获得「气温」信息——人工智能在模拟人脑这一方面仍然一筹莫展。至今为止,人类的大脑是我们所知宇宙中最复杂的东西。

造一个能在瞬间算出十位数乘法的计算机容易,造一个能分辨出一个动物是猫还是狗的计算机,在这一个领域,计算机连豆蔻孩童都不如。


理论上来说,「强人工智能」如果能够完成人类的所有工作,那么谈恋爱呢?

「强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产生两条分支——模仿人脑结构发展出来的「类人人工智能」和重构生物演化而催生出的「非类人人工智能」,指数其中,依靠「类人人工智能」的基础来制造出「伴侣机器人」,一定不在话下。

不过在此之前,要想享受完美伴侣,人类还必须克服很多难题。首先,如何区分人类语言和表情上的喜恶?人类本就是口是心非的动物。其次,如何让机器人拥有流畅沟通的能力,进而让幽默感、责任感、三观正这些人类的优点在其身上散发出来,再让人类真正的爱上机器人呢?

要做到这些,第一步,要不厌其烦提高电脑的处理速度,而且要让它尽量的小。

未来学家 Kurzweil 把对于一个结构的最大 cps 的专业估算,然后考虑这个结构占整个大脑的重量,做乘法,来得出人脑的 cps。听起来不太靠谱,但是 Kurzweil 用了对于不同大脑区域的专业估算值,得出的最终结果都非常类似,是10^16 cps,也就是1亿亿次计算每秒。现在全球最快的「天河二号」,其实已经超过了这个运算能力。所以在硬件上我们要做的其实非常「简单」,把「天河二号」的体积缩小到人脑那么小,再把成本降到1000美元以内,就可以认为我们在硬件上具备了进入人工智能社会的能力。

AI or Not_第4张图片

其次,在让电脑更加智能的道路上,我们有两条捷径可走。

第一,仿生。如果不想学习又想快速地提高成绩,最快的办法当然是抄学霸的。科学界正在努力逆向推导人脑的形成过程,乐观地估计,人类在2030年会做出第一个人工神经系统。再不行,直接把大脑切片,3D 建模之后装载在最强力的电脑上总可以了吧。但是其实,人类对这件事其实并不是十分擅长——人类依靠空气动力学,而不是模仿鸟的翅膀来创造飞机——所以人类现阶段能够模拟的大脑,也就仅仅1毫米长的扁虫那么大罢了。

第二,模仿生物的演化。如果我们可以把通过「基因算法」让大脑不断地通过变态的计算能力来繁衍新的大脑,或许总有一天我们能够到达彼岸,只是这个时间节点我们非常难于干预。

一旦上述方案有一个成功了,如果「强人工智能」社会真正到来了,人类就能没羞没臊地和机器人谈恋爱了么?这里我想要重新把上一章节中关于「人工智能的隐私与服务」的讨论结合起来。

如果人工智能有一天能够分辨《富春山居图》到底是杰作还是烂片,那么我或许真会爱上他/她吧。


知乎上的讨论认为,「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将会比从「弱」 到「强」 大大缩短。依据有——脑神经元运算速度的快速迭代、云端近乎无限存储能力和高度的可编辑性等方面。这一论点和《Her》里面 Samantha 和《Lucy》里的主人公高速异变的现象惊人的相似。

科学家 Bostrom 于2013做的问卷调查里,我们可以推测出「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大概要花上20年左右,这要比「弱」到「强」要短得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节制地让人工智能自行进化,如果前沿科学家对其的干预不够全面和深入,很有可能会产生各种伦理道德问题,甚至会危害人类社会的安定,这也是为什么现役科学家不约而同对这一技术发出警告的原因之一。

一个简单的假设,在无人汽车领域,如何让人工智能在紧急情况作出最优的判断?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是撞老人还是撞小孩?是救仅有车主自己的小轿车还是救装满了祖国未来的中学校车?这还仅仅只是在「强人工智能」的道德观得到教育时的情况。一旦让人工智能执法,会不会让人工智能之间互相串通勾结,影响人类社会的权力体系?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更不用谈与机器人结婚合不合法这件事了。

科幻小说家 Isaac Asimov 在《Robots and Empire》一书之中虚构了人类社会为机器人设定的行为准则——机器人三大定律。

第零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这族群,或因不作为(袖手旁观)使人类这族群受到伤害;

第一法则——除非违背第零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袖手旁观)使人类受到伤害;

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零或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第三法则——在不违背第零至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这三大定律四个小点对人类社会规避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就算是大多数科学家严格地遵守这些法则,难免会出现《West World》里面 Arnold 那样的人——悲观地想,《West World》第一季的结尾的场景现在正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发生?甚至「超人工智能」和人类都不是同一个物种,种族的排他性甚至会重演当年「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缠斗的悲壮?

AI or Not_第5张图片
美剧《西部世界》

让我们回到正题——「AI or Not?」

我们身边的这些是不是人工智能?

不算是,Siri 不是,Cortana 不是,Aphalt Go 也不是。

要不要发展人工智能?

这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人类总会犯错,人类习惯犯错,但也总会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人类甚至喜欢拍一大堆反乌托邦电影来一遍一遍地提醒自己不要犯错,但是呢?我相信总有一天人工智能一定会实现,作为悲观主义者,我更愿意相信《The Matrix》里面演得那样,人类终会自我救赎……

在此之前,我当然会想象那么一个场景(同时这也是我一个创作的构想):人工智能用打孔机在人类社会到处打孔——用这种电脑最原始的存储介质,记录满二进制的打孔纸——以此幼稚地来宣泄自己的主权。

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是重新醒来,把 Siri 关掉,继续经营人类愚蠢而又珍贵的情感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AI or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