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

女人参政临朝,方式有很多种,武则天直接堂而皇之地称帝,旷古绝今;吕雉,慈禧之流则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中,耍弄阴谋权术,私心自用;还有一类女人,譬如汉朝的邓太后,宋仁宗时的刘太后,唐太宗时的长孙皇后,时也命也,荣登高位,以女性的柔韧智慧,影响左右着朝政。相比于前者的刚猛残忍地夺权,不择手段,后者宽和坚韧,成人之美,又不失时机地推行自己的治国之策,少了残暴的气息,多了温和宽厚,自然更得人心。

其实,何必自己冲锋陷阵,封建男权社会环境之下女人直接掌权压力巨大,会激化社会矛盾,女皇武则天一生穷于应付诸多反对力量,疑神疑鬼,耗尽智力心力无数,晚年还被迫退位,放弃皇帝称号,移居凄凉的上阳宫。虽然她一生波澜壮阔,壮怀激烈,但是她掌权的过程中无数贤臣遭殃,皇室子嗣凋零,政治斗争残酷,社会风气很差,人人自危。如果她甘于寂寞,用心辅佐自己的贤良子弟,执政效果也未必会差。只是权力让人欲壑难填,历史上为争夺皇位,父子相争,兄弟相争,同室操戈之事比比皆是,所以一个人甘居幕后,心甘情愿地做一个举足轻重的参政者,这种胸怀是多么地难得。在清一朝,这样伟大的女人就有一位,那就是巍巍屹立三朝的孝庄皇太后。

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孝庄皇太后是科尔沁部落的格格,当时明朝统治腐败 ,大清崛起于东北,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满族很明智地与蒙古族联姻 ,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岁的布木布泰,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为其侧福晋。其姑哲哲为大福晋。

后金天聪初,皇太极即汗位,其姑哲哲被封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但当时没有东宫福晋,所以布木布泰在后宫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其姑哲哲。

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姑侄共侍一夫,她们之间不相安无事,而且互为依靠相互帮衬,齐心协力,甚至改写了历史。皇太极的大福晋哲哲是一位非常贤惠的女子, 她非常地识大体,为人宽厚大度,深得皇太极的敬重。至于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性格沉稳,圆融恢宏,很会处理宫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如鱼得水,具备当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潜质。只可惜,这世上的事,没有十全十美的,皇太极这一辈子,最爱的女人,既不是他贤惠得体的妻子,也不是聪明绝顶的布木布泰,而是看起来清秀孱弱,楚楚可怜的布占木泰的亲姐姐,海兰珠。

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据史书记载,海兰珠并非有绝世之貌,甚至是二嫁之身,她性情柔弱,以前经常遭到丈夫的暴打,虐待和折磨,是一个很可怜的女人。但是嫁给皇太极后,她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逆转,她很快赢得了皇太极的心,独霸六宫。手腕不必超群出众,容貌并非回眸一笑百媚生,也不必惊才艳艳,但她紧紧地攫住了皇太极的心。多情的皇太极对她痴爱一生,以致她因丧子之痛获病过世之后,一向雄才大略的皇太极无心政治军事,悲痛欲绝,不就也撒手人寰,随之而去。很显然,从这一点看,海兰珠比她的姑姑哲哲和姐姐布木布泰都要幸运得多。

虽然布木布泰没有获得丈夫的真心宠爱,但是布木布泰还是在激烈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施展了自己高超的圆滑手腕,使得自己的儿子福临得到了多尔衮的支持,战胜当时的最有实力获得皇位的大阿哥豪格,惊险地赢得了争夺皇位的这场大仗。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把持朝政,为所欲为。孝庄皇太后和顺治皇帝福临在这一段日子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摄政王多尔衮就像一头喜怒无常的野狼,他心里面同样觊觎着皇位,而且他一手遮天,完全可以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有几个男人能够抵御巨大权力的诱惑,更何况是九五至尊的皇帝。但是多尔衮一生骄横跋扈,却始终没有做出篡位的实质性的行为。

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天底下绝对没有免费的午餐,政治交易尤其如此,孝庄皇太后为了满足这个男人,背负了骂名,她委曲求全,屈身侍奉,强颜欢笑,把所有的苦都生生地硬吞到肚子里,半真半假,半推半就地稳住这个男人,才赢得了福临当皇帝的有惊无险。女人的以柔克刚,往往可以化解很多怨恨与纷争,而孝庄皇太后,她深谙妥协的艺术,不妄动,不妄争,以静制动,不战而屈人之兵。清朝严密的思想控制之下官方史书绝不会大谈特谈如此丑闻,我们揣测,摄政王多尔衮对孝庄皇太后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他驰骋沙场,杀人无数,目下无尘,却深深地折服于这个女人的人格魅力,为了她,甚至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皇位,孝庄皇太后的风华绝代可想而知。

政治家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不仅仅是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时时刻刻理智清醒的判断,情绪和感情永远都不能左右一个人的心智,这一点孝庄皇太后无疑做的非常好。

多尔衮死后福临亲政,福临本就是孱弱多情的性格,再加上早年阴暗的宫廷斗争,自己与母亲之间的疏离的情感,最刺痛他内心的当然还是孝庄皇太后和多尔衮的私情,他变得悲观,阴暗和消极,这样的性格素质,自然是很难成就一代英主的。福临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寄托在了他的宠妃董鄂妃身上,把信仰寄托于佛学,繁琐的政事让他不胜其烦。他逐渐痛恨这个皇位,痛恨这把牢固的黄金锁,他想要挣脱,却不得其法。

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顺治皇帝不是一个大刀阔斧的英主,但他绝对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他天性悲天悯人,多愁善感,很容易理解别人的痛苦,擅于设身处地。这样的一个人,自然不会苛待他的臣民,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很宽厚的。这可惜,人有情,政治却如水火般无情,有情的人处于尔虞我诈的无情的政治名利场中,自然如芒刺在背,没有一日安生过。历史上半途而废的皇帝几乎都是被迫逊位,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心甘情愿的。大权在握的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生杀予夺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这种凌驾于众生之上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没有几人可以摆脱这种魔咒,而顺治皇帝却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意外。

顺治皇帝执意出家这件事对孝庄皇太后的打击可想而知,在皇太极去世多尔衮摄政以来,母子俩忍辱负重,苦心孤诣地支撑,无非就是为了大清的基业。孝庄皇太后本身就是坚韧智慧的女人,任何狂风暴雨都只会强大她的内心。只可惜顺治皇帝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刚强勇敢,他更多地继承了父亲皇太极骨子里脆弱多情。作为一个母亲,孝庄皇太后是有很多迫不得已的,她也想营造顺治皇帝心中的好母亲形象,只可惜,政治斗争残酷,在多尔衮的淫威和监视之下,他不可能过多地和自己的儿子亲密。她舐犊情深是真,但从长远的政治利益考虑,她不能轻举妄动,打草惊蛇,只能远远的看着,望着。

孝庄皇太后的这份苦心,幼小的顺治皇帝即使理解,也永远无法原谅。一个母亲难道不应该义无反顾地保护自己的儿子吗?难道权势和地位,真的比自己的骨肉亲情更重要吗?

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顺治皇帝自六岁登基以来,经历了无数险恶的政治斗争,母亲无法成为他强大的庇护,大臣们和他离心离德,视他为傀儡玩偶,身边人貌似恭顺,实则都是多尔衮的眼线,没有一人可以完全信任,更没有人可以放心托付。而多尔衮虽为摄政,却不知道何时会谋逆,直接要了他的小命,他不能不恐惧,不能不压抑,不能不忧虑,毕竟,他只是一个孩子。

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样环境里面长大的顺治皇帝,很难体会到温情,他对母亲的感情也只是泛泛。直到董鄂妃的出现,他的人生才发生改变,阴霾中照进了一丝曙光。董鄂妃精通儒学文化,和顺治皇帝志同道合,她性情温柔,善解人意,就像是一朵解语花,一点点地治愈者皇帝心灵的创伤。顺治皇帝越来越依恋她,越来越离不开她。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董鄂妃身体康健,没有过早地玉陨香消,那么顺治皇帝很可能终极一生,都会心甘情愿被绑在在皇位上,因为他有最后一个港湾可以逃遁。只可惜,天不假年,自董鄂妃离世后,顺治皇帝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一点做皇帝的激情,最后勉力强撑的一点意志力也彻底垮掉,他看破红尘,决意皈依佛门,再也不与这世人眼里至高无上的权势和蛇营苟苟的帝国精英们为伍。以后哪怕是清心寡欲,整日里与青灯古佛为伴,也好过这样殚精竭虑,痛苦寂寞的天子生活万千。那些不愿意应对的人,不愿意周旋的事,哪怕是重如泰山,也有更贤能有才者来决断,此生与我无干。

孝庄皇太后在顺治皇帝遁世出家以后,扶植当时已经生过天花,天资聪颖的三阿哥玄烨上位,是为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康熙。或许是汲取了顺治皇帝教育失败的经验,或许是出于一个母亲的忏悔愧疚之心,孝庄皇太后对孙子康熙皇帝的一言一行,起居言论体贴入微,无不关心,几乎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前朝辅政大臣个个精明强干,却又老奸巨滑,顺治皇帝执政时期就百般头疼,乳臭未干的康熙皇帝对付一群老狐狸那更是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孝庄皇太后历经三朝,政治斗争经验十分丰富,如果不是她口授亲传,在旁督导,康熙皇帝也很难出奇制胜,16岁就能智擒鳌拜,毫发无伤。这固然和聪明睿智的性情头脑有关,更多的,还是一种经验的积攒与爆发,而背后真正的筹谋者和掌舵人,就是老谋深算的孝庄皇太后。

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清朝入关建国不久,内忧外患,铲除权臣鳌拜,仅仅是康熙皇帝千古伟业的开头。当时有民间有宗教香堂堂主自称朱三太子,聚集香众几十万人暗中蠢蠢欲动,反清复明。西南有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个汉人藩王,割据自立,称雄一方,与中央成对峙之势,尾大不掉。北方沙俄侵吞东北领土,肆无忌惮,蒙古葛尔丹野心勃勃,不断发动兼并战争,有一统蒙古之势,渐成大患。在面临如此四面楚歌,八面埋伏的境地时,人人都会有畏惧之心,康熙虽为英主,也免不了失魂落魄,六神无主。如果不是孝庄皇太后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为他吃下一颗定心丸,我想他不可能有条不紊地逐一扫平叛乱。

朱三太子朱慈炯不过跳梁小丑,稍使计谋便可让他灰飞烟灭,但是三藩互为倚靠,狼狈为奸,盘踞西南多年,树大根深,想要收复三藩,大耗元气,旷日持久,绝非易事。不过,三藩虽然声势浩大,气势汹汹,但是尚之信,耿精忠两方实力弱小,相对容易对付地多。但是平西王吴三桂兵强马壮,用兵如神,当年若不是他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清朝也不会如此轻而易举地打败李自成,若不是他甘当马前卒和刽子手,不遗余力地追杀前明余孽,剿灭南明势力,那么清朝也不会坐收渔翁之力,稳如泰山。以他对清朝的盖世奇功,他被封为藩王也理所当然。

只可惜,吴三桂不满足只做一方藩王,康熙皇帝年少气盛,执意削蕃,更是触动了他内心最敏感的那根弦,以他的心性,绝不会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他对朝廷的削藩政策虚以委蛇地应付,暗地里却磨刀霍霍,整顿兵马,时机成熟之后马上凶相毕露,起兵反叛。原来蠢蠢欲动的各方实力,耿精忠,尚之信,王辅臣,甚至蒙古部落都在趁火打劫,各地烽烟四起,战乱频繁。

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孝庄皇太后的稳如磐石的个性,绝不会同意贸然削蕃,这恐怕是康熙皇帝一厢情愿的决定。他认为三藩削也反,不削也反,既然如此,那不如快刀斩乱麻,把他们一锅端掉。但是孝庄皇太后认为三藩已然是前明的叛臣,朝廷对他们有莫大的恩遇,多加抚慰,即使他们想要反叛,也不得不顾忌三分,至少三年五载之内,他们是不会轻举妄动的。而朝廷在这三五年之内,可以有喘息的机会,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实力,有更大的赢面。

只可惜,康熙皇帝一心求成,不愿意再等三年五载,急于铲除痈疽之患,建不世帝业。最终,他也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惨重代价,三藩尽叛,江南一片富庶之地皆沦丧。若不是吴三桂关键时刻志得意满,迟疑观望,打算和清廷划江而治,恐怕清朝国祚就此终结,也就没有后来的绵远流长了。最终,康熙皇帝果断地启用汉臣周培公,在红衣大炮巨大威力下,一举歼灭王辅臣,京城转危为安。耿精忠,尚之信兵败如山倒,吴三桂气数将尽,最后兵败自裁,清廷用了整整九年的时间,耗尽无数人力物力,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壮年后的康熙皇帝越来越成熟稳健,政治斗争经验越来越多,天纵英明的他成功地收复台湾,平叛葛尔丹,最终完成了大清统一的大业,清康熙统治年间,大清国力上升,对外对抗侵略的沙俄帝国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当时的大英帝国和强大的大清国比起来,也不过尔尔,说当时大清称雄世界也毫不为过。

康熙皇帝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后世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称他为历史上最有学问皇帝。康熙皇帝本人确实极为好学,通古博今,学贯中西,比起任何学者都毫不逊色,如果他不是皇帝,绝对会是一代学问大家。在康熙皇帝成就帝业的背后,就是孝庄皇太后细心不倦地督促和教导。她甘居幕后,眼睛却死死地盯住前朝,也不去干涉皇帝的决定。自古皇权权威不可挑战,孝庄皇太后何等智慧之人,如何不懂,她要做的是如春风化雨那般,让皇帝心悦诚服地去接纳自己的主张。

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常常私心在想,喜欢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那些女强人,怕是做不到孝庄皇太后这般胸怀气魄的,不甘于寂寞的结果就是轻举妄动,翻江倒海,折腾出事故无数,更有甚者,甚至动摇了国脉,如西晋时期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貌丑而性妒,因惠帝懦弱而一度专权,是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的始作俑者之一,彻底毁了西晋国运。相比之下,那些安守本分,相时而动,没有太强政治野心的女政治家就显得尤为可贵了。而孝庄皇太后,就是这样一个德行与智慧兼得的有重大影响力的女人,真正意义上的人中龙凤,让人无限感佩。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中龙凤—孝庄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