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
和 孩子
之间的战争
自始至终
关乎人性
❶
这天送孩子考级,一大早到了上师大门口,两个校区门口已严严实实拉起了谢绝停车的牌子。一眼望去,本没有停车线的马路两边,已被送考大军的车龙占领。周边小区绕来绕去也没找到停车位,眼看着只剩一刻钟,我咬咬牙见缝插针地停路边了。
学校在明知会有大量家长送考的情况下还关闭校门,致使家长们不得不将车停放在路边,如果警察蜀黍此时再“秉公执法”的话,真是要惹众怒了。
这时内心的感叹是: 在教育的丛林中,家长才是底层的弱势群体啊!
GROWTH
成长
进入校园,放眼望去都是急匆匆背着乐器,拎着画板,颜料盒的家长;偶尔能看到几个只身赶考的孩子,小学生模样,有点费力地拎着重重的备考工具箱或跟身高差不多的琵琶(上师大考场音乐考级科目是琵琶)。
考场门口,保安拦住众家长:“家长不准进,让孩子自己进去。”
家长们都是很不放心的样子:“师傅,我送他上去吧,他找不到教室”、“师傅,我上去帮她把颜料弄弄好”……些微抱怨和嘟囔声中,突然响起一阵家长责骂孩子的声音:一个妈妈大声地质问自己的孩子:“背了多少遍怎么就忘啦!!”目测这位家长连说了十句愤怒的话,男孩儿眼睛直直地盯着妈妈……刺耳的声音惹得家长们纷纷劝说:“孩子考试就不要骂了,怎么能这么骂孩子……”这位家长见状一把拉着孩子走掉了。
“凶悍”的家长之前还遇到过一个。
有天早上送孩子上学,路边一个妈妈一路训斥她看起来也就5岁的女儿,孩子眼泪哗啦,惊恐不已,过马路的时候慌慌张张地自己穿过车流。妈妈一路呵斥,这孩子一直小跑在她妈妈前方2-3米的距离,惊恐万状。我当时就想,这孩子一定感觉天都塌了,心理阴影面积太大了。
几年前小区里还有个奇葩的家长,每天晚上都能听到抽打他儿子的声音,那哭声撕心裂肺,后来我还打电话到徐汇妇女儿童保护中心,不过也没下文了。当时感觉这孩子也完了。
当然也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
熊孩子飞机上脚踹邻座乘客惹家长斗殴,惊动FBI,一家三口落地遭遣返。相信这个最近火热的新闻大家都知道了。
讲讲我自己碰到过的一个真实例子。
一次在医院看病,看到一个5,6岁模样的小男孩,不知道什么原因跟奶奶争执起来,对奶奶一顿拳打脚踢,持续了有几分钟。周围家长感觉这孩子太过分,纷纷拉他,“怎么能打奶奶呢”,这一拉不要紧,孩子动作更来劲儿了!当时实在看不下去,一声怒喝: “你再打你奶奶我揍你了啊!”这孩子看我的表情是真的严肃,动作才收敛起来。
孩子
家长
❷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战争”似乎一直存在,
或热战,或冷战,
时而胶着,时而对峙,
时而又回归平静,相安无事。
“战争”的表象体现在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语言上,即战争往往起于语言,又止于语言,“风起于青萍之末”。
以下几个场景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1.家长慵懒地窝在床上看着电视或手机,对孩子来一句,你还看(电视)? 怎么这么懒!快去做作业!
2.孩子用自己攒了很久的零花钱给家长买了礼物,家长内心惊喜,心想孩子没白养啊,对孩子笑一下,转身来一句,你这钱花的还不如用来报班呢!
3.孩子好不容易考试成绩超预期,家长审问半天,你真的自己考的? 没抄别人? 你能比xx考得还好? 语气里充满了质疑审问的味道。
4.孩子因为粗心把数字算错了,家长一顿狂风骤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 你还能干啥啊!你怎么这么笨? 随便你吧,我不知道怎么给你辅导了,你明天自己给老师交差去!
当然,家长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上班忙,压力大,焦虑下哪还有心情对孩子一直保持温情的沟通方式。没时间,没精力,没能力,这是家长普遍面临的痛点。每天疲惫的家长上有老下有下,也几乎没多少精力能够每天放学接送孩子到辅导班上课,还要花费动辄一门科目一年上万的代价,所以正如前文所说,家长可能是教育压力下最弱势的群体。
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一方面要找到家长和孩子之间战争的根源;
另一方面要找到最适合的借力从外部帮助到家长,解放家长的时间,忧虑和压力,同时陪伴到孩子的成长。
邦课侠就是这样一个解家长心忧,陪孩子成长的平台:
❸
家长与孩子的“战争”根源于如何看待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构建一种怎样的家庭观。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尽职保姆型
从生活各方面事无巨细一手操办,孩子习惯了,一是更懒了,二是觉得理所应当,唯我独尊,顺心则好,不顺心则对父母发脾气。长大后,家长基本处于无助状态,孩子基本处于失控状态。
2,我为你好型
家长苦口婆心,对孩子提各种要求,补课,报班,考级,控制娱乐时间,紧盯学习不放。。。“都是为你好”成为父母标签,其实是父母意志的宣泄。家长始终处于控制的状态,孩子缺乏自我独处的空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传递。
3,“全民富二代”型
家长小时候和长大后受苦较多,觉得如今生活早已温饱了,不能让孩子受苦了,结果好习惯没培养多少,坏习惯滋生了不少,在缺乏“富一代”基因的情况下,具备了典型的“富二代”特征。家长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把孩子的日子过成了自己的未来。
4,权威专制型
家长权力独大,孩子主要是要求和命令的接受者,家长的意志得到明确的宣扬,孩子成为家长意志的作品,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天平极端地倾斜。
5,民主放养型
不控制,不操纵,顺其自然。孩子得到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心理得到一定的成长。孩子未来如何,并不能从中得到决定,但提供了一种可能。
6,战争蜜月摇摆型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钟摆的两个极端之间摇摆,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狂风骤雨,一时间像蜜月中的亲密无间,一时间针尖对麦芒。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需要一种平衡的制约。
7,隔代放任型
祖父母宠爱孩子,且比较强势,与家长在孩子管教上缺少一致的立场,孩子在这种家庭关系中如鱼得水,察言观色,游刃有余,有人要制约他的时候,总有人会帮他挡掉或随时帮他解除掉这种制约,于是天不怕地不怕,家长顾忌到老人,也干脆对孩子不再管教,随之任之。在这种家庭关系中,实则老人充当了错位的家长角色,而现实中的家长的责任处于缺失的状态。这是一种错误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8,朋友师长型
家长和孩子对彼此预留空间,保持尊重,懂得彼此理解包容。既可以相互寻求帮助,又能理解感恩对方。没有意志,没有控制,更没有操纵。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天平处于一种比较平衡的状态。
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家长没有给孩子一个健康向上的榜样,
却要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这种思维模式本身,就是反人性的。
大人要克服人性的弱点都很难,
又如何要求孩子全都克服呢?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战争”
自始至终,关乎人性
-END-
文字:山丘
排版: 北
往期精选(请至公众号查看)
免费送书 I 仅需2步!百本一课一练、田英章楷书字帖 包邮免费送!
家长必读 I 干货系列之语文
公益调查:您的孩子每天做作业到几点?
孩子写作业磨蹭?这样治,一治一个准!
▼
征稿
不论您是学员、教员、家长、教育工作者,还是长期关注教育的爱心人士,您都可以给我们投稿,就家教经验、教学经验、亲子教育、青少年教育、个人案例和孩子教育问题等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投递稿件须为原创。对于采纳的原创稿件,我们会给予您50-1000不等的稿费奖励,或赠送邦课侠任意等值课程。
▼
实习机会
因业务发展需要,我们会提供给你一份有价值又内容丰富的市场营销实习,远程还可工作的性质让你不必担心时间地点,丰厚的福利、良好的团队氛围等待着你的到来。
邦课侠
解家长心忧,陪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