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认真读书的?这个日期不难猜,就是从迷上网络小说开始。
当然,这绝对不能成为我不爱读书的理由,只能说,网络小说的兴起,迎合了当时我的思想,和我逐渐开始成型的价值观,它的出现,让我逐渐摆脱了“读书就得读有用的书”的观点,并让我获得了一种挣脱禁忌的快感。
所以,之所以不读书,其实只是因为,我不再想读一本有用的书,或者说,我厌倦了带着目的去读书。
第一次接触网络小说,印象中,是《狂神》,也就是今天大红大紫荣登网络小说作家富豪榜的“唐家三少”的第一本小说。
在现在看来,这本小说,完全是彻头彻尾的白水小说,毫无营养,甚至粗俗到极致。但在当时,在周边所有的同学都在看《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时,这样一本充满了西式幻想和小人物崛起奇迹的小说,让我疯狂地迷恋上了这种快餐文学。同样身为小人物,且极度渴望能一呼百应,能登上人生巅峰的我,在看这类小说时,会有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已经化身为其中的主角,带着一种莫名的主角光辉,从一个小人物成长为万人瞩目的大英雄。
也就是这种代入感,让我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开始拼命地寻找这一类的小说,如痴如醉。
《飘渺之旅》、《剑仙》、《驭兽斋》、《诛仙》、《寸芒》、《盘龙》……
在那个MP3、MP4刚刚开始流行的年代,这些网络小说一直都存在于我偷钱买来的爱国者MP3中。黑白屏里罗列的文字,躲在被窝中偷偷阅读地战战兢兢,和下载小说的艰难,这三种因素交织在一块,让我彻底放弃了原先爱看的《读者》、《青年文摘》,而陷入修仙、魔法、爱恨情仇的世界中。
因为爱看这类书,所以也逐渐开始模仿着,学习写这些类型的文章。
记忆最深的,当属两本小说。一本是后来大红大紫的郭小四的《幻城》,一本是最近被改变成电视剧(虽然惨不忍睹)的《诛仙》。
《幻城》中那种“45度角仰望天空”式用华丽辞藻和不知所云的比喻堆积的句式,让那时的我觉得份外的酷炫,且那种带着些伤春悲秋式青春痛楚类型的文字,总是很容易受到女生的喜欢和崇拜。而对于长相不出众所以希望依靠才华来补充的我而言,模仿这种文风,最容易获得女孩子的关注。
所以那段时间,我的作文中通篇充斥着类似于“藤蔓荫荫”、“浮光过客”、“莫名痛楚”等等词汇,仿佛不带上这些词汇,也因为这些词汇的出现,我完全没办法正常写一篇议论文和叙事文,整篇文章零零散散。后来,知道了有一种文体叫“散文”,我就坚信,我写的那些词不达意的文章,就是散文了,这种观点,甚至一直保留到现在。
到高中时期,也许是因为看的小说太多的缘故,我开始对小说的文笔有所挑剔了。唐家三少那种白水后宫型的文字,再也无法吸引我,相反,《镜》、《昆仑》、《偷天弓》、《华音流韶》这类新武侠类小说,开始取代那类白话小说,成为我的最爱。流畅的文字,奇幻的故事,和其中人物爱恨情仇的纠缠,让我对这类型的小说疯狂迷恋。
也正是这类小说的出现,让我开始意识到,疯狂地堆积华丽的辞藻,并不能写出真正有意义的文章,有时候,普通的字句,也能写出让人心动的文字。我开始对郭小四的那些小说排斥,并逐渐模仿苍月、步非烟式的文风,夹杂着古文和白话。
印象里,模仿地最成功的一次,就是根据“尊敬传统”这个命题,写了一篇关于“戏子”的文章,具体情节已经记不清,只记得大意是写,一个年迈的戏子,站在荒废的戏台前,回忆年轻时在台上唱着《桃花扇》、《牡丹亭》,下面观众叫好的场景,感慨随着时间流逝,传统戏剧文化丢失,无人继承的苍凉感。
在那个大家都写议论文,拼命搜集一些名人名言来论证尊重传统文化是多么重要的学生时代,这篇文章的出现,让我独立于其他学生之外,收获了不少崇拜,就连当时的语文老师都说,这篇文章写的太成熟,完全不像是一个高中生应该写的。
正是那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让我觉得我是一个与其他“庸俗学生”完全不一样的人,我自认为自己充满了文化的底蕴,就如同王小波笔下的那只“独立特行的猪”一样。我开始有意识地写一些完全不同于一般学生的文字,并沉醉在自己的“与众不同”中。我相信自己未来能成为一个著作等身的作家,并开始谋划着写一本长篇小说,来作为自己作家事业的开端。
当然,那本谋划中的小说,一直都只处于谋划中。因为我一直对自己写的开头不满意,所以为了写一个好的开头,我写了将近半年,到最后收获的,还是一篇不足800字的开头。
大概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才发现,其实我特别不擅长写中篇或长篇小说,因为我缺乏一种构建能力。我写文章,完全是一种随性的写法,根本做不到前后逻辑紧密。而且,我太急躁也太想完美,总希望自己写的第一段话,就要能够像沧月、步非烟、小锻等精致,而实际上,我那种完全没有底蕴的文笔,根本达不到那样的要求。
所以,我开始对自己的写文章的能力产生质疑,我在想,我是不是只有欣赏的能力,而根本就没有自己创作的能力。
除对自己写字能力产生质疑外,高考的接近,也让我逐渐放弃去写我那种“形散意更散”的“散文”,开始学习如何去写议论文(当时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偏好议论文)。但因为之前形成的性格,我对于那种逻辑严密、框架死板的议论文,一直都提不起兴趣,更别提能写出一篇合格的议论文了,所以,在多次考试中,我的语文作文分都偏低。而这种低分,更加剧了我对自己写文字的能力的质疑。
好不容易熬到高考结束,我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可以自由自在地写自己想写的文章了,但事实却让我更为沮丧: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写文字了。
也许是因为高考期间没有真正好好去读一本书的缘故,也许是因为长期写议论文的缘故,我下笔前脑海中有千言万语,真正下笔时,却只能写出寥寥几语,就再也写不下去。加之刚结束高考,完全地放纵让我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我逐渐停止了写文字,也慢慢慢慢地,忘记了自己曾经的作家梦想。
在上大学时,因为学校内崇尚创业,再加上当时市面上流行马云的成功学,我开始醒悟到:毕业之后,我就要开始面临就业了,如果我现在不多读一些有用的书,我毕业后就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找不到好的工作,我就没办法赚到足够的钱;赚不到足够的钱,我就没法买房买车结婚生孩子……想想都恐怖。
所以,在马老师的号召下,我开始去读一些成功学的书,去学习《经济学原理》、《创业十大法则》、《马云给年轻人的忠告》…………
很快,我就累了,因为我发现,我看了这么久的“有用的书”,我还是没有赚到一分钱,我还是穷得每个月中就开始向家里要生活费,而我的周围,那些自己创业的学生,已经开始拿着自己赚的钱,去旅游,去看电影……
我开始拒绝读“有用的书”。
学校的图书馆,基本是不存在“无用的书”的,图书馆里最多的,永远是专业书籍、英语教材、公务员申论等等。
于是,我选来选去,发现自己能够接触到的“无用的书”,只有网络小说。
一般的网络小说,我已经看不进去了,我开始选择一些文笔相对较好的小说,如猫腻的《庆余年》、《间客》,方想的《师士传说》、《卡徒》等。
我觉得自己已经进化了,且依旧相信自己对文字的审美,是要高于周边的同学的,因为即使是看小说,我看得也要比他们看得那些都市小说要高端。
你看,文学书籍没看多少,文人相轻的毛病,我倒是学了个通透。
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到现在,有多久没下笔去写字,我自己都快记不清了。少数的几次动笔,还是在自己陷入某种强烈情绪时,才会拿出纸笔写一些无病呻吟的文字,自吟自叹一下,且根本不好意思将这些文字展示给别人看,写完了,就可耻地匿了。
回想自己从初中开始接触网络文学,到最后回归网络文学,我一直都相信自己对文字的审美要高于同龄人,且也常为所看的书中一些精彩的情节文字激动不已。这种莫名的自信,荒唐而无理由。
但我更明白,不提自己真实的文笔到底如何,我已经丧失了写文字的感觉,我再也难真正拿笔去一篇完整的文章了,哪怕是记流水账,我也做不到了。我无法用文字去描述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怎么用文字去打动别人。我羞于向别人展示自己文字,也羞于用文字去表达,甚至,我对文字,开始有了一种恐惧情节。
回头想想,即使是初中时无病呻吟的文字,也要比现在更有想象力,更能打动自己。
我终究,还是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家梦,而是选择成为了自己曾经最不屑的打工者。
回首想一想,没能成为当初自己想成为的人,其实都是自己一步一步的选择,应试教育也好,成功学也好,都不是我自己放弃写文字的主因,自己在成长道路里逐渐迷失逐渐现实,才是自己放弃写文字的原因。缺乏阅读,缺乏外出观看世界的勇气,每天忙碌于工作,回去后忙碌于游戏,我在这种生活中,忘记了该如何去思考生活,也忘记了如何去记录生活。
最根本的,是我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或者说,我忘记了我自己。我选择与他人一样,努力打工,努力赚钱,努力去尽快买房买车,我最后还是没有想着去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最近开始写一些唠唠叨叨的话,开始学着不去管文章结构是否合理、文字是否恰当、别人是不是能看懂,而是单纯地尝试着将自己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记录下来。
原因很简单:我“再一次”提了离职,现在正处于工作交接之中,突然松懈下来的生活节奏,开始让我去看一些之前从来都不会去看的文章或书籍。看多了,也就有了倾诉的欲望,但在上海这样的都市里,想寻找一个能听你唠嗑的人,不太容易,所以就忍不住开始用印象笔记写一些啰啰嗦嗦的想法。
写得还是很艰难,很容易写着写着就忘了下面该怎么写,明明脑海里有千言万语,到了笔下却剩不下几句,更别提讲究什么句式、段落了。但,好歹,终于还是能写了,还是很欣慰。
感谢这段闲散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