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炎热,和天气一样热的,是高考的成绩、分数线、状元陆续出炉。
一则新闻亮瞎了我的眼:
广西状元杨晨煜打破了广西40多年的高考记录,数学以及英语都获得了满分150分的好成绩,总成绩高达730分!
这还不是最牛的。他早在去年,就已经在第3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总决赛上,以广西省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广西省唯一的一块银牌,据网友说有加分20分,这样一算,他考了满分750分!
还有呢,人家还有好几项特长!羽毛球打得挺不错,曾参加过南宁市组织的比赛,也是南宁二中羽毛球社的副社长;也曾参加二中的足球联赛,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画画也有浓厚的兴趣。
比这些更牛的是,人家居然没上过辅导班!
另一则高考新闻却让我啼笑皆非。
河北省的高考成绩分数段列表显示,考0分的有8624名,还有1分到20分、30分、40分的不等。
这个对比,也太强烈了吧!
大家都辛辛苦苦、寒窗苦读了12年。结果12年之后,有的人考满分,有的人考0分!亲,这12年你是怎么过的啊?随便学学,也不能考0分啊?
我老公说,0分是弃考的。那还有1分、2分、3分到20分、30分不等的呢?12年来又做了什么呢?
弃考就更不应该了啊!好歹也去看看卷子、见见题型吧,给自己12年的读书生涯一个交代,也是为下一年做准备。
难道从此就不打算参加高考了?拿着高中学历出去闯社会?
说到这,我想起当年看的一部电视剧《十七岁不哭》,里面有一个男同学叫雷蒙,除了学习不好,别的什么都好,兴趣广泛,水平高超,电脑也不错。于是有一天杨宇凌就陪他去人才中心找工作。他们本来自信满满的,觉得自己的电脑水平特别高,怎么着也能找到一份工作。结果每次人家都问什么学历,他们垂头丧气地走出了大门。杨宇凌也不得不承认:还是得上完高中啊,还是得考啊!她发狠地说:不就是考证吗?咱一个一个考!
是啊,还是得一点一点学,一个一个考啊!
话说,这么大的差别,是怎么形成的呢?
网上有人说,这是一批“考二代”,父母就都是高考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孩子自然就继承了学习的基因。
还传杨晨煜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名校毕业、高知家庭,后来他父母出来辟谣。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人可以分成2种典型的思维模式:
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一种是固定型思维。
《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作者是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她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曾任哥伦比耶大学心理学教授,现在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在对成功进行数十年的研究之后,卡罗尔发现,获得的成功并不是天赋和能力决定的,而是更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于是,她提出了影响人获得成功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什么是固定思维模式呢?
固定型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通常喜欢急于表现自己突出的那部分能力,尽量避免自己的缺点被人发现,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喜欢自己是个看上去成功的人。而当遇到一些很棘手的问题的时候,通常都是否定自己,否定人生,觉得一切都是命数,无法改变。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是相信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得来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上的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和成长。他们从不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的杰出,而是想着怎么提升自己,所以也通常会选择促进自己成长的人做搭档和朋友。
(摘自)
作者:新桌子和旧板凳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9dac01c7d93
来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知识点,叫做“归因”,有内归因和外归因两种归因模式。
内归因的人,就是有什么事情,先分析自己的原因。
外归因的人,恰恰相反,就是有什么事情,先找自身之外的原因。
那些说状元家庭都是高知啦、考二代啦、阶层固化啊、寒门再难出贵子啊的言论,都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外归因的人。
简单地说,就是觉得出身决定了人的发展。人家能成功、能取得成绩,都是因为命好、条件好,而不是因为人家的努力和付出。
我在网上找到2段杨晨煜家长谈家教的话:
优秀的孩子不一定都是来自于特殊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普普通通的寻常百姓人家可能才是最好的,但是最关键的即使再普通的人家也一定要让拥有一颗平稳寻常的内心,这主要来自于父母的关系,反而和父母的学历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只要父母关系稳定,家庭生活平稳,孩子内心才是沉稳、坚强的,学习也才能更踏实有冲劲!
“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要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
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丢个孩子在那里拿着手机就OK了。
平和和稳定的家庭,对孩子才是最好的。”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698c90102z3id.html
所以,父母的文化、家庭的背景,的确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别人父母和孩子背后的努力,才是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那咱们普通家长,可以从状元的成长背景中学到什么呢?我总结了3点:
首先,辅导班不是万能的。
杨晨煜没上过辅导班,这一点千万别不相信。还是那句话:你做不到,不代表别人做不到。
几年前我一位同事的孩子,考上了清华,人家初中就是在普通中学上的,从小学到初中没补过课(高中阶段没了解过)。
所以,没什么好怀疑的。课内损失,就是损失,你损失了时间、听讲、写作业,宝贵的时间和学习习惯、能力的锻炼机会,绝对不是靠课外班就能补上的。
大波的不听讲、不写作业的孩子,去上辅导班,可是基本的听讲、写作业都做不到,底子太差,补课有什么用?
状元杨晨煜是怎么学习的?
除了聪明以外,最重要的是勤奋,勤奋到什么地步,他同班同学在知乎上给出了答案:
1.在高一下学期,每天中午在宿舍里刷《五三题霸》,一个学期刷完了物理必修课与选修的所有《题霸》,就连必修二的《题霸》也翻了好几遍;
2.参加竞赛前,把资料书都翻烂了,别的选手甚至都没看完一遍;
3.到了高三,二轮化学大小本发下来,很多同学连书都没碰,他就刷完了大本上的所有题;
4.一模前10天,刷了8套数学、7套理综、4套语文;
5.到了高三下学期冲刺时,经常看到他专注地刷着一本本题集,考前经常捧着题集翻看。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我写的一篇文章《怎样才能成为学霸》,所有的学霸都似曾相识。
其次,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看看状元妈妈说的这3条,直接PK下去多少家长!
1.孩子肯定要从小培养,所有的习惯必须要在他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全部帮他打好。
看到没有,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家长要帮他全部打好。
可现在还有多少家长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对老师布置的任何任务都心存不满,指责老师不作为……
前2天连岳还就此写了一篇文章呢,戳这里可读《别赌气,放过老师》。
2.监督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时时刻刻监督着他,留意着他。只有小时候定型,后面的路才好走。
监督孩子是很痛苦的。——看到了吗,没有哪个优秀孩子的背后,是轻轻松松,父母不管,就长成了的。别人父母的心血,你只是没看见,但别故作不知。都是成年人了,咱千万别自欺欺人!
3.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丢个孩子在那里拿着手机就OK了。
又是说家长的。别只会说孩子,自己也要自律,别丢个孩子在那里拿着手机就OK了。
状元妈妈的话,很朴实,没什么大道理,就是实干。人家没觉得自己苦,也没觉得自己培养出了状元,就有天大的功劳。
对比有些家长,为孩子做一点儿事儿,就叫苦连天,就到处显摆,我真是无语。
最后,学霸并不是死读书,兴趣爱好可以帮助提升整体能力。
杨晨煜爱好广泛,羽毛球、足球、书法、绘画,都有涉猎。有的家长可能会有一种想法:学习这么紧张,哪有时间学兴趣爱好啊?其实,兴趣爱好不只是掌握一项技能,作用还挺多:
他的书法
可以帮孩子放松身心。尤其是在学习紧张的时候,可以舒缓一下心理和情绪。
可以帮孩子树立自信。有的孩子学习不突出,而有一项兴趣爱好水平较高,这就能够帮孩子建立自信,从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
可以提高整体能力。能力是一个综合指标,能力强的人,干什么都好、学什么都快,而兴趣爱好,可以通过各种感官的运用,提高各项能力。
可以交朋识友。孩子有孩子的交际圈子,多一项兴趣爱好,就可以多一个交朋友的渠道。
我承认,状元、学霸不是必然就终身发展得好,过得幸福;我们家长也并不是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状元、学霸;但是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自信、自强、自立于社会,那么,从现在起就要培养喽!
最后,摘录一段话作为结尾,与大家共勉:
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这世上从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寂寞的,只有耐住寂寞坚定不移,才能在看到一线曙光。
每一段脚踏实地的努力,都映射着更高一级的人生轨迹。
每一个创造出奇迹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