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设计模式(六)-策略模式

目录

  1. 定义
  2. 使用场景
  3. UML
  4. 简单实现
    4.1. 先看一下原来的写法
    4.2. 使用策略模式
  5. Android源码中的粗略模式
  6. 总结
    6.1. 优点
    6.2. 缺点

欢迎踩一下博客
在开发中几女航遇见下面这种情况:实现同一个功能有很多不停的算法和策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算法和策略。

一般的做法是在一个类里写不同的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用一连串的if-else或switch来选择对应的方法。这种方法多了后,这个类会变得臃肿,难以修改。

所以如果把不同的策略抽象出来,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为每一个策略写一个实现类,这样客户端就能通过调用接口的不同的实现类来动态替换策略。这就是策略模式

定义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一系列算法封装起来,使他们能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者而独立变化。

使用场景

  • 针对同一类型的问题有多重解决方式,仅仅是具体行为有差异时。让系统可以动态的选择算法策略。
  • 需要安全的封装多重同一类对象时,调用者不会知道算法策略的具体过程。
  • 一个类有多个子类,并且在调用的时候用if或switch判断的时候。

UML

Android设计模式(六)-策略模式_第1张图片

简单实现

模拟一下城市交通系统,假设情况如下:

公交:起步2元,超过5公里每公里加1元。

地铁:5公里内3元,5-10公里4元,最多5元。

出租:每公里2元。

先看一下原来的写法

写一个类计算并返回价钱:

public class PriceCaculator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BUS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SUBWAY = 2;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TAXI =3;

    private int busPrice(int km){
        int busP = 2;
        if (km>5)
            busP = busP+km-5;
        return busP;
    }

    private int subwayPrice(int km){
        int subwayP=0;
        if (km<5)
            subwayP = 3;
        if (km>5&&km<=10)
            subwayP=4;
        if (km>10)
            subwayP=5;
        return subwayP;
    }

    private int taxiPrice(int km) {
        return  2 * km;
    }

    public int getPrice(int km,int type){
        if (type==BUS)
            return busPrice(km);
        if (type == SUBWAY)
            return subwayPrice(km);
        if (type==TAXI)
            return taxiPrice(km);
        return 0;
    }
}

客户端调用,不是重点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iceCaculator priceCaculator = new PriceCaculator();
        int price = priceCaculator.getPrice(10,2);
        System.out.println(price);
    }
}

可以看到计算价钱那个类已经写了很多了,而且如果要再增加其他交通工具计算方法的话,这个类要增加相应的方法和判断。

使用策略模式

先声明一个接口,声明一个计算的方法

public interface CalculateStrategy {
    int calculatePrice(int km);
}

实现三个具体的计算方法

public class BusCalculate implements Calculate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int calculatePrice(int km) {
        int busP = 2;
        if (km>5)
            busP = busP+km-5;
        return busP;
    }
}
public class SubwayCalculate implements Calculate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int calculatePrice(int km) {
        int subwayP=0;
        if (km<5)
            subwayP = 3;
        if (km>5&&km<=10)
            subwayP=4;
        if (km>10)
            subwayP=5;
        return subwayP;
    }
}
public class TaxiCalculate implements Calculate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int calculatePrice(int km) {
        return  2 * km;
    }
}

然后看看我们现在的计算类,这个是重点

public class PriceCalculate2 {
   private  CalculateStrategy calculateStrategy;
    public void setCalculateStrategy(CalculateStrategy calculateStrategy){
        this.calculateStrategy=calculateStrategy;
    }

    public int getPrice(int km){
       return calculateStrategy.calculatePrice(km);
    }
}

客户端调用,这个不是重点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iceCalculate2 priceCalculate2 = new PriceCalculate2();
        priceCalculate2.setCalculateStrategy(new SubwayCalculate());
        int price = priceCalculate2.getPrice(10);
        System.out.println(price);
    }
}

这里重点就是计算类了,可以看到里面的解法非常简便。而且如果要新增其他算法的话,直接实现一个接口就可以了,其他类都不需要变化。便于之后的升级或扩展。

Android源码中的粗略模式

看一下一帮使用属相动画时候的样子:

Animation animation = new AlphaAnimation(1,0);
        animation.setInterpolator(new AccelerateDecelerateInterpolator());
        imageView.setAnimation(animation);
        animation.start();

animation.setInterpolator()其实用的就是策略模式,Android中有很多不同的插值器,都实现了Interpolator接口。
然后通过setInterpolator设置给Animation。

在动画执行的时候,会通过设置的计时器来在不同的动画时间执行不同的动画效果。

public void setInterpolator(Interpolator i) {
        mInterpolator = i;
    }

protected void ensureInterpolator() {
        if (mInterpolator == null) {
            //默认就是加速度插值器,在Animation初始化的时候执行。
            mInterpolator = new AccelerateDecelerateInterpolator();
        }
    }

public boolean getTransformation(long currentTime, Transformation outTransformation) {
        ......
            if ((normalizedTime >= 0.0f || mFillBefore) && (normalizedTime <= 1.0f || mFillAfter)) {
                ......
                //通过策略模式来获取不同的值。
                final float interpolatedTime = mInterpolator.getInterpolation(normalizedTime);
                applyTransformation(interpolatedTime, outTransformation);
        }

        ......
    }
Android设计模式(六)-策略模式_第2张图片

总结

策略模式主要就是为了分离算法和使用,是系统用于很好的拓展性

优点

  • 结构清晰明了,消除了代码中的一大串选择语句,而是分离为一个个独立的类,代码更清晰。
  • 耦合度低,都是基于接口调用和实现,便于拓展和修改。
  • 封装更彻底,数据更安全。

缺点

  • 首先是会产生很多策略类,增加了系统开销。
  • 用户要知道所有的策略类。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设计模式(六)-策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