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CAR-T细胞疗法元年。Kymriah和Yescarta两个细胞治疗药物的相继获批,令CAR-T这一原本仅能在实验室和论文里实现的疗法一下子进入到产业化的阶段,给全球成千上万癌症病人带来了希望。
随着基础研究技术的逐渐成熟,全球细胞治疗产业已进入了一个快速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也在正寻求以CAR-T疗法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的产业化突破。
方正证券相关研报显示,目前已有超过20家国内企业及医院参与CAR-T细胞治疗研发,国内研发单位登记的CAR-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数目达到上百个。
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钱其军表示:“在CAR-T领域,很多中国公司已经做到了100例以上的病人数据。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中国将有至少20家企业或机构申报细胞疗法临床试验。大量资金已经或者正在涌入细胞免疫治疗领域,中国的疗效不会比美国的差,我们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
万亿级市场隐现
钱其军:“CAR-T疗法的市场空间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万亿美元规模。”
CAR-T的专业名称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以CAR-T疗法为代表的细胞免疫治疗,被称为继化学药物和生物药物后之后的另一个医药时代,它将帮助人类攻克百年未解的癌症药物难题。
12月5日,Kite Pharma和复星医药两家公司的合资公司复星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张江宣布落成细胞治疗基地,当前实验室年生产细胞能力可满足500名癌症患者的临床需要。复星凯特正在全面推进Yescarta的技术转移、制备验证等工作,使其有望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实现转化落地获批的细胞治疗产品。
对此,复星凯特总裁助理孙敏敏表示:“我们希望CFDA正式发布细胞治疗的审评审批的法规,另外也希望卫计委、人社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对细胞治疗的医保、定价等出台相关配套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快速推动产品上市和病人早日用到质量有保障的CAR-T细胞治疗药物。”
今年6月19日,CFDA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这意味着国际创新药在中国上市较晚的时间差将逐步消失。在投放欧美市场时,中国人也将同步用上创新药品,而中国企业也可以同步在国际注册药品。
钱其军表示,《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正式文件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落地,对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及研究要求将进一步细化。而随着技术准入门槛及行业管理规范的提升,我国的细胞治疗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钱其军所在的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上海市科委于2012年批准成立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又引入上海新联、君联投资等投资机构,总计现金投资5.74亿人民币。
该中心同样聚焦于细胞疗法。钱其军透露,结合了CAR-T和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抗体两者的优势,他们研究的白泽T技术疗法,截至今年10月,已经对117名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疾病控制率达到71.2%。
价格有望降至10万
细胞治疗药物的创新研发和生产投入巨大、风险高,而且研发者与监管者都缺乏经验,在成本上面临巨大的挑战。
目前,诺华的CAR-T细胞药物Kymriah在美国的定价为47.5万美元(一疗程,下同),Kite的Yescarta定价为37.3万美元。
钱其军教授表示,诺华的定价下来后,华尔街很多投资人都表示失望,认为47.5万美元的价格定低了,因为目前骨髓移植的价格接近60万美元,根据疗效来看,CAR-T应该高于60万美元才对。
“美国的定价逻辑和中国不同,美国是根据疗效来定,中国是根据成本来定。这样的机制将让更多中国患者享受到CAR-T疗法的好处。”不过即便如此,钱其军说,美国的两个CAR-T药物如果进入中国并上市,预计价格可能高达百万人民币。
哈佛大学生物和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干细胞和再生生物学专家、生物科技公司Warp Drive和LifeMine创始人Greg Verdine表示:“CAR-T疗法虽然是一种革命性的疗法,但是它目前仍然仅对很小的一部分患者起作用,更大的问题是,全球医疗体系如何能够负担这笔高昂的医疗费用?”他认为,在成本问题解决之前,CAR-T疗法的影响依然极其有限。
对此,钱其军认为,随着我国鼓励创新,以及更加开放政策的支持下,国内CAR-T上市步伐也将加快,尤其是那些能够实现生产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安全有效的产品将脱颖而出。“CAR-T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与西方国家比肩的药品研发领域,甚至在某些方向上中国还具有领先优势。只有中国本土企业具有了研发的实力,才有可能争取到定价权,不然就只能被国外公司垄断。”
比如,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去年就提出了“白泽计划”。该计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未来10年内,60%的晚期肿瘤能够消退,且60%以上的中国人能用得起这种治疗技术。
钱其军表示:“很多投资公司都开始聚焦投资这个细胞治疗产业。随着那些公司大量资金的投入,相信很快会出成果。而且随着更多的药物上市,更多的数据会公布,这将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钱其军预测,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CAR-T疗法有望在三年内获批,而价格也将会降到人们可承受的范围内,甚至10万元人民币以内。这也将远远低于目前的癌症疗法中免疫检查点抗体PD-1治疗常规剂量每年15万美元的成本。
产业化机会
随着中国的药物审批制度和国际进一步接轨,未来如果是已经在美国获得批准上市的CAR-T疗法,比如Kite Pharma获批上市的Yescarta,在临床指征相同并且生产一致的前提下,在安全性验证上将有可能获准使用美国的临床数据,但是有效性的验证必须在中国进行,验证的过程可以参考美国。
另一方面,由于细胞制品是活物,不能使用进口药的方式处理,即不能在美国生产后转运到中国。中国的CAR-T细胞生产商必须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采用美国的临床数据加速审批流程,最好的办法是让相关的生产流程尽量做到与国外已经得到批准的成熟的生产过程具有可比性。
这种需求也催生了国内细胞产业化生产的发展。复星凯特在上海张江落成的细胞制备实验室生产设施规模2000平方米,而同样在研究CAR-T项目的西比曼集团在上海、江苏无锡和北京所拥有的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GMP(标准化细胞工厂)生产设施,西比曼和GE医疗以及赛默飞都建立起联合实验室。
笔者近期参观了西比曼在张江药谷新设的GMP厂房,以及位于该厂房的西比曼-赛默飞联合创新应用中心。西比曼CEO刘必佐表示:“该中心能够提供从研发到临床和商品化的生产服务,提供产品、自动化以及数字化管理系统。”
刘必佐介绍:“大公司在生物制药产品和制造质量控制流程中的优势,与生物科技公司的垂直整合系统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批次的稳定性、降低变异性,并使得化学、制造和控制流程制度化。”
此外,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正在筹建一个可容纳200个细胞制备单元的细胞生产工厂,届时每年至少可治疗5000人次,钱其军表示:“很多企业都想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细胞生产工厂,但是一定要有产品才能盈利,但这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有数据显示,在全球超过800个再生医学临床试验中,近70个已处于临床三期,超过40%属于免疫细胞疗法,仅细胞治疗应用于肿瘤治疗市场就有望在2030年达到300亿美元的规模。
截至目前,中国的免疫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占全球的1/3,在细胞治疗临床研究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在CAR-T领域的探索性临床研究项目已经超过130个。
钱其军说,尽管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目前不如美国,但是技术的整合创新能力以及技术进步方面则是美国赶不上的。“通过我们投入的这些资金,未来我们药物的疗效有望超过美国。”钱其军表示,中国的技术存在便捷性的特点,加之病人数据的优势,若政策一开放,就有可能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