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希望中文学校家长绘画的课程设计是由三部分组成:艺术欣赏,艺术评论和艺术实践。 这三维构架又是围绕着素描,水彩和国画写意这三个绘画技法,切入展开,感悟实践,以求次第升华。 这一期的“国画赏析~赵少昂” 是我们学员艺术评论作业的一部分。 学员们分组讨论,自选命题,对画家的生平事迹,社会背景,艺术风格,影响成就进行汇总编辑,互动演讲。 大家反应良好,收效甚佳。在此真心感谢每一位学员的积极配合,倾情付出。- 讲师:燕语洲】
• 岭南画派介绍:
今天我们艺术鉴赏的主题是中国水墨画派的一支: 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赵少昂及其作品。
中国水墨画也称国画,是指用水和墨所作的画。作画工具是笔墨纸砚。基本上是以水载墨,呈现不同黑白色度。国画有分工笔和写意。加上了颜色,又被称之为彩墨画。
在明清年间,上海和广州的沿海城市开始开埠通商,西方的艺术从这里登陆中国,也吸引了中国的各方画家云集在此。这些画家最先开始接受了新思想和外来的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当时生活的时代气息,融合了外来艺术的技法,在传统的中国画外,形成了不少独树一帜的派别,其中的一个就是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开始于晚清时期,指的是位于五岭以南,由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带有地缘标志的画派。岭南画派的创始人称作岭南三杰,二高一陈,高剑父,高齐峰和陈树人。
其中高剑父和陈树人是广州著名花鸟画家的同门弟子,高剑父高奇峰是兄弟二人,都曾留学日本学习美术。高剑父毕业于东京美术院,回国以后曾经主持广东同盟会,担任过广州起义军的联军总司令。辛亥革命以后,他开始从事美术教育,创办了许多美术学院,担任过各个大学院校艺术系的教授,美术协会的会长。胞弟高奇峰,也是日本留学,同盟会员。这兄弟俩人骨子里有革新性,非常提倡改革中国画,反对一味的遵循传统,主张把中国传统画和东西方的绘画有所折中。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
岭南画派有四大特点,第一是主张创新,画的题材很多是南方特有的景物。第二是主张写实,采用了日本的的写实画法。第三是博采众家之长。第四是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不再用传统的勾勒法,而是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
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性。创新性是岭南画派前进的动力,也是岭南画派创始人对自己学生的要求。今天我们介绍的赵少昂先生,就是高奇峰的学生,高奇峰曾经称赞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赵少昂(1905 ~ 1998 年), 父亲早逝使得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全靠母亲在外挣钱谋生,供赵少昂在私塾求学。他早早地便尝尽世间酸楚,愈发勤奋刻苦,从不敢浪费一分一毫母亲的血汗钱。因此,在艺术之路上,赵少昂也走得谦卑,他自比寒蝉,从不敢奢望一飞冲天,只默默地靠饮露水汲取养分。
赵少昂在海外有“画坛教父”之称, 得力于他能够坚持一辈子设席授徒。直到他90 岁以后, 依然有学生拜在他门下。赵少昂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为什么至今仍要教学生? 不错, 我画一张画就比教学生的收入多得多。但我教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钱, 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国画在世界上的地位。我花这么多心血教学生, 就是看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 而我教学生, 学生又教学生, 一代一代传下去, 都去宣传中国画, 这个力量才大啊”。由此可见, 赵少昂是一位非常单纯、非常纯粹的艺术家。诚然,也是非常固执的艺术家,高蹈独往,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也许正是这种坚持, 才能修成正果, 发扬光大了岭南画派。
• 赵少昂广州时期:
前面我们提到了没骨法和撞水撞粉是岭南画派的特色。
没骨法,就是直接用彩色做画,不用墨笔勾勒边框的技法。比如画山水,就用青绿重色染出明暗,和西洋画的形式类似。画花鸟就不再是钩花点叶,而是用颜色直接画出花朵枝叶。
撞水法指的是在画枝叶花瓣的时候,趁着颜色还湿润,用干净的笔蘸清水,从形象的光面加水。这样颜色就会凝聚于一端或者沉积在边上。加水的地方色淡成了受光部,被冲到一起的颜色形成的背光部。这种颜色的变化,使花朵树叶具有湿润而光泽的效果。撞水干了以后会形成深浅不一的层次,有着天然的轮廓线,自然地表达出阴阳凹凸的变化。
撞粉法指的是在颜色还没有干的时候,加上彩粉,让粉在颜色上面浮动,凝聚,颜色和粉交融以后,显得润泽轻松,使画面能够一直保持湿润感。 在广州生活期间,赵少昂的作品注重写生和写实,充分发挥了撞水撞粉法的长处。他画的花鸟草虫,都非常精彩,造型准确真实,神态鲜活生动,用笔工整细致,风格清丽隽秀。比如我们看这幅画,无力春烟里,画的是藤上一朵随风颤动的花朵。撞水撞粉法使花朵的颜色看起来非常娇艳,有深浅浓淡的层次感,突出了花朵的娇嫩的肌理质感。
还有下一幅画是夹竹桃, 一个部分截面。我们可以看到撞水撞粉法画出来的一束花看起来也是娇艳欲滴,非常有层次感。
再看下一幅图叫做孔雀图,这幅画画了一只蹲在树干上的孔雀,形象非常生动。笔法既有
工笔又有写意。孔雀的头颈腹部都是用湿墨旋转出来的,在头颈处有白粉点出斑纹。翅膀是一层一层勾染出来的,有绒毛的质感,尾羽看起来华丽蓬松,优美自然。雀头就是用工
笔画法,羽冠,眼神都非常精致,展现出孔雀高贵悠然的神态。用浓墨写意笔法画出树干,用浓淡不一的转折笔法,准确地画出了缠绕的藤蔓树叶。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先生高超的写实能力和工笔技法。
• 赵少昂香港时期:
1948到1998年,是赵少昂的香港时期。在香港他进一步接触了西方技法,并与传统技法相融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更多的水彩画特点,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注重画面结构布局,用色上也更加大胆丰富,浓艳而不俗。欣赏 赵少昂这一时期的作品 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生命气息。尤其是他画的鸟雀,很有自己的风格,生动有趣。从画面中呼之欲出的感觉。他画的动物鸟兽类经常和花卉在同一个画面中出现,又安静又灵动。
这一幅画叫碧水净无尘,是1953年的作品。画的对象是残荷,形态相当写实,空间气氛渲染的也很成功,表现出秋冬相交之际荷叶正由绿转黄逐渐枯萎,枯枝败叶上还盖着一层霜雪。一只孤寂的小鸟在荷梗上闭目休息冻的发抖。
图画下方有一道白色横线表示水面,荷叶有一小部分已经沉浸在水中,能够让人感觉到水的冰冷。画面很宁静,雪花小鸟荷叶莲蓬相得益彰,在静和动之间让人感觉到一种清冷而凄美的意境。
下一幅画叫做群鱼逐落花。鱼身用的是没骨画法,鱼鳍有撞色,用粉点染,这幅画传达给观众们,鱼儿的悠然自得,安详舒适的感觉。
赵少昂喜欢使用颜色,他善用水彩,造就了纯净艳丽,对比强烈,而不俗媚的艺术效果。
他在画花朵的时候,花色艳丽,而枝叶却用黑色,更加突出花的娇媚。这一副作品叫芭蕉。用墨色蕉叶来衬托花卉的鲜艳,而整体上又极为清静素雅。
赵少昂人物、山水、花鸟兼擅, 晚年则更专注花鸟。他是这样想的:“关于写画方面, 我本人几十年刻苦奋斗过程中, 是各方面都涉及的, 山水、花鸟虫鱼、动物走兽等什么都写。后来我感到, 一直以来, 写山水、动物的人才多, 但写花鸟的人才就特少, 因为花鸟受物理所限, 用色复杂, 用笔又难, 所谓有强硬、厚薄之分。我们是不是应该负责把古人未足的地方作补充呢? 所以, 我在年龄渐老的时期, 将其它方面略为放弃一些, 而专注花鸟方面多些, 希望以我个人奋斗的过程, 为中国画花鸟方面作些补充。”赵少昂说得很平淡, 但是其志向却是高远的, 这与他平生的追求是一致的。他有一首自况的诗:“此生只愿作闲人, 独往萧然自在身;不似世间多梦幻, 梅花修到绝纤尘”。赵少昂对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不关心的, 或者说是不相信的。他希望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艺术上:“一切皆幻, 艺术有真; 时乎不再, 努力为人”(赵少昂座右铭)。
赵少昂心地纯净、善良, 从他的题画中也可以感受到。赵少昂对虫鸟如此重情重义, 对人、对朋友更不待说。他90 岁时作《扁舟送行客图》送给老友李锐祖, 画中题诗:“莫作江上舟, 莫作江上月; 舟送人别离, 月照人离别。” 短短20 字, 看似随意为之, 实则道尽人间别离之苦。如果没有真情实感, 是无法写出这样的绝唱的。读赵少昂这样的离别诗, 不要说当事人李锐祖会泪流满面, 就是普通读者也会为之动情, 会被这样凄美的画面深深打动——人生能够有几次这样的别离,也是很浪漫的, 也是很值得的——这就是艺术的无穷魅力。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赵少昂特别喜欢画蝉,并写蝉入诗。他的画室名曰“蝉焉室”,早年有画册《蝉焉集》出版。85岁高龄时,他作《竹蝉图》,自题诗云:“竹同君子节,蝉与我心清。居高声自远,露重见坚贞”。这正是他高洁清正、不慕名利的感情抒发。
自比寒蝉的赵少昂,生活极其简单,他那简朴的居室。客厅不大但雅致,有着浓郁的文人风气;墙上挂着徐悲鸿送给他的画像,架台上摆着观音、佛像。每天从他那并不豪华也并不阔大的居室走出,在附近的茶楼吃几样点心,喝一杯清茶。掌柜、跑堂都很尊敬他,热情地招呼,热情地点菜。他吃得简单,也吃得慢,酒是少喝的。饮清露而自鸣高。他的生活是清水般的洁净。他惜福。然后,又回到居室画画、看书、授徒,数十年如一日。
赵先生90岁刚过,已坐轮椅。市政府向老人家传达为他建个人艺术馆的信息。赵少昂用不大方便的手抱拳,不停地打躬作揖,不断地说着“感谢大家的爱护与尊重”。“我何德何能受此尊荣?”在众多晚辈面前,老人家的虚若怀谷让人感念不已。一个90岁的老人没有任性与自傲,更没有倚老卖老,而是惶恐地作揖连连。此种谦卑与美德,也只有他们那一代学富五车、成就斐然的人才有。可惜,这种风格现已成了绝响。
编辑制作: 燕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