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

今天在家画完一副画,发到朋友圈,我的油画老师很快评论:“很喜欢上半部分”,当时我的心里一紧,我也清楚下半部分没处理好,当时想了很多办法,然后就开始和老师聊,怎样解决,最后老师又说了一遍,喜欢上半部分。很奇怪的是,我听到这句话两遍居然是两种感觉,第一次听,我觉得是否定与暗示,暗示我没处理好画面,含蓄的批判。第二次听,我又觉得是肯定,觉得老师的意思是虽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上半部分画的特别好,总体是肯定。

逆水行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么奇怪了,为什么听一句话会有两种解读那?话还是一样的,我想大概第一次反应是我直接的一种惯性思维,因为从小没有得到积极肯定的经验,所以在思维深处的惯性思维是否定自己,第一时间会对一件事有负面的判断,这几乎成为一种无意识的思维。当然那是在以前占据我主要空间的思维和判断。第二次判断应该是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向内探求自己的思维逻辑以后经过自我分析和不断自我成功经验鼓励改变了固有的思维,渐渐的,看问题开始正面,对自己越来越满意,可是偶尔旧有的思维方式还是会冒头,只是会第一时间自我觉察罢了。

图片发自App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自我判断影响别人对我们的判断,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失败者,一无是处,其实你的行为举止会带出这样的痕迹进而刺激别人也更多给你负面的反应,这个反应又会投射给你,让你开始向失败,走下去去验证自己的自我评价。同理,一个自信、满足感高、安全感强的人,周身散发着我能行的味道,周围的人也会给她积极判断,进而促进她为成功进一步努力。所以,周围人的行为是受你的影响的,而你的自我判断大多可能来自原生家庭,养育者对自我的判断会传导给孩子,如果你希望孩子成长为积极向上,不怕失败的人,你首先要自我成长为这样的人,每个人都无法改变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其实是可以自我改变的。我经常跟朋友说,如果一个人35岁之前追溯自己的问题来自原生家庭是可以的,如果一个人40岁以后再说我的问题来自原生家庭,那我就要说,你在找借口,为自己不学习不长进不改变找借口,我们是有学习能力的个人,给自己一定时间去研究,去改变,去向内探求,死循环的家族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你是想在你手里改变进而影响孩子,还是自己无意识的重复一辈子寄希望孩子改变?

有一颗内省的心,比其他方法性的东西重要。事情都是发展的,像河流里的水,不要看死自己,在任何方面,一定有方法可以改变。这条河你在上游,孩子在下游,她在学你的样子逆水行舟还是顺水漂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逆水行舟)